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暗示】這個擦邊球,在營銷中將何去何從?
不管是在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中,“性”的元素已經霸屏了不知道有多少年。“性暗示”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銷售保證,不管什么產品都想走一走這條捷徑(比如前一段飽受爭議的紅米手機——十核雙“莖”頭)。
現在許多所謂的“約炮神器”、社交網站使用“性”元素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但與此同時,許多品牌商開始減少“性”元素的露出率,其實,只是更加隱晦了而已。
Abercrombie&Fitch不再使用不穿上衣的男模作為營銷方式
比如他們在中國的首個旗艦店開張的景象是這樣的
于是我的朋友圈就有很多勇士沖了上去
然后我就看到了這樣的照片
...
其實他們也是可以把衣服穿上
只是..不系紐扣...
(不管多少,上衣總是穿上了)
在這方面有著一席之地的Playboy也降低自己的限制等級到PG-13,就是13歲以下的小孩禁止觀看(這也基本告別了色情···)。
那么,到底“性暗示”元素是否還會像從前一樣是一種銷售保證?
可能這只是一個自然形成的趨勢,因為市場已經沒有什么其它的驚喜給我們了,但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僅僅是人們對色情免疫這么簡單了。廣告領域就是在不停的循環,在充滿挑逗的意味和單純溫和間不停擺動。
但這次的輪回感覺似乎有點不同。新媒體下的消費者已經重新定義了什么才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會受到關注,什么才是sexy。
還想玩“性暗示”元素的營銷人或者廣告人一定要注意下面幾點,不然小心玩砸!
首先,要知道現在的消費者也很看中“性暗示”元素的個性化。
過去的那種漂亮性感的無名模特已經不能滿足天天在社交媒體上輕松抓取各種信息的新一代。外貌身材固然重要,但在現在這個網紅臉已經遍布四周的世界,有特點才能火!
比如這個不能咧嘴大笑的超模
Lucky Blue Smith
所以,想要通過廣告中挑逗內容吸引消費者的品牌需要選擇正確的人選,這樣才能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傳遞個性化的性吸引。
其次,必須要考慮社會和“性暗示”規則的改變。
現代社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點毋庸置疑。最近yougov做了一項調查顯示,有30%的年輕人把自己定義為可能是彎的。這和上一代人是完全不一樣的,畢竟90%的上一代人認為自己是完全的異性戀。
這樣算來,如果你還是只選用沒穿衣服的女模特的話,可能現在的廣告效果要比之前下降20%左右。
同時,改變傳統的性別認同也已經成為了潮流,女權主義已經成為了主流的一部分,大多數女性并不喜歡用身體來吸引別人。
因此,要通過泛性別化的廣告去吸引這些曾經被忽略和打壓的群體。
第三,這點可能是最重要的,使用“性暗示”元素也要有策略。
之前有太多品牌試圖摻雜“性暗示”元素于在廣告宣傳中,最后因為和產品沒有做好對接而失敗。用“性”去賣時尚產品是一回事,但是用比基尼女郎去賣芝士漢堡絕對是另一回事。
要記住,你要吸引的是普羅大眾,不是那些饑渴的足球迷。
2016年,“性暗示”元素是否在營銷中還有一席之地?
有,但你不能用前幾年一樣的方式去營銷,“性暗示”元素不是一種工具。只有你真正知道消費者要什么,他們怎么定義這個變化的社會,怎樣將“性”元素和你的產品完美的結合,才能在現在社會玩好“性”。
最后,拿杜蕾斯的一則平面廣告舉個例子。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