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飛:女人三十而驪,姐姐們真的“乘風破浪”了嗎
毫無疑問,《乘風破浪的姐姐》是當之無愧的2020年最火綜藝。在毫無造勢宣發、微博熱搜關停一周的前提下,6月13日中午悄無聲息的上線開播了,不到一天的就在芒果TV突破了1.5億次播放,播放至今半個多月仍在時時屏霸各大網站、微博、朋友圈,走紅堪稱魔幻。
更有甚者,網友們甚至自制當天微博熱搜榜,送各位姐姐及節目組出道。可見,這檔節目果然有毒。
毒害的當然不止是微博熱搜榜,還有股市的一眾股民。節目一播出,芒果超媒市值7天暴漲了156億元。就這樣,30個姐姐掀起了資本市場的風起云涌,堪稱史上最強的吸金女團。不少炒股人士捶胸頓足沒提前買入,感覺自己失去一個億。
好了,拋開以上問題,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關于《乘風》背后的思考。
— 1 —
乘風破浪的姐姐or興風作浪的姑奶奶?
奮斗勵志or做秀賣瓜?
男團女團選秀始終是近幾年綜藝節目吸引流量的中流砥柱。自騰訊的《青春有你2》打響2020年女團選秀第一槍,愛奇藝的《創造營2020》緊跟其后,優酷的《少年之名》接踵而至,可謂是戰況激烈、精彩紛呈。芒果自然不甘落下。
但不得不說一句,論及綜藝選秀和吸人眼球方面,芒果臺“姜還是老的辣”。不同于其他選秀節目“青春美少女+小白菜奮斗勵志”套路,《乘風》而是針對男權結構下對于女性性別、年齡這類最深刻的歧視與偏見宣戰,開創了30歲+女性“偶像選秀”史上的先河。
這30位在各自領域都有一定成就的知名女藝人,聚在一起所產生的的化學反應迅速引起廣大網友們的強烈反響。但在一開始的輿論聲中,網友們關注的點總是被牽引到撕X大戰與吃瓜看戲當中去。甚至戲稱《乘風破浪的姐姐》該改名叫《興風作浪的姑奶奶》,黃曉明在30個女人中斡旋,堪稱《小明歷險記》。
似乎并沒有多少人關注姐姐們的刻苦練習以及成長蛻變,大家更關心的是姐姐們的八卦、撕X以及日常彩妝、時尚穿搭等問題。畢竟就本質而言,這還是一場秀,賣瓜才是能夠帶來話題與流量的本錢。或許是節目組的有意引導,又或許是吃瓜群眾需求所致。反正最后,吃瓜看戲成了首選,浪有沒有破誰知道呢。
確實,《乘風》還有許多改進之處,但從節目角度而言,這檔節目的出現,實際上就已經是一個成功。它成功的將現實社會30歲+女性所面對的年齡歧視、性別歧視、刻板印象等社會不公擺在了臺面上討論。
或許會出現像節目導師杜女士一樣存在年齡歧視的人,但也正是她所代表的男權結構下對女性價值觀導向偏失言論的出現,才更激發了我們的交流與討論,由此也進一步推進問題的解決。
— 2 —
30歲+“白瘦美”的才是小姐姐
否則就是“大媽”?
