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暴富,就去騙飯圈的錢
大家好,我是柴妹。
“你一票,我一票,愛豆明天就出道”
隨著眾多選秀節目的興起,粉絲經濟開始風靡,為了送自己喜愛的偶像順利成團出道,粉絲們鉚足干勁,不僅投票助力,還花錢“氪金”。
然而,眼瞅著集資金額越來越大,賬目不明、攜款逃跑等問題逐漸浮現,并慢慢堆積成一座掩蓋在水面下的巨大冰山。1
前段時間,大型女團選秀節目《青春有你2》正式落下帷幕,本來只是選手之間有一些小爭議,誰知,一條微博的出現,徹底在網上掀起腥風血雨。
微博來自《青春有你2》選手金子涵的一名粉絲。
該粉絲直言不諱,徑直把矛頭指向金子涵粉絲后援會,并列出四大罪狀。
賬目明細錯誤,線下應援管理失誤、后援會管理人員態度惡劣,以及最重要的一條——65萬奶票下落不明。
咱們先來捋清楚。
所謂粉絲集資,與法律概念里的非法集資不同,它不以給粉絲個人金錢回饋為承諾,驅動力在于粉絲對偶像的喜愛。
一般是某幾個有公信力的粉絲團體(如后援會、應援站等)定下一定數額的眾籌目標,粉絲直接把錢款打到他們開設的賬號里,由團體統一規劃這些錢款,為偶像造勢。
或許會有人不解,為什么要把錢交到別人手里,而不是自己買專輯投票?
這樣的粉絲當然也存在,他們被稱之為“散粉”,不過互聯網社交平臺推動了粉絲群體化。
《烏合之眾》里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當我們處在集體之中時,我們便失去了自我。”
粉絲群體的狂熱氣氛和集體認同感,讓粉絲心甘情愿貢獻出自己的錢包。
也就是說,被粉絲控訴的65萬奶票都是粉絲用來給金子涵投票的錢,但現在,這筆總價值高達300余萬人民幣的錢,不翼而飛。
更詭異的是,在該粉絲要求后援會公布資金明細的20分鐘后,集資群突然被解散。
正如粉絲所言,集資群一旦解散,就是死無對證。
幾乎可以斷定,這又是一次粉絲集資詐騙事件。2
至于為什么要說“又”?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類似事件了。
兩年前大熱的《偶像練習生》,不僅是開啟了中國偶像的首檔選秀節目,還第一次將粉絲集資帶入大眾視線。
根據不完全統計,在進入決賽后,前20名的練習生粉絲集資超過1300萬,參與的粉絲組織50余個。
這還只是明面上的數據,為了不暴露底牌,各家粉絲都有意隱藏自家集資的真實數據。
這些在現實生活中買件衣服都要斟酌半天的女孩子們,為了能讓偶像順利出道向后援會瘋狂打錢。
可她們不知道的是,這些后援會扭頭就把她們的錢占為己有。
在《偶像練習生》比賽期間,多家后援會被爆,借給偶像打榜一事非法斂財。
盡管料很大,可卻抵不過選手們的花邊新聞,即便有粉絲在微博上鬧,最后也都不了了之。
真正把【集資詐騙】鬧大,是在《創造101》時期。
2018年4月,女團選秀節目《創造101》橫空出世,瞬間火遍大江南北。
這群女孩有多火呢?
用一組數據來說話,在進入決賽的22名選手中,有9位的集資金額超百萬人民幣,到了決賽當日,所有選手的公開集資金額數超四千萬。
其中僅孟美岐一人的集資金額就超過了1300萬。
可見,粉絲們四處宣揚自己真金白銀砸出來的女團并非虛言。
而且別忘了,這只是明面上的數據。
這么高的現金流,不可能沒人眼紅。
果然,《創造101》的集資金額比《偶像練習生》的高,集資背后的齷齪也更多。
決賽后不久,大料就被爆了出來。
吳宣儀的粉頭卷錢跑路,喜提一套海景房。
粉頭,就是指吳宣儀粉絲團的頭目。
前面說過,像《創造101》這樣的選秀節目,都是靠粉絲花錢打榜投票,粉絲直接把錢打給粉絲團,由團體統一安排。
節目決賽之后,吳宣儀處于第二名的位置,只少第一名孟美岐幾十萬的票數。
若吳宣儀的那個粉頭沒有卷走這幾百萬,那么第一名毫無疑問是吳宣儀的囊中之物。
卷走這么多錢也就罷了,還害得偶像錯失C位,于是乎,粉絲們怒了。
當時這事兒鬧得很大,甚至出動了廣電總局。
然而,事情卻并沒有像粉絲們預想中的那樣發展。
卷錢跑路的粉頭啥事兒沒有,依舊住著海景房,花著粉絲的錢。
反而是《創造101》和其他選秀節目出來的偶像們自己受到了影響。
有粉絲氣急,這難道不是詐騙嗎?廣電總局不管,難道警察也不管嗎?
