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獲取有效微信粉絲的14種方法,總有你不知道的!
企業新媒體,永遠繞不過獲取有效粉絲。有些方法如互推早已失效,但一些不了解最新動向的從業者還在反復使用。
因此,媒體集結號整理了目前仍然有效的一些方法。
首先,有哪些粉絲算是有效粉絲?我們可以按照粉絲與企業互動的強弱來區分,從弱到強分別是:
1.認同用戶:閱讀內容、參與互動、分享內容和互動
2.主流用戶:購買企業產品或服務
3.核心用戶/種子用戶:主動將企業產品推薦給朋友、給企業提建議、評論
一、認同用戶
我們說,企業新媒體要做的有趣,要有人格化魅力,主要就是為了贏得更多的認同用戶。絕大多數企業的新媒體運營主要的工作也是通過各種方式增粉,一開始增加的也多半只是認同用戶。 贏得了認同用戶的關注只是手段,只有這些潛在用戶真的閱讀內容、參與互動并且分享給朋友,這才算有效粉絲。媒體集結號在《微信應用號意欲何為,能幫企業把公眾號做好嗎?》分享過,不少企業在吸粉中并沒有考慮好用戶認同,結果只是通過誘惑污染朋友圈,最終導致封號。 這就要求運營先研究好認同用戶和朋友的關系。參與者可能由于好奇、幫助、炫耀等因素分享,而他的朋友得對公眾號的內容或產品有真實需求,否則是沒法把朋友轉變為認同用戶的。例如萌寶大賽是吸粉較多的互動方式,參與者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心,有很強的拉票動力,但只對母嬰相關行業有價值。 具體說來,企業可操作的獲取粉絲方式有這些:
(A)有獎評選
有獎評選仍然是企業目前可操作性比較高的增粉方式。
案例:360兒童衛士“萌寶大作戰”
在7天的活動時間內,360兒童衛士的官方微信獲得了50313的新增人數,同時微博話題獲得了1200W閱讀,5788個討論。一等獎1名、二等獎20名、三等獎200名。后來的增強版“萌寶代言人”,共獲得新增粉絲333358人。
這個互動的亮點有:
a.互動形式與渠道的用戶調性十分一致
b.傳播節奏設計合理,所有公關資源和傳播素材都在前兩天全部砸下去
c.通過每人每天3票提高刷票成本,要刷到第一名需要6000元,而一等獎價值為5000元
另外,需要注意的點還有:
a.如果不是經常做此類活動,時長可以控制在15天左右,并在活動期間持續推文引爆。
b.獎品是篩選參與粉絲,確保是有效用戶的重要方式,只有粉絲畫像不清晰的情況下才贈送iphone這樣的主流獎品。
c.不建議獎品用代金券,因為代金券適合吸引主流用戶,他們還需要權衡產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這里吸引的只是門檻較低的認同用戶。可以通過內容等方式逐漸將其轉化為主流用戶。
(B)生成個性化圖片
2015年H5互動很火,2016年許多人都發現H5轉化的跳轉路徑較長,倒不如生成個性化圖片效果好。例如半天漲粉百萬后因禁止簽類測試被封的柏拉圖APP。
案例一:2016年情人節的假結婚證生成器,由H5平臺“愛分享”設計開發。
據統計,當天的結婚證生成量超過1000萬,新增粉絲100萬,微博搜索量400萬,排名熱搜榜第二名,最高每秒有30000多人同時在線。這個H5甚至一度被微信封殺。
案例二:2016年8月19日,朋友圈內瘋狂刷屏大字游戲。
關注公眾號即可生成大字圖片的功能,據稱讓公眾號增粉百萬。不到6個小時被微信官方封號7天,申訴未成功,但7天后恢復使用,似乎并沒有刪除關注的粉絲。個性化圖片的可操作性不如有獎互動,是因為微信官方對這一互動形式的態度尚不明朗,而且很多企業并不具有開發個性化功能的策劃和技術能力。
(C)KOL(意見領袖)微課
案例:牛媽薈平均每場微課增加150個粉絲
線上線下講座雖然已經盛行已久,但可操作性還相對較高,關鍵是可以通過嘉賓和內容吸引相對精準的粉絲。例如媒體集結號的暖營銷沙龍,主要討論消費升級時代讓用戶產生信任的營銷方式,每期都邀請消費升級企業的市場總監或品牌總監分享,也就能夠吸引樂于交流的行業用戶。
微課需要注意的是:
a.通過互動吧、朋友圈等渠道做好推廣
b.提前3天通知,隔天重復提醒一次
c.提前1小時暖場預熱、征集問題,提前15分鐘發起簽到
d.設計好紅包和預留互動問題e.提供模板,發動社群成員總結內容
(D)內容引流
案例:古今那些事兒通過網易號、今日頭條等內容推薦引擎往微信公眾號導粉,單純從網易號往公眾號導粉的話一天最多可以達到100人。
