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萬億美元GMV背后:戰略定力加科技實力
5月22日晚間,阿里巴巴集團發布2020財年全年及第四季度業績,最亮眼的當屬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的12個月里,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商品交易額突破1萬億美元。
這個數字的公布說實話讓我感覺到有些感動,畢竟現在身邊聽到了太多的壞消息,能有這樣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實屬不易。在2020年,整個人類都面臨著全面的挑戰和生活的改變,而阿里依舊是那個穩穩的阿里,它不會讓你失望,甚至承載著更多希望。
1萬億背后的故事
阿里巴巴在2015年定下GMV過萬億美金目標的時候,全年(2016財年)的GMV不過3萬億人民幣,這意味著不管匯率如何變化,阿里巴巴必須在5年內至少實現超過翻倍以上的增長。這個目標難免讓人感到有些吹牛的意味。
對于中小公司,業績翻倍甚至幾倍都不是特別難做的事情,但對于阿里這樣的巨無霸,想要保持超高的增速,實現5年超過一倍以上的增長,談何容易,甚至你都不知道整個市場能不能有一萬億美金的體量,所以在這個目標真正實現之前,可能大家心里都還會有一個問號。
2019年9月10日,馬云正式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由阿里CEO張勇接任。在阿里20周年年會上,張勇發表了接棒后的首次演講,那時候他表示,5年以前的目標,即2020年銷量達到10000億美元已經“沒有懸念”。
當時其實我也覺得這個目標的實現這么看顯然是板上釘釘,沒想到2019年年底,一場全球級別的疫情就這樣爆發了。阿里的財年截止到每年的3月份,也就是說超過一個季度的國內疫情最困難的時間,也是在阿里的2020財年之中的,在這場重創社會經濟的沖擊中,阿里能否完成萬億美金的目標又出現了一個懸念。
而現在看來,阿里還是堅定而又穩健的完成了這個五年前的“豪言壯語”。在這樣的前提和背景之下,這個目標的實現,可以說是尤為珍貴。
對此,張勇表示:“本財年,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實現了1萬億美元GMV,這是歷史性的里程碑。盡管財年最后季度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沖擊,我們整體業務仍保持強勁增長,年度活躍消費者在全球范圍內增至9.6億。”
其實這次在疫情之中的表現,阿里也是可圈可點,出錢出力,協調供應鏈快速完成各類生產所需,不僅快速解決了國內的各類物資需求,還籌集物資馳援全球,搭建平臺使一線醫護的經驗能夠實時分享給最需要的地區。這和阿里的財務業績無關,但確實讓阿里的業績越發具備了別樣的意義。
這其中不僅有社會經濟的一萬億美金,還有阿里的性格和責任。不夸張的說,阿里在這次疫情的大考之中,凸顯了數字基礎設施的重要作用,也讓更多人重新認識了阿里的價值所在。而這樣的深層價值,還要在已經超越的一萬億美金之上。
重新理解“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阿里的使命一直非常清晰,二十年不變,那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句話看似簡單,每年卻都能讓人看出全新的內涵。不過雖然生意一直是生意,但20年來,生意的方法和內涵確實在不斷發生著各種變化,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科技化程度的提高,生意的做法也越來越有所不同。
但有一樣東西沒有變,那就是阿里的戰略定力。
早在2004年,阿里就這樣構想未來的業務走向,要讓“電子商務對每一個中小企業都能像擰自來水一樣方便”。用現在流行的話語體系來說,阿里巴巴想做的其實是一個生意的“新基建”。
當然,到現在為止,阿里給中小企業提供的“自來水”早已不止是電商了,還有算力、金融科技、物流能力、豐富的新零售場景,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基礎設施。圍繞著這個屬性,阿里在不同的時期,打造能力不同的生意平臺,從PC端,到手機端,從硬件端,再到云端,從應用端,再到芯片端,從零售端,再到新零售,每一個商業圖景的變遷前沿都有阿里耕耘的身影。
在2020財年的財報中,最為亮點的則是科技板塊的大幅進步,阿里云財年收入破人民幣400億元,比上一年度247億元收入躍升62%,推動阿里云估值上漲至770億美元,這是阿里巴巴科技戰略的開花結果。