說實話,還真的沒辦法。3
粉絲集資一共有三方參與人,發起人、參與人和平臺。
按照一般邏輯而言,像這種大型集資活動,平臺都要負責任,但是目前國內的各種集資平臺,在相關《用戶協議》里早早便撇清了責任。
“小經費應援項目發起和加入,屬于粉絲個人行為,與平臺無關,請勿向不信任的組織和個人充值”
換句話說,就是我只是個中間人,你們之間的那些事兒跟我沒關系,出了事兒也別找我。
平臺不摻和,發起人們倒是各種承諾,可歸根結底,這些承諾都只是一句不負任何法律責任的空話罷了。
沒有人監督,也沒有人追蹤,這筆錢打給粉絲團之后該如何使用,全憑粉絲頭目的自覺。
面對這么大一筆真金白銀的現金,很少有人能抵住誘惑。
也因此,從中貪污變成了娛樂圈和飯圈人盡皆知的潛規則。
等到東窗事發,粉絲向平臺追究,可這事兒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講都跟平臺扯不上關系;粉絲向后援會追究,可人家后援會隨便出個聲明,或者直接解散,事情就不了了之。
于是,被騙了的粉絲們只能吃下這個啞巴虧。
從法律上來講,粉絲集資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利,且集資對象是粉絲群體不具有社會公開性。
根據非法集資應具備的特點可以判斷,粉絲應援集資一般情況下不等同于非法集資。
也就是說,法律管不了。
寫到這里,柴妹腦子里頓時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這若是花點時間去當一個粉頭,利用集資豈不是分分鐘暴富,且不用負法律責任?
粉絲經濟,本來應該是粉絲作為花錢買服務的一方,偶像作為服務提供者的一方,在國外,一向都是粉絲當爸爸,偶像當兒子,背著粉絲談戀愛都要剃頭謝罪的那種。
可是在我國,卻完全反了過來,粉絲成了兒子,偶像成了爸爸。
粉絲省吃儉用,給偶像揮金如土。
“給偶像花錢”并不是隨著如今興起的新概念,早在2005年,選秀節目《超級女聲》就曾引發過投票熱潮。
觀眾可以通過手機、固定電話來進行投票,每條短信收費從0.5元到3元不等,每個號碼最多投15票,每次比賽結束后,選手票數清零。
據媒體預計,光短信投票一項《超級女聲》的收入就達上千萬元。
從那時起,追星一定要花錢的思想便逐漸深入人心。
在前不久結束的《青春有你2》中,獲得第一名的劉雨昕,其粉絲曾集資超1400萬,所有選手的集資超9000萬。
這是一個恐怖的數字。
說到底,這是飯圈的畸形規則,一個愿打一個愿挨,也不關我們局外人什么事兒。
可是不知從何時起,這種畸形的規則,與我們已然息息相關。4
去年,因《創造101》大火的女團成員孟美岐,就曾被卷入過一場集資詐騙。
注意,這不是飯圈內部的普通騙局,而是詐騙。
被騙人數超600人,總金額超百萬。
表面上來看,這是孟美岐的粉絲后援會。
還是孟美岐的數據組。
可實際上,這家企業是個皮包公司,名為大連瑪愛文化傳媒,利用刷單賺傭金的名義進行網絡詐騙和非法集資。
被騙的人有寶媽,也有學生...
我們不知道其中有多少人是因為“孟美岐”這個名字選擇交付自己的信任,但是粉絲集資從2018年的一千多萬,到2020年的九千多萬,足足翻了6倍多。
如果說,以前粉圈打榜自嗨、數據造假還是只是風氣不正,那現在明星數據站卷入非法集資和詐騙案,就已經完全具備了刑事犯罪特征,屬于完全的社會性事件。
按照目前的趨勢,這樣的集資,似乎永遠沒有盡頭。
甚至不再只存在于飯圈,也存在于我們身邊。
而“理性”兩個字,大家都說厭了。
主筆 | 小陸
編輯 | 四少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公眾號:柴狗夫斯基(chaigou-fsj)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