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住了華為咽喉的臺積電,究竟是一家什么公司?(附PPT源文件)
中美貿易Zhan,美方已經將臺積電作為打壓華為的重要武器。
我們以我們擅長的PPT 形式,介紹下這家不為大眾所知,但是扼住了華為咽喉,市值在全球上市公司里排名第22位的半導體行業霸主。
# 鳴謝
本期內容素材部分來自公眾號“BOO聊通信”推文《能扼住華為命運咽喉的臺積電,是怎樣煉成的?》(BOO聊通信:一個通信行業從業者的碎碎念,分享行業和生活的想法),同時也感謝“芯通社”(國內領先的半導體資訊平臺)的支持。
# 文末有 PPT 源文件的獲取方式 #本文共 4534 字,41 圖,預計閱讀 12 分鐘
▲臺積電可以比肩甚至超越英特爾、三星
臺積電,TSMC,全稱為臺灣積體電路制造公司,由一家起初并不被看好的小公司,成為可以比肩甚至超越英特爾、三星等巨頭的企業,堪稱屌絲逆襲的典范。
也許你之前未曾聽過它的名字,但是這家低調的霸主,以一己之力改寫了整個行業模式。
▲截至2019年底,臺積電在全球上市公司市值排名第22位
僅次于中國的工商銀行,把中國建行、中國農行、中國平安、中國移動這些大型央企也甩在身后,在亞洲科技公司中位列第四,前三位分別是阿里、騰訊、三星電子。如日中天的臺積電,實力可見一斑。
▲人稱“半導體教父”的張忠謀
1931年出生于浙江寧波的張忠謀具有一份近乎完美的簡歷:高中就讀于愛國教育家張伯苓所創辦的重慶南開中學,而后在美國哈佛大學完成本科,研究生則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畢業。這份履歷,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是當之無愧的學神。
▲外企高管,華人之光
拿到碩士學位的張忠謀畢業后進入德州儀器,一干就是20年,期間一路高升到了公司副總裁的位置上,還順手拿下了斯坦福大學電機系博士學位,成為了德州儀器的第三號人物,掌管德州全球一半的員工,手下3萬之眾。
▲理念不合,毅然辭職
年過半百,身居高位,所在企業也是蒸蒸日上的行業龍頭,這樣的情況下,張忠謀竟然辭職了!而辭職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與公司管理層在公司發展方向上不合:張忠謀認為,德州儀器應該把更多精力與金錢投入到半導體研發上,而不是消費電子產品。
于是乎,已經55歲的張忠謀,毅然決然的辭職回到了臺灣,創建了自己的半導體公司:“臺灣積體電路制造公司”,其中“積體電路”就是“集成電路”的意思。
▲臺積電的頭號勁敵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也許厲害的人物總是會互相吸引,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剛入德州不久,就認識了一位好基友杰克基爾比,這位后來改變了世界半導體行業的好基友相當了得,他發明世界上第一塊集成電路,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比起臺積電,因特爾更廣為人知
與杰克基爾比一起發明集成電路的另一位大神羅伯特諾維斯,帶著小弟戈登摩爾(“摩爾定律”的發現者)一起開創了英特爾,如今英特爾是臺積電的頭號競爭對手。不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杰克基爾比與臺積電并無直接競爭關系。
▲萬事開頭難
雖然現在芯片產業鏈中,代工早已成為一個最為關鍵的環節,但在當年,臺積電嘗試專注于代工領域的想法,完全是突破性的,所以初創后的前幾年,臺積電的模式并不被芯片大廠們所認可(主要出于圖紙保密、工藝質量等考慮),因此一直處于入不敷出的狀態。