此外,由于視頻的播放量一般比較大,通過視頻植入增粉也是一個不錯的內容營銷方式。 不過,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產出優質內容的可操作性并不高。這樣,通過媒體集結號的KOL體驗后撰寫推薦內容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體驗內容可以在多個渠道分發,并為企業公眾號帶來源源不斷的粉絲。
(E)贈送資源
案例:分享鏈接即得“最全懶人PPT模板”,16萬人閱讀,14萬人轉發朋友圈或好友,增加粉絲2.5萬。
并非所有企業都有獨家資源,而且由于互動本身與認同環節無關,并不能保證吸引的粉絲是認同企業的有效粉絲。
(F)贊助線下活動
案例:亮程紙箱在有贊杭州微信沙龍做關注微信公眾號贈送礦泉水的活動。現場1500人,發了500瓶礦泉水(合750元),當天獲得近400個行業粉絲。
贊助線下活動的關鍵是產品與活動關聯度高,例如紙箱行業與電商沙龍的關聯度高。但計算轉化成本需要考慮人力成本。并且與贈送資源一樣,由于互動本身與認同環節無關,并不能保證吸引的粉絲是認同企業的有效粉絲。
(G)打卡
案例:朝夕21天早起計劃,21天養成一個習慣,用戶每天早起打卡后,發給用戶一張『早起成就卡』。
通過產品逐步迭代,共吸引了十幾萬用戶參與。
二、主流用戶
(A)贈送流量產品
案例:某線上購藥網站通過邀請好友注冊贈送創可貼兌換券和贈送邀請者10元獎金的方式,使獲客單價降低54%,被邀請用戶下單率上升到80%。
需要注意的是選品必須滿足流量產品適用性高、價格低廉的要求。
例如案例中的創可貼就符合【健康用戶可用】【不同性別可用】【家中必備&賣相好】【便宜】等要求。
(B)砍價活動
案例:尚品宅配通過600個圣誕鳥枕頭的砍價活動引起19萬次轉發。小魚網通過五折美食電子虛擬卡新增關注30萬。
尚品宅配增加粉絲的主要方式包括600個圣誕鳥枕頭就引起193413次轉發的砍價活動,24小時內就成功眾籌到200張愛心課桌的公益眾籌活動。而這里面,每一次非粉絲點擊頁面,都會引導先關注微信再參與活動。單這兩場活動,就帶來了54889的粉絲。
砍價活動其實是贈送流量產品的社交媒體變種,因此參與砍價的產品也需要符合流量產品適用性高、價格低廉的特點。
(C)代金券
案例:陸金所一次性發放5張代金券,代金券面額加起來750元,使用的門檻依次是5萬、10萬、20萬。使用完5次肯定就是一個高度忠誠用戶了。
代金券的變種是紅包,但紅包由于往往是現金形式,無法引導用戶完成購買轉化,而且也無法保證是有效粉絲,還不如贈送流量產品。
代金券設計的關鍵是:
a.做好競品分析,確保代金券具有市場競爭力。
b.分析好用戶成長模型,盡可能提高代金券的引導力度。
c.設置好使用時間,促進用戶購買。劉強東曾對部下發火,因為部下把代金券的有效時間設置為30天,而當時京東用戶平均購買時間就是30天。設置為15天就較為合理。
d.預估使用數量和成本,盡量不發無門檻代金券。
(D)新用戶專享福利
案例:某互聯網金融產品注冊送體驗金、首次投資送體驗金、復投再送體驗金,有效引導用戶連續完成3個關鍵成長路徑。
(E)一元奪寶
一元奪寶是2016年除直播外最火的商業應用。比如一款市價4k的手機,奪寶作價5k,分成5000份,用戶可購買任意份數。5000份全部購買完畢后開獎。平臺賺取的是奪寶價與市場價的差價。
案例:網易一元奪寶,估算月流水2.2億。用戶對貨幣型商品(車、apple和黃金)興趣較高,即使是網易用戶對網易嚴選的興趣也不高。
這種方式其實是彩票的變種,獲取主流用戶的有效度并不高。
三、核心用戶
(A)邀請試用
案例:《通往財富之路》“免費請五位朋友閱讀”功能,使文章打開率從市場平均的5%增長到70%,最早的付費文章閱讀量超過7萬。
在互聯網產品邊際成本低的特點下,邀請試用能夠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B)特權邀請
案例:悟空理財市場總監在媒體集結號組織的沙龍上分享,用戶邀請好友加入,可以獲得特權本金+特權收益率雙向獎勵,大幅提升了用戶分享率。
————————————總結一下————————————
最后,一切運營工作的目的都是為了獲取有效用戶。
如果僅僅為了增粉而增粉,為了增粉而盲目贈送禮品,很有可能反而降低了品牌調性和粉絲粘性。
↑↑↑↑大概是這么個感覺↑↑↑↑
(本文參考了大蟲運營心經、類類有話說、張記雜貨鋪、caoz的夢囈、91運營網、運營狗工作日記等的內容,在此表示感謝,并向新媒體營銷從業者推薦以上KOL。)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