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如何找到觸動情感的按鈕
前段時間扯了熱點,萌寵,還有朋友,今天來扯點干貨吧。聊一聊情感營銷,那些觸動人心的營銷作品。
觸動情感的是一些情理之中,但又意料之外的事情,情感是難以言表的,人這一輩子,有些事說不得,有些不能說,最好的感情,是雙方都懂,卻不用說出來。就像酒是情緒飲料,不在于喝多少,而在你和誰一起喝,營銷在于的不是千杯不醉,而在于一杯知味。
很多時候,會做營銷的人,應該是心懷信仰, 心存哲理的。就像影片《圣人》中艾迪*墨菲扮演的牧師一樣,電視購物變成一種宗教儀式,不是在賣某個東西,而且是在布道,傳遞的是一種價值觀或哲理。
越是觸及靈魂深處,越是需要用心來感受
越是探究問題本源,越是需要用心去思考
而現在的時代已經從過去的人找物,到現在的物找人,產品已經成為一種“信物”,成為滿足心理需求的一種載體,而內容化營銷就是在品牌布道,讓品牌能植入人心,從以物為本,到以人為本,比如蘋果的禪學之美,講究審美與追求,比如錘子的天生驕傲,講得是信仰與情懷,而一加的不將就,則是體現理念與態(tài)度,我們看到了智能手機的營銷,已經從功能需求,變化為情感層面的、審美層面的、德性層面和信仰層面的需求。產品人格化的特征越來越明顯,我相信,未來大眾化的品牌會越來越少,群體性的品牌會越來越多。
舉兩個我最近做的案例:
一加手機:內心OS 說 (校園篇)
我們希望尋找年輕人生活中的一些情感共鳴,那些埋藏在心地的吶喊與堅持。
先是內心OS說的話題炒熱,前期去品牌化,找微博紅人進行第一輪的話題引爆,迅速進入當日微博話題榜前十,創(chuàng)意往集榜第二。而后再跟進品牌信息,做話題方向引導,注入一加不將就的元素。最終話題閱讀展示近千萬,3.4萬的用戶討論。
微博引發(fā)熱度后,微信傳播啟動,這時候的時點,正趕上了大學的畢業(yè)季。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或者糾結,畢業(yè)后,是留在自己內心向往但充滿挑戰(zhàn)和機會的大城市,還是放棄理想,跟從家人的安排,回去,回去那個讓你衣食無憂,生活安逸的小城鎮(zhèn)(老家),“回去吧,為什么要受那個罪,大城市立足難,房價貴,壓力大~~~” ,然而偏偏是那些沒有背景,只有背景的年輕人,堅持了自己的選擇,用內心OS說:“不” 。 正如一加手機一直在傳遞的價值觀,不將就!!!
第一輪校園篇圖文推送后,閱讀快速破五萬,網友參與度高,引發(fā)共鳴和口碑熱潮。
另外一個案例是一個互聯網金融品牌,
冠群馳騁:時間都去哪兒了。
這是一支為線下用戶見面會打造的情懷h5,對象主要是50,60后的群體,我需要找到這個年齡群體的共鳴點,并打動他們的內心和情感。
這個項目里,我們專門采訪了多位該年齡段的長輩,聽了他們的過去故事和現在的顧慮,以及未來的擔憂,我們想為品牌表達的是,時代在變,不變的是誠信與初心,同時理財是剛需,更是一份關愛!
而這些拿積蓄做投資的中老年客戶,是冠群品牌格外珍視的,因為這份信任不易,而這份初心不變。我們相信讓愛更具資本與力量,不管歲月在哪停格,冠群一路相伴
(一個成功的作品,離不開甲方乙方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創(chuàng)作,感謝我們的客戶Aaron,一個有情懷的老公關人,陪我們一起找感覺,一起完善。)
最后我再扯一下,好的海報或文案是什么產生的。
我一直認為,好的文案不是憋出來的,是聊出來的,跟不一樣的小伙伴,或者跟客戶之間,交換想法,連接思維,創(chuàng)意的火花很容易迸發(fā)出來。
我對好文案的標準是,有回味空間,有品的滋味,或者說有畫面感。
我對好海報的要求是,能從中發(fā)現自己,能尋得共鳴點。
總之,無論是文字還是視覺,要么性感,要么感性,比如有歡喜與相聚,或者有悲苦與別離,用此來觸動情感的按鈕,釋放善意,影響人心。
結尾,送大家一首小詩(曾經在朋友圈里看到的),一直震撼著我的內心。
去看生活;
去看世界;
去目睹偉大的事件;
去看窮困者的臉、驕傲者的姿勢;
去看奇異之物——機械、武器、蕓蕓眾生、叢林里或者月亮上的暗影;
去看人類的杰作——繪畫、建筑、發(fā)現;
去看千里之外的世界、隱匿于高墻和房間之內的事物,無懼險境、勇往直前;去看被男人們愛的女人和孩子;
去看,并享受;
去看,被震撼;
去看,被塑造。
(本文為原創(chuàng),轉載請聯系二爺:微信號,laoxinonly 或后臺留言。)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