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海人”李佳琦落“滬” 城市人才爭奪戰再升溫
6月29日,網紅主播李佳琦又上熱搜了。令網友感到意外的是,這次熱搜內容不是直播帶貨,而是因為落戶上海,成為了一名“新上海人”。
此前,上海市崇明區發布2020年第一批特殊人才引進落戶公示名單,“口紅一哥”“淘寶頭部主播”李佳琦赫然在列。在上海“常住人口數量嚴控2500萬以內”的政策下,想要拿到一個戶口十分艱難。此次李佳琦以“特殊人才”的身份安家落“滬”,很快就引起廣泛關注與討論。
李佳琦落戶上海,“特殊人才”身份受矚目
截至6月30日,微博話題#李佳琦落戶上海# 的閱讀量達6億,討論數超3.1萬;話題#李佳琦符合特殊人才引進條件落戶上海# 的閱讀量同樣過億......
據新浪輿情通顯示,“李佳琦”個人的全網熱度指數峰值達到82.82。“李佳琦落戶上海”的全網信息中,其“直播電商”行業“人才”“領軍人才”的新標簽,是引發網民熱議的關鍵;城市“人才引進”“人才落戶”政策的標準和導向也成為輿論場上的焦點。
經統計,“李佳琦落戶上海”事件引發的網民群體情緒中,主要以“中性”和“喜悅”情緒為主,大部分網友認為這項人才引進落戶決定無可非議,不少人對李佳琦表示祝賀:“全國top3的銷售人才,他值得”“靠實力落戶上海”。
但也有網友對上海人才引進的標準和導向提出質疑,引進“網紅主播”是不是特殊化?這對于那些“真正”的人才,是不是不公平?
如今,“直播帶貨”已經成為電商銷售模式中的一股浪潮,對城市經濟發展的新業態和新模式產生積極影響。據iiMedia數據顯示,國內直播電商市場規模從2017年190億元迅速增長至2019年的4338億元,2020年預計規模將達9610億元,同比增長122%。
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李佳琦被稱為電商直播行業快速興起的縮影。憑借獨一無二的直播帶貨風格和創下的多個互聯網銷售奇跡,他成功登上行業金字塔的頂端,為社會創造了巨大價值。因而他的落戶,可以說是城市是對電商直播人才的支持,也是對新經濟、新職業的認可。
直播電商產業興起,“人才”認定打破常規
人才本身就不應受行業、領域、階層等的局限。今年5月,受人社部委托,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擬新增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社區網格員、互聯網營銷師、信息安全測試員、核酸檢測員、老年健康評估師等10個新職業。其中,“互聯網營銷師”職業下增設“直播銷售員”工種,帶貨主播或將擁有正式身份。
且不久前,杭州市余杭區發布“直播電商政策”,明確對有行業引領力、影響力的直播電商人才可通過聯席認定,按最高B類人才(國家級領軍人才)享受相關政策。可見,電商直播人才涌現,已經得到各方重視和鼓勵。
據新浪輿情通統計,“李佳琦落戶上海”話題引發的全網信息量達到4.4萬。其中,不乏媒體報道的身影。截至30日16時,共118家媒體針對此事作出報道。包括11家中央級媒體、41家省級媒體等,紛紛傳遞出城市“人才認定和引進標準與日俱進”的信號,帶動公眾打破過往對“人才”的定義,以及對“網紅主播”的職業偏見。
如新民晚報 在文章中指出,李佳琦的社會價值,在于通過直播帶貨促進了消費繁榮,促進了在線新經濟發展......這對社會產生的正面影響,也許不能與科學家取得的科研成果簡單類比,但無疑兩者都不可或缺。
光明日報 評論稱,無論是杭州帶貨主播評定人才的政策,還是李佳琦落戶上海的事實,也都釋放了一個信號,那就是新一輪的人才爭奪戰,要在直播電商行業打響了。這既有利于這一行業的人才層出不窮,創造更大價值,也有利于各大城市搶奪新一輪的發展紅利,共享直播電商行業的發展果實,讓城市受益,也讓更多個體受益。
城市人才爭奪戰打得火熱,“引才”“育才”全面開花
事實上,近年來各大城市之間對人才的“爭搶”愈發火熱,“放寬落戶限制”“提供購房補貼”等各類政策密集出臺,紛紛試圖以“真金白銀”留住大學畢業生、高層次人才、海外人才等落戶發展。此番李佳琦拿下上海戶口,使得直播電商類人才爭奪戰火由垂直行業蔓延至城市間。
據@數聞datanews統計,2017至2019年,在新增常住人口數量上,杭州、西安等城市力超北京、上海,在新增戶籍人口方面,西安和成都則成為最大贏家。從人才的流動上來看,新一線城市對人才的吸力正在增強,一線城市競爭力減弱。
對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而言,人才永遠都是最重要的生產力。新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等需要人才的落地為城市發展注入活力;而上海、杭州等新經濟、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的城市,顯然對“李佳琦們”有著不竭渴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引才”之后,如何營造多元、開放的人力資源發展環境“育才”“留住人才”仍需各方深思。
正如每日經濟新聞 《李佳琦落戶上海 打造直播經濟要引才更要造才》一文中的觀點,各地既然都已經意識到,要讓“直播經濟”成為當地新興產業,必須從人才抓起,那么在人才的綜合引入、培養和扶持上就要提供更多資源。如果將“直播經濟”視為長期發展的目標,各地在引才、造才上就不能一味求快,更要把造就更多“李佳琦”“薇婭”的“軟”“硬”環境工程建設到位。
數據說明:本文由新浪輿情通撰寫制作,數據來源于新浪輿情通、微熱點、鈾媒等蜜度信息旗下大數據產品,部分引用外部公開數據與資料。歡迎引用及轉載,請注明來源。
(文章來源:新浪輿情通;免責申明:部分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