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走到了退市邊緣
配圖來自Canva
曾記得,2019年全年財報發布后,小贏科技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長唐越稱:由于新冠病毒導致的疫情在海外蔓延,公司業務將在2020年第一季度受到不利影響,預計貸款總額將持續下降。
這一次,小贏科技創始人唐越的預測應驗了。
小贏科技2010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一季度小贏科技營業收入5.29億,同比下降31.9%,歸屬于股東的凈虧損為1.963億元人民幣(2770萬美元),而2019年同期則為凈收益2.09億元人民幣,凈利潤暴跌193.78%。本次虧損,是小贏科技自IPO以來出現的首次虧損。
營收暴跌之外,小贏科技還面臨退市的風險。
此前,小贏科技收到來自紐交所發出的提示函,提示函內容為:由于小贏科技的美國存托股(ADS)的交易價格低于合規標準;自2020年7月1日起,小贏科技將有6個月的時間調整其股價至合規標準。
意味著,小贏科技在6個月內(截止2020年7月2日,小贏科技股價0.82美元),股價和平均股價沒恢復到1.00美元以上,那么紐約證券交易所將啟動退市程序。風雨欲來,小贏科技如何求生?
疫情下,業績降速明顯
小贏科技創立于2014年,是一家以互聯網技術和數據為驅動,致力于為廣大用戶提供優質的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的金融科技公司,旗下擁有小贏理財、小贏網金、小贏普惠、小贏卡貸等多個品牌。
乘金融科技東風而起,小贏科技成立4年后很快在美成功上市。
2018年9月19日,小贏科技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股票代碼為“XYF”,IPO發行價定為9.5美元。當天,小贏科技一度上漲至20美元,成為繼宜人貸、信而富、趣店之后,冉冉升起金融科技新星。
好景不長,受疫情和市場監管環境影響,小贏科技各項業績降速愈發顯著。
2020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平臺撮合貸款總額達到68.23億元,比去年同期的96.29億下降了29.1%,比去年第四季度環比下降了23.2%。其中,信用貸款金額為46.31億,占全部貸款額的67.9%。
營收大幅下降心酸中,猶存一點欣慰。
小贏科技,固定期限貸款產品每筆貸款平均額度為15745元,比去年第四季度的14611元增長了7.8%。循環貸款產品每個用戶金額為8582元,比去年第四季度增長了3.8%。而且,截止3月31日,未償還貸款余額為143.7億,相比去年12月31日,未償還貸款余額為172.67億,減少了28.97億。
眾所周知,業績下滑的直接原因是市場環境影響。小贏科技官方也透露:營收下滑最主要的原因是為應對COVID-19采取更嚴格的風險政策而導致交易量減少。身處經濟下行周期,疊加疫情等多重因素,小贏科技第一季度貸款促成量減少,放貸規模繼續收縮在所難免。
其實,經濟下行、疫情戰線長的影響的還直接體現在逾期率的增加上。
疫情期間,各大平臺貸款的逾期率普遍上升。小贏科技31-90天貸款逾期率為6.71%,91-180天貸款逾期率為7.12%,而去年同期分別為3.56%和5.21%,同比分別增長了88.48%和36.66%。而去年12月底這一數據為4.05%和5.11%。
從整個金融科技大環境來看,不少持牌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公司,均在疫情期間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業績打擊。為此,大家都想縮減褲腰帶、開源節流,只是效果并不明顯。
流年不利,支出上漲、用戶活躍度下降
因市場環境惡化,金融科技平臺今年上半年業績普遍不好看。再有就是,經濟不景氣,“開源節流”成為金融科技平臺的難題。
2020第一季度,小贏科技發起和服務費用由2019年同期的人民幣3.365億元增加26.2%至人民幣4.249億元(5,990萬美元)。官方透露,支出費用上漲主要由于循環信貸的客戶獲取成本增加,以及通過合并信托提供的貸款相關的利息支出增加。
再有,小贏科技一般和管理費用,從2019年同期的人民幣5,630萬元增加24.3%至人民幣6,990萬元(990萬美元),原因是支付給第三方信托公司的管理費用同比增加。同時,銷售及市場推廣費用由2019年同期的人民幣30.7百萬元,減少61.5%至人民幣11.8百萬元(1.7百萬美元),由于疫情爆發后促銷和廣告開支減少。
可以發現,雖然疫情后小贏科技積極減少廣告、促銷等營銷支出,但還是抵不住一般和管理費用、發起和服務費用等支出的增加,開源難、節流難是小贏科技一季度盈轉虧的原因。
當然,用戶數目、戶活躍度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小贏科技近期的喜和憂。
在用戶方面,平臺總注冊用戶數達到4260萬人,累計借款人數達到573萬人,活躍借款人達到42.8萬,比2019年第四季度的60.9萬下降了29.7%。對此,小贏科技創始人解釋到:“主要是在評估借款人時采取了更嚴格的標準,這對于在2020年下半年市場反彈時降低后期貸款違約率和增強業績至關重要。”
除了活躍用戶量下降之外,產品口碑下降也是小贏科技當先面臨的挑戰。
財經三劍客統計數據顯示:小贏卡貸聚投訴平臺投訴量高達10000條,在黑貓投訴平臺投訴量也將近5000條;可循環使用額度的搖錢花(原小贏錢包)在黑貓投訴平臺投訴量也早已超過1000條,在聚投訴平臺也超過了800條。
在金融科技平臺選擇影響因素中,大部分用戶認為口碑是影響平臺選擇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網絡中有人詢問:“這個網貸靠不靠譜?”,而小贏科技投訴率如此之高勢必會讓人誤認為產品質量差,進而影響其服務口碑。
總而言之,成本管控、產品口碑、服務質量都是影響公司營收穩定性、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做得好是競爭“利器”,做不好便是一道坎。
押注前沿技術
不可否認,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的逐漸推廣及應用,解決了金融科技平臺核心風控的痛點,這也是小贏科技等金融科技平臺積極加大科技投入的原因。
近年來,小贏科技結合大數據、深度學習等技術,打造出多個智能業務平臺,這一系列科技平臺的涌現,為其構筑了強大的金融科技“護城河”。
WinSAFE智贏風控平臺、資產處理平臺、資金對接平臺,這些基于大數據算法、機器學習、智能推薦算法于一體的智能業務平臺,保障了小贏科技高效完成秒級審批操作,還極大的提升了資產和資金對接效率降低資金成本等等……
再有,疫情期間小贏科技推出AI智能客服系統,來幫助客戶解決賬戶管理、還款代扣、業務咨詢等眾多問題,降低人工成本也提高了優質服務的效率。數據顯示:今年1月-3月,AI智能客服服務量近138萬人次,AI回復準確率高達98% ,AI服務解決率超過73%。
正如,小贏科技總裁成少勇所說的:“過去幾個季度,我們不斷加大技術在風險架構中的應用,持續獲取優質客戶,這使我們能夠成功地在疫情高峰期應對系統風險的上升。
顯然,科技能力已成為金融科技公司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和競爭力。
在行業嚴監管政策層出不窮、疫情重壓之際,小贏科技通過強化科技能力,來應對市場、用戶、資本的審視。未來,小贏科技對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與金融的探索會越來越深入,以期借助科技能力為自己保駕護航。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