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創空間:辦公空間是基礎,創業服務才是王道
題圖:杭州日報李忠拍攝的某眾創空間
相信身在媒體、創投行業的朋友都感覺到了,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一聲令下,這兩年,各種眾創空間、創客空間、共享辦公空間等等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這是一個行業要爆發的前兆,目前已經入局的有,SOHO 3Q、UrWork優客工場、3W咖啡、夢想小鎮、方糖小鎮、V領地社區、筑+咖啡等等。
眾創空間:新經濟入口
眾創空間為什么這么火?我想從市場經濟的角度談談我的看法,在互聯網科技發展的最近十多年,不管是投資人還是創業者一直在追逐一波一波的新經濟。
開始人們認為電腦是新經濟的入口。
隨著互聯網發展,有人提出瀏覽器是新經濟的入口。
移動互聯網出現,有人認為手機是新經濟的入口。
微信等超級APP盛行,微信是不是新經濟的入口呢?
。。。。。。都!別!鬧!
新經濟的創造者“人”才是根本的入口,就是創業者。
所以只要通過眾創空間這個形態,圈住許多創客人群,在下一波新經濟崛起的時候,這些創客社區一定是最大的獲利者。
打個比方,假如目前眾創空間能覆蓋國內10%的創業者,那么就等于說覆蓋了未來經濟增量的10%。這個經濟增量的體量是很大的,比如2015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67.7萬億元,增長6.9%。可以理解為,這6.9%就是創業者經過積累在2015年新創造出來的經濟增量。不然哪里會憑空多出6.9%?
辦公空間是基礎,服務是王道
最近我和很多眾創空間的創始人&CEO、CMO、市場總監、PR等聊起這樣一個話題:
對于眾創空間而言,辦公空間只是基礎,服務才是王道。
眾創空間和寫字樓相比,相同的地方就是辦公空間業務,不同的地方就是有眾創空間有更多的服務,這些服務是創業者非常需要的。
我來打個比方:
創業者是樹苗,眾創空間的辦公空間是土壤,
服務是澆灌的富含營養的水分。
創業者是樹苗,寫字樓里的辦公空間是土壤,
而澆灌的則是純凈水。
據我所知,創業者入駐眾創空間的辦公租金,和一般寫字樓里的1m2單價差別并不大,那么相信創業者如果選擇進入眾創空間而沒有選擇寫字樓,首要原因就是期望比在寫字樓里“閉門造車”成長的更快更好。
當然,也沒有寫字樓有適合5個人以內的辦公司,這是次要原因。
其實服務對于眾創空間一方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舉個例子,前段時間和國內某知名創客空間高管吃飯,他告訴我,他所負責的部門,是整個公司唯一一個盈利創收的部門----為企業提供公關傳媒服務的部門。僅僅是PR一項服務,就為眾創空間提供千萬級的收入。
眾創空間都有哪些服務?
既然眾創空間的服務這么重要,都有哪些服務呢?我要覺得要為創業者“量體裁衣”。但是畢竟普遍的服務我覺得可以有一下幾種:
1,投融資服務
資金對于創業者是剛性需求,目前來看,眾創空間畢竟普遍的投融資服務分兩種:一是中介式,為創業者和投資人牽線搭橋,邀請各大投資方來投資,從中收入中介費。
二是管家式,聯合各大資方成立一個基金,用以領投或者跟投創業者。這種模式不矛盾,可以同步進行。
2,咨詢服務
咨詢服務可以分為頭部和手部,就是說是戰略層面和執行層面。
往高了說,創業者的創業項目是否合理?如何改良完善?創業者也是需要導師來指導的。
往低了說,創業者的項目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品牌公關、資源整合等外腦支持。
3,基礎運營支持。
一個企業要想保持運轉,有很多事情必須做----HR、社保、財務、工商等等,眾創空間通過資源整合也可以直接或者間接提供這方面的支持。
愈多成熟的服務,創業者成長的愈快、愈好。
創業,是一條偉大的不歸路。
文/趙宏民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