▲人脈對于創業者很重要
雖然開局不順利,但依靠著張忠謀在行業內經營多年的人脈,他通過私人關系,讓世界頂級芯片大廠英特爾決定將晶圓代工的訂單交給臺積電,在業界打響了臺積電的名號。
▲機遇總是給準備好的人
隨后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隨著個人計算機、手機的興起,對于消費級芯片的需求量爆發式增長,很多從芯片大廠辭職創業的芯片初創公司無力承擔晶圓制造的成本,因而紛紛主攻輕資產的芯片設計環節,而將制造交予臺積電這樣的專業化代工廠。
▲起勢的臺積電一發不可收拾
風口上的臺積電逐漸騰飛,并在2000年左右收購了當時其在晶圓代工行業的主要競爭對手,由張忠謀當年在德州儀器的同事張汝京在臺灣創辦的“世大半導體”。至此,臺積電開始逐漸走向晶圓代工領域的霸主地位,讓其余競爭對手們只有跟隨喘息的份兒。
臺積電的成功離不開時代背景,但張忠謀個性所造就的臺積電文化,和臺積電的良性經營模式,都在不同階段為臺積電帶來了巨大的能量,而結果也證明他的正確性。
臺積電的成功經驗可能不適用于當前行業環境,畢竟張忠謀的個人能力對臺積電的貢獻具有不可復制性。但不妨礙我們作為追逐者,對其進行研究和學習。
▲也許成功不可復制,但方法可以借鑒
張忠謀是一個目標導向性的、性格極其堅定的領袖,其個性從某種角度上塑造了臺積電的企業文化。
張忠謀曾說: “每個人都應設定目標,達到了,再設一個更高的目標,逼迫自我達到。”
▲張忠謀的“逼迫式”管理
這種“逼迫式”向高目標進發的精神體現在臺積電經營的方方面面,一開始就以成為“世界級”公司為目標,設定完善細致的企業規章制度,對產品質量要求極高等等。高強度的研發保證了制程技術的領先。
▲高額投入,強化領先優勢
對比另外兩家類似的企業聯電和中芯國際,臺積電的資本開支規模上遙遙領先,2017年開支分別是聯電和中芯的7.6和4.7倍,不斷擴大產能上的差距。
▲到折舊年限后重新采購,但機器并未淘汰
因此臺積電每年有大量的折舊,經營性現金流遠超凈利潤。經營性現金流又可以支撐臺積電在未來投入更多的資本開支,不斷擴大這種規模優勢。
▲盡顯王者風范
臺積電由于前期研發投入得到了領先的先進制程技術,產品的議價能力強,產品結構高端,毛利率比聯電和中芯高20~30個百分點。
財務狀況上同樣優秀,流動資產占比高,經營性風險低。并且長期債務占比逐年減少,經營性現金流完全足夠產能擴張,財務極其穩健,盡顯行業王者之態。
▲從技術到價格,都能實現碾壓
臺積電的設備折舊年限為5年,但一個制程的生命周期常常是大于5年的,即意味著臺積電的設備折舊提完之后,設備還在使用之中,這時候的產品成本從會計上來講大幅減少(設備折舊占成本比例很高)。
通常情況下,臺積電的制程技術是領跑的,即意味著設備折舊率先提完,而競爭對手還在計提設備折舊。臺積電可以利用成本上的優勢打價格戰,這讓后進者苦不堪言。
▲這一點華為員工經常會比對和討論
臺積電企業文化的形成,與張忠謀個人性格和管理方式有著緊密的關系,而張忠謀這種工作性格的形成,大部分則是從他畢業后任職的德州儀器中所帶來。
▲當時美國科技進步正在實現大跨越
張忠謀:“‘疲倦’簡直是聽不到的形容詞。加班是不成文的規定,而且全都是自愿,也沒有什么加班費。‘失敗’從不被接受;‘挫折’可被理解,甚至同情。但受挫折者必須振作重來,如再有挫折,再重來,直到成功為止,大家一起賭,一起輸,一起贏,一起往前拼。”
▲也有一說叫做夜鷹計劃
2014年,為了有效加快10納米先進制程研發速度,以及迎合研發生產線24小時不間斷的作業需求,臺積電內部啟動了“夜鷹計劃”,編排研發人員實施24小時三班輪值不停休的方式投入先進制程開發工作。
這種方式高壓,但效果顯著。2016年底,臺積電的10納米開始量產。2017年10納米開始爬坡,到第四季度時收入占比已達到25%。
▲現實版別人家的公司