姐姐們想乘風破浪,但現實生活中,讓人真正感到頭禿和害怕的是,“白瘦美”的30歲+才是小姐姐,否則就是“大媽”。底層原因還是在于結構性土壤問題,在于男權結構下,對女性價值的認可,更多的是偏向少女階段的審美。換句話說,中年女性要白、要美、要瘦、要魅惑、要有“少女感”,才能被叫“小姐姐”,否則就是阿姨或者大媽。
無怪乎,時尚圈、演藝圈對當紅女明星美與丑的評價就是是否具有“少女感”,不管你是30歲+還是40歲+,不管你是生完孩子還是離完婚,“裝嫩”似乎都是必選。
《乘風》里各位姐姐們初次見面的寒暄,基本上都是一片的“你好瘦”、“你好白”,網友更是評價伊能靜52歲看起來像25歲。試想,如果是一群又黃又有肚腩的30歲+女人參加女團選秀,大概要被稱為“廣場舞會上的大媽”了。
這就是男權結構凝視下的女性價值觀導向的偏失與可悲。
但,不得不說,《乘風》在努力,而其火速躥紅也離不開中年女性獨立意識的崛起。
— 3 —
重新定義青春為王的女團選秀
打破“年輕即正義”思想桎梏
我們被年齡文化裹挾已久,總是容易羨慕那些青春勵志故事,似乎“年輕意味著無限可能”,似乎“年輕即正義”。而30+女性的劇本,總是對其成長性和創造性投以懷疑的目光。
很多女性的感受是,30歲以前,覺得自己很年輕,可以灑脫自在,似乎世界都是你的。而30歲以后,就像是一個人生分水嶺,收起鋒芒、相夫教子在外人看來才是“好女人”。
這世界對女性總有一把無形的標尺,衡量你的美丑與好壞。
不得不說,中年女性終究還是逃脫不了社會對她們的想象窠臼,年齡歧視、性別歧視、刻板印象這三座大山壓得30歲+女性喘不過氣來。
而打著“乘風破浪的30+女藝人重新定義青春為王的女團選秀”口號出現的《乘風》,正好是投射到了這一波觀眾的心理情感。某種意義上,《乘風》想要“破”的正是男權結構下看似多元自由實則趨從“白瘦幼”的審美觀,是始終禁錮著的“年輕即正義”的思想。
微博上有個熱評 “看了《乘風破浪的姐姐》,我好像不再害怕變老了”。或許這才是《乘風》的意義所在。
— 4 —
男權結構下
《披荊斬棘的哥哥》畫風耐人尋味
如果2020年真的有一檔節目能夠與《乘風破浪的姐姐》平分秋色,大概就是同樣未播先火的《披荊斬棘的哥哥》了。畢竟從網友到明星(孫紅雷)都是翹首以盼,連微博超話的閱讀量都有370多萬。
但事實上,中年男團是非常非常少見的。樂隊組合或許還能見到,比如說曾經由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張震岳組成的縱貫線樂隊,再比如2019年重返樂壇的草蜢樂隊。而中年唱跳男團卻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如果真的要推出,我想,阻力不會比姐姐們的少,也會還會更多。
試想一下《披荊斬棘的哥哥》的畫風,如果是復制現在女團、男團形式,在男權結構的凝視下,很多人都會覺得怪異、不適應。而如果是打情懷、才華牌,則無疑是男女權力不對等情況下嚴重的雙標,而這,恰恰才是最根本的歧視。
從中年唱跳女團到中年唱跳男團,從《乘風破浪的姐姐》到《披荊斬棘的哥哥》,男權結構下兩者的畫風是否會一致呢?這是個值得期待又有點耐人尋味的問題了。
— 5 —
現實生活中的30歲+女性戰場
從來不缺乘風破浪
也許有人會說“工作上見過30多歲乘風破浪的人,但那是極少數”,也有人說“30歲+了還沒有混到高級崗位,年輕時肯定是不肯奮斗”。
難道30歲+女性“乘風破浪”的標準只局限于職場上?我想,肯定不是。
生活處處是修羅場,哪里不需要披荊斬棘?家庭、工作的平衡,夫妻、孩子、婆媳、朋友、同事關系的處理,都需要花費巨大的心力。
《向往的生活》中黃磊曾提及“疫情在家嘗試了一把家庭煮夫的生活,才發現我太太一點都不容易,不比我在外面輕松。”
現實生活中的30歲+女性戰場上,從來不缺乘風破浪。一半是你看不見,一半來自外界的有色眼鏡的捆綁,阻礙了她們追逐夢想、探索未知的腳步,后者才可怕。
— 6 —
寫在最后
年齡是束縛但也是財富。我們必須要知道,打敗你的,從來不是年齡,只有你自己。你的底氣,源自你的獨立與自信。
不管你是20+、30+、40+、50+、60+,每個年齡段都是最好的年華,年輕時,有壯志凌云的意氣,有任性自由的灑脫。漸長時,有歲月風云的沉淀,有坦蕩寬平的自信。不給自己的人生設限,自有無限可能。只要你想,隨時可以乘風破浪。
正如電影《本杰明巴頓奇事》提到的一段話:
做你想做的人,沒有時間的限制,
只要愿意,什么時候都可以開始。
你能從現在開始改變,也可以一成不變。
我希望你能見識到令你驚奇的事物,
我希望你能體驗未體驗過的情感,
我希望你能遇見一些想法不同的人,
我希望你為你自己的人生感到驕傲。
如果你發現自己還沒有做到,
我希望,你有勇氣,重新啟程。
《乘風破浪的姐姐》張含韻說:“(即使30多歲)我仍然想過一種不凡的人生”。
30歲+,乘風破浪正當時。
搜索微信號:湯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