從UGC到PGC,是網紅成長和變現的關鍵
內內按:鬧哄哄的直播硬生生地把網紅這個詞掰彎了,乃至大多數人提及網紅就會想到濃妝艷抹、搔首弄姿、輕聲細語、錐子臉和事業線。實際上能夠持續輸出內容是成為網紅的根本前提,從UGC到PGC是網紅茁壯成長的關鍵。
這是一品內容官創始人,內容營銷三師兄沙建軍在8月21日,在第二屆紅檬佳宴·紅生萬物的網紅內容嘉年華上提出的觀點。
一、持續輸出內容是成為網紅的前提
十多年來,各屆網紅層出不窮。文字界有安妮寶貝、痞子蔡、韓寒、陸琪、和菜頭、羅胖等一干現在大紅大紫的自媒體人,企業界有一直活躍的潘石屹周鴻祎俞洪敏等明星大佬,視頻屆有萬萬沒想到系列起家的叫獸易小星、papi 醬、王尼瑪等,還有類似國民老公王思聰、木子美、草根出身自強不息的鳳姐等跨界達人。
沙建軍說,所有這些從博客時代,到微博時代,再到微信時代,縱觀在網路上走紅并且能夠持續一定熱度的人,基本都是內容輸出的高手。他們通常都有自己的內容表達形式,要么是寫的東西讓網友覺得特別有貨,要么形象特別讓人過目難忘。
沒有內容輸出,而且被推手頂出來的事件性網絡名人,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網紅,他們只是特定時期曇花一現的網絡過客。遠的有以炫酷表情時尚造型聞名的“犀利哥”清純脫俗貌美如花的“神仙妹妹“,近有不斷涌現的“最美車展清潔工”、“最美教師”、“最美司機”等。這些人由于沒有持續的內容輸出,不久就會淡出了大眾的視野。
二、內容輸出從UGC到PGC是網紅成長的關鍵
關于UGC和PGC,在網絡上有很多的定義,比較主流的說法把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稱之為用戶生產內容,而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則是專業生產內容。
這種說法或者分法的最大問題在于不符合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的分類標準。因為用戶也有可能一開始就是非常專業的,比如羅輯思維的羅胖,在做視頻和微信之前,是央視的資深員工,也曾在第一財經做過節目觀察員,有非常深厚的文字、影視基礎,比如目前風頭正勁的papi醬,是中央戲劇學院的高材生,所以能夠集編劇、導演、演員甚至后期合成于一身。
沙建軍認為,UGC和PGC的區別,最根本的方面在于UGC是個體化的內容生產,而PGC則是由專業的團隊來打理。UGC的內容相對糙和原始,而PGC則要么很精致、很專業,要么很迅速很有效率。從UGC向PGC的過渡,就是在追求更高的內容質量,更好的用戶體驗,這是網紅茁壯成長的必然。
舉個栗子。
知名自媒體《深夜發媸》,其主理人徐妍, 2014年在報社實習時開設賬號,一開始內容很個人化,也很粗糙,內容多為個人感悟,學習生活瑣事。此后,粉絲漸多,由兼職運營轉為專職運營。
2015年5月起,開始組建團隊專業化運作、旗下有專業插畫師、設計師、技術方面人員,一方面開始奠定目前獨樹一幟的排版風格,另外,也在插畫和內容的取向上做了很多的調整,同時更新的頻率、與粉絲溝通的速度和效率因為團隊化的分工而使得粉絲體驗越來越好。
2016年以來,《深夜發媸》的內容由感悟雜談、兩性情感段子和明星話題,轉向時尚干貨,更加顧及用戶感受,滿足他們的需求。其內容與風格也逐漸成熟穩定,并與用戶黏性更高。這個過程是不斷成熟的過程,也是從UGC向PGC的過渡。所以說,從UGC到PGC是網紅成長的關鍵。
目前排名第一并BBC稱之為力壓范冰冰的淘寶網紅張大奕,也是有這樣的轉變過程。
2013年,張大奕以獨立運營微博來分享自己的生活內容,偏個人化地展示服裝,關注度增長緩慢。
2014年7月,如涵團隊開始與張大奕合作,“吾歡喜的衣櫥”在淘寶上線,開始了專業化的內容運營。在廣泛征詢粉絲意見的基礎上,他們對微博版式、微博內容等做出調整,開始逐漸轉向新品發布為主,并加強與粉絲的互動,包括買家秀、互動抽獎等,以軟廣和硬廣相組合的形式。
2015年7月,張大奕團隊輸出的內容開始增加視頻的數量,并逐步提升視頻的質量。
2016年起,隨著直播的興起,張大奕的幕后團隊也幫助策劃了幾場頗有影響力的微博直播,從直播的人氣以及銷售的業績看,已經超過很多一線明星的表現。目前,張大奕微博粉絲數量持續增加,已經達到440多萬,成為微博第一電商網紅。
講完這兩個案例,你或許已經感受到網紅路上滿滿的套路,但網紅內容究竟如何打造呢?
內內明天將繼續播報。。。
注:本文由一品內容官原創發布,轉載本文請注明文章來源:微信一品內容官(ID:content-officer)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