據《半導體行業觀察員》報道,2018年臺積電核準員工現金獎金與酬勞公布數據,其中獎金約235.7億元,現金酬勞235.7億元,以4.3萬名員工來算,每名員工約可分得109.6萬元獎金,優于許多上班族一年的薪水。
▲領袖之風
張忠謀認為,企業成功的關鍵,在于方向、策略對了以后,雇對的有能力的人,把好的正確的理念灌輸給他們,讓他們相信你的方向,讓他們去做。
策略既定之后,追求完美,鐵 wan 強勢,是張忠謀一貫的作風。他不容下屬不思進取,更不會在你咬牙堅持時同情說“哎呀,這么辛苦啊,那算了,慢慢來吧。”在臺積電,不少人跟張忠謀開會,進門前是要深呼吸、壓壓驚的,甚至有人帶著藥上陣。他認為錯誤的報告,會直接給你摔到地上。
▲也許也曾惋惜
74歲的那年,張忠謀開始了交班的考慮:辭去臺積電總執行長職務,并任命跟隨自己多年的得力干將蔡力行接任,但這次交班最終讓他失望并以失敗告終。
臺積電長期推行一項人力優化計劃,每年針對績效考核最后4%的員工特別管理。蔡力行上任后,漸漸將這項原本旨在提高人力素質的制度,變成將最后5%員工“自愿離職”的“變相裁員”,甚至還為達到裁員目標,簡單粗暴執行的形式主義。
▲事實真相被揭開
信中一位被辭退員工的父親懇請他不要裁掉自己的兒子。調查后發現,這位老員工10多年來一直表現優異,還曾進入前10%的獎勵計劃。
而部門為了必須完成“淘汰”5%的任務,把這位因為妻子懷孕,需要處理很多家務的忠實員工加入到淘汰的名單。
誠信,是張忠謀在臺積電強調的第一倫理,這種假借考核、實為裁員,有違誠信原則的錯誤做法,令他十分惱怒。毫無商量余地,蔡力行就被撤掉了。甚至是在了解到真相后的10分鐘內,張忠謀就做出了決定。
▲華為海思是臺積電最大的客戶之一
2019年華為已經成為美國攻擊中國的箭靶,谷歌、ARM等多家公司都宣布停止與華為的合作,而就在此時,臺積電在上海舉行的2019年技術研討會上,簽到現場臺積電特地給“華為/海思”留出了單獨通道。
臺積電不顧美國禁令,多次表示不會終止與華為的合作,那么問題來了,對華為如此重要的臺積電,真的能夠在美國的壓力下獨善其身,持續供貨華為嗎?
▲董事會9成臺灣人,外資持股,但不能干擾決策
臺積電外資持股比例雖高,但內部有著非常嚴格的股權投票決策機制,外資雖然能夠持股,但不能干擾決策,這和韓國三星的模式有點相似,也就是說美國人無法通過投票來阻止臺積電繼續供貨華為。
但美國并未毫無辦法,通過下調“源自美國技術標準”的禁令,確實對臺積電供貨華為產生了一定影響,臺積電確實會成為美國制裁華為的重要工具,而美國一直知道它的使用方法。
▲臺積電在美國股市存托憑證二級ADR,接受美國證監會監管
因為必須遵守美國出口管制法律和條例,美國將抓住這點,將對華為的出口管制標準,從25%的美國技術占比下調至10%,由于臺積電在技術上對西方具有相當強的依賴性——臺積電的設備高度依賴ASML、應用材料、科林、科壘等歐美企業,因而不能視美國禁令為無物。
也許是因為受經濟因素驅動,不希望失去華為這個大客戶,也許是因為同胞情誼。在標準出來后,臺積電聲稱14nm工藝的美國技術占比超過15%,華為已然不得不做最壞的打算。
▲這是個大問題
影響微乎其微,因為軍工類芯片強調的是可靠性和穩定性,以及在復雜環境極端環境下的抗干擾能力,在軍工領域并不需要追求最先進的制程,甚至晚上好幾代才是主流。
雖然傳奇,但臺積電畢竟是一家外資控股的臺灣企業,我們對它的學習和研究,只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中國大陸芯片相關的制造企業(比如中芯國際),期待能夠早日有所突破,讓我們民族產業能夠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
公眾號【PP醬Keynote】后臺回復關鍵詞 【臺積電】 可獲取本文的PPT演示文稿。
這里是PP醬,我們下期再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