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時尚地做公益?金典這波操作給出了標準答案
文|燒腦廣告(shukewenzhai)
自去年6月份開始,垃圾分類就一直是全民關注的熱點話題。
雖然時間過去了一年,但還是有很多人對于如何正確分類垃圾感到頭疼。
針對這一現象,在「世界環境日」來臨之際,伊利金典有機奶就攜手新華社客戶端共同發起了「有機生活周」公益活動,通過推出“垃圾幫幫袋”、“金典有機生活實驗室”等趣味的互動體驗,為品牌帶來了關注度和好感度的雙重提升。
聚焦差異化營銷,傳遞“時尚公益”新理念
6月5日,在世界環境日這一天,金典有機奶在官方微博上發起#有機生活,全靠你我這一袋“的倡議,并推出「垃圾分類幫幫袋」,迅速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與討論。同時,飛碟說、嘉人、思想聚焦、vista 看天下等品牌與媒體大V的轉發與推廣,也讓活動的傳播圈層持續擴大。
從“公益也時尚”的角度出發,金典還專門為「垃圾分類幫幫袋」拍攝了四組時尚感十足的宣傳海報,滿滿的高級雜志質感。
在袋子的外觀上,金典按照當下垃圾分類的類別,設計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等四款袋子,還貼心地將垃圾分類TIPS印在手提袋上,讓每一個人可以快速準確的辨別垃圾,簡直不要太有心~。整體畫風簡約時尚,讓原本令人嫌棄的垃圾分類變得更有吸引力,成功引領最酷環保潮流。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個「垃圾分類幫幫袋」的背后還隱藏著大玄機,它其實是由6個金典奶盒回收再生制成的。為了讓大家更進一步的了解“金典奶盒的回收之旅”,金典還制作了一支MG動畫,將可持續發展發展的環保理念展現的淋漓盡致。結合金典有機奶“天賜有機”的品牌理念,在6月5當天,金典「有機生活實驗室」也正式營業。未來,金典也將持續推出更多奶盒再生材料制作的周邊禮物,助力有機生活。
另外,在「有機生活周」期間,金典還攜手天貓、餓了么、物美、北京華聯,共同發起了“讓垃圾分對類,從你我手里的每一袋開始“的倡議,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的方式,實現了目標用戶群體的精準傳達。
立足社會責任,促進品牌營銷效果最大化
一場常規的公益營銷互動要獲得擴散傳播的熱度,其實并不容易。伊利金典這次公益營銷能夠引起關注,正是基于對消費群體以及社會責任的深度洞察。
從目前垃圾分類推廣的城市來看,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而這些城市中的70、80、90、00后恰好是貫徹垃圾分類的主力軍,同時這跟金典的主要客戶群體也是高度重合的。
從這一洞察出發,金典結合每一個年代的專屬“嘿話”,建立起一種親切有效的溝通,促使消費者主動加入到公益行動中來。
另一方面,金典站在品牌社會責任的高度,關注當下大眾關心以及熱議的話題,借勢推出有助于環保的“垃圾分類幫幫袋”,不僅幫助大眾解決了垃圾分類的難題,更傳遞出了金典崇尚自然、保護環境的有機生活態度,從而引發消費者更多的共鳴。
作為行業龍頭企業,金典通過這次的公益營銷行動,實現了全方位高強度的曝光,讓消費者看到了品牌強大的社會責任意識與擔當,這對于實現產品銷量的增長以及市場的占有率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整體來說,是一次頗為成功的公益行動,值得借鑒。
為什么品牌都熱衷于公益營銷?
近兩年,隨著消費者的認知提升,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加入到各類公益營銷中來。深究其中的原因,不外乎兩點。
首先,公益營銷更容易打動用戶。通過公益營銷手法,弱化了品牌的商業目的,更容易觸動人性的柔軟,從而擴大營銷活動的傳播范圍,為品牌與用戶之間的的溝通創造機會。
其次,公益營銷可以促進品牌形象的提升。隨著經濟的繁榮與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于精神層面的需求日益高漲。這時候企業需要建立起更為積極的品牌形象,才能持續為品牌賦能。而公益營銷,可以有效的宣傳品牌的擔當與責任感,為品牌形象增加信任背書,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方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公益營銷的本質還是公益,品牌不能為了提升知名度而裹著公益的噱頭謀取商業利益,否則只會適得其反降低用戶好感度,得不償失。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