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英語已經這么厲害了?!
本文轉自歪樓(esay1414),已獲得其授權
作者:健啖
在這個international的世界,
不會講英語是不行的。
經過多年的英語教育,
我們已經可以熟練地將英語和中文摻在一塊,
脫口而出。
“你是不是沒get到我的point啦?”
“XX這個b**ch好low啊,
還以為自己是cool girl。”
“今天Starbucks的mocha,
我要了grande杯居然給我做成了tall杯,
還沒有加extra hot。”
▼
當然,真正的貴族是不屑講這種
半土不洋的洋涇浜英語的。
要么就全中文:
“朋友,昨天的美國職業籃球聯賽看了嗎?”
要么就全英語:
“Mate, did you see that ludicrous display last night?”
拽英文,要拽就拽一整句的。
▼
要考量一個人的英語水平,
光說得差不離還是不夠。
就像學武功,招式耍得再好,
也不過是些拳腳功夫。
武學奇才都是要將各家
融會貫通,自成一派的。
中國人便是這樣當仁不讓的英語奇才。
▼
我們對英語活學活用,信手拈來,
和中文觸類旁通、交相輝映,
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不信嗎?那你看英國人,
英語說得夠溜吧,
還不是被我們的英語天賦秒殺。
▼
沒辦法,
我們中國人的英語就是這么diao。
中文名詞,
英語不會說怎么辦?
用拆字法唄。
大米=大+米=“big”+“meter”。
米不止一顆,所以要加“s”。
同理可得,面粉=“face powder”!
▼
舉一反三,
開水=開+水=open water!
so easy。
▼
小賣部=“small sell”。
小“買”部=“small buy”。
▼
掌握了中式英語造詞法,
誰還背單詞?
好,掌握了單詞,就該寫句子了。
句子也都是由詞匯組成的。
我們只要一一對應地把每一個詞都翻譯出來,
再這么一串,
就是一個完整的句子了。
一些專有名詞,比方說“北京”,
我們完全可以用老外更加耳熟能詳的“BJ”代替。
▼
當然,中文有一些詞匯,
沒有對應的英文表達。
別怕。對一些特殊的漢字,
不妨用小學生的辦法,
直接寫拼音。
▼
保留了中國話獨特腔調、韻味的同時,
還能讓也老外受受教育,
一舉兩得。
▼
掌握了一門語言,
就要把它運用到生活當中去。
我們知道,中文博大精深,
其中很多字有不止一個含義。
因此,我們常常被中文的字面意思給蒙騙了。
這個時候,
為有歧義的標識提供英語翻譯就變得很有必要了。
比方說,看了英語你才明白,
這家銀行的”對公業務“,
不是對單位、企業的業務,
而是專門針對男性的業務。
▼
”烘手機“并不是廁所里用來烘手的機器,
而是一種以手機為原料的烘焙食品。
▼
”燙衣間“,不是用來熨衣服的,
而是燒衣服的哦。
▼
”簽到處“,并不是來賓簽名的地方,
而是到處簽,想簽哪兒簽哪兒的意思。
▼
小心滑倒,并不是讓你別滑倒,
而是讓你滑倒,小心地滑倒。
(我都有點繞不明白了)
▼
至于這個”一米線“嘛,
只有買一碗米線才能在米線的外面排隊啊。
▼
看看,多虧了中國人爆表的英語技能。
不然出門在外,該鬧多大笑話呀。
可是,
我們學英語剛找著點成就感,
就開始嘚瑟了。
總是學一些亂七八糟的詞,
開開黃腔什么的。
中餐館老板尤其老愛在菜單上使壞,
占人便宜。
”歡迎品嘗本店招牌菜‘德國性騷擾’。“
▼
“絕對不要錯過本店的鎮店之寶
‘我們甜蜜的*眼兒’”!
▼
“飯后甜點要不要吸一根‘休閑棒’?”
▼
更別提那些名字里帶“干”字的,
蔬菜也好,
▼
動物也好,
全部難逃一劫。
▼
也不知道這只可憐的鴨子招誰惹誰了。
▼
俗得徹徹底底,污得坦坦蕩蕩,
也算是中國俗文化對英語的改造吧。
當我們已經把英文玩得很溜的時候,
就該進軍文學了。
文學,都不能是直白的,
得是端著的,含蓄的,
讓人回味無窮的。
比方說,把“出口”叫成“Entrance”,
看似一個非常愚蠢的低級錯誤。
實際上,
它是在告訴你一個質樸的人生道理:
“人生就像這個鬼地方,
外面的人想進去,
里面的人想出來。”
▼
同理,
“此處危險”更像是一碗陳年雞湯:
面對強大的敵人怎么辦?
只有你自己也變得強大,
變得危險,才能笑對危險。
▼
下面這位文學家更了不得,
居然知道“gay”還有“高興”這個生僻的含義。
不過,
也怪“gay”的通行含義實在是太深入人心。
如果所有男同學和女同學,
都“gay gay”地上學,
將是多么其樂無窮的一幅畫面。
▼
再看這道菜,
用“你和你的家庭”來翻譯“野山椒牛肉”,
這是比用“今夜的月色真好”
來說“我愛你”更感人至深的比喻啊。
▼
講真,
就這些大街上到處都是的中式英語文學作品,
水平都是直接可以當詩歌入圍諾貝爾文學獎的。
這也沒什么好奇怪的。
我們能在英語領域取得如此偉大的成就,
其實早已注定,
要知道翻譯界老前輩嚴復的“信、達、雅”,
深深影響了我們的語言系統。
再加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的傳統智慧,
在新的時代,
我們的英語水平已經diao到
連“我不會翻譯”都能用英語說了。
▼
此時此刻,作為一名中國人,
我心潮澎湃,無比自豪,
真想對著天空大聲呼喊:
“我們都是昌平人!”
▼
本文選自界面新聞旗下公眾號:歪樓(ID:esay1414),已獲得其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