從圖中可以看出,阿里云的成長正是在這五年阿里實現的最大突破之一,而阿里云成功的故事,也是坊間津津樂道的阿里的遠見的一個重要體現。對阿里云不計一切非議的看好,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商業傳奇,也讓更多人重新審視自己對企業的看法和格局,能否真的超越利潤和業務,去看到商業和科技的未來。
近兩年,阿里廣泛布局科技,在芯片、量子計算、區塊鏈、IoT等領域全面出擊,從本質上看已經超越電商公司,而是一個真正的科技為核心的高科技公司。這是阿里作為基礎設施的大底盤,也是前文所述一萬億美金背后的進步所在。
技術實力決定了一家公司自身發展和社會價值的上限。有規模的公司并不少,但科技公司并不多。沒有自主研發的硬技術的公司,跟科技公司之間不存在可比性。
超過6萬名科學家和工程師是阿里技術發展的后盾,其中已有數十位科學家獲得院士、頂級協會Fellow、杰出科學家等榮譽,包括十多位IEEEFellow、30多位國際知名高校教授。2019年,阿里的核心系統已實現100%上云,成功扛住了雙11流量洪峰,可以說在全球三大云中開了一個技術先河。
除此之外,平頭哥在芯片端上實現突破,推出了包括全球領先AI推理芯片含光800的三款芯片產品,螞蟻金服在區塊鏈、數據庫、風控安全和信貸智能決策上技術領先,申請專利數連續三年穩居榜首,超過第二三名的總和。
阿里自主研發的數據庫OceanBase短時間內性能提升達11倍,不斷超越自己創下的世界紀錄。這些軟硬底層技術的突破,都讓阿里在這個特殊的全球摩擦日益升級的年代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戰略價值。和華為相比,我覺得也不遑多讓。
數字化社會正加速到來
疫情對社會的影響相當深遠,其中一個方面就是讓社會加速開始進入數字化,大量的服務開始搬到線上進行,大量的傳統企業也開始被迫全面擁抱互聯網,這對社會和互聯網的深度融合還是起到了一個巨大的推力,讓自然演進的數字化社會開始加速。可以預見的是,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人們的生活習慣都面臨著根本的改變,尤其是服務行業、娛樂行業都會有著非常深遠的變化。
對此,張勇的判斷是:“疫情從根本上改變了消費者的行為和企業運營方式,數字化是大勢所趨。我們已把握先機并做了充分準備,來幫助各行各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共渡時艱,并在未來新常態下取得最終成功。通過聚焦長期價值、為消費者和企業客戶的價值創造而投資,相信我們能從這場考驗中獲得成長并進一步把握未來增長的機遇。”
最近5年來,阿里用對未來技術發展的確定性來迎戰社會發展的不確定性,未來五年,阿里希望能服務十億消費者,創造十萬億的消費規模,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這個目標實際上也只有一步之遙。
張勇在財報后的分析師電話會上也表示,新財年內將實現再增加一萬億人民幣的銷售額。作為平臺經濟,增長是平臺上的商戶和生態參與者與平臺合力的結果,商戶和生態參與者從平臺的效率升級中獲益。
上一財年,天貓出了2200個銷售額過人民幣1億元的品牌,前段時間披露的數據顯示,釘釘的用戶數也超過3億,服務了超過1500萬家企業組織。阿里正在做的,不是把線下搬到線上,而是通過技術和服務給數字化社會加速。
阿里的愿景是到2036年,要服務20億消費者、創造1億就業機會、幫助1000萬中小企業盈利。在1萬億美金的起跑線上,我祝阿里繼續乘風破浪。運營賬號簡介:微博: @萬能的大熊:粉絲258萬+微信: 萬能的大熊、大熊財經評論、大熊會 粉絲共計60萬+百家號: 粉絲50萬+
今日頭條: 粉絲17萬+
獲得榮譽:
2015至2019年,微博連續五年科技十大最有影響力大V2017至2019年克勞銳最具影響力科技互聯自媒體2019年百度百家號年度優質個人創作者
2019年經濟觀察報年度財經自媒體2019年Donews年度十大專欄作者2019年藍媒匯年度精英30人2018年百度動態影響力紅人2018年百度動態最具影響力合作組織(大熊會)2018年度中國財經TMT行業“領秀榜”年度最佳自媒體人2017至2018年媒體訓練營最佳媒體人獎2017年藍鯨自媒體聯盟年度科技大V2017年自媒體作者極客大獎2016年新浪科技自媒體界領袖2015年鳳凰年度自媒體人2015年速途網新媒體聯盟十佳自媒體2015年微博微電商年度最強影響力自媒體
☆ 十年微博打造最大公共信息平臺,聯手國圖建設“中國戰疫”記憶庫
☆ 擁有一臺雙屏筆記本是什么樣的體驗?ThinkBook PlusA面墨水屏了解下
☆ 京東2019年報遠超行業預期,服務收入大增凸顯收入結構更加完善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