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釘低配科幻大片上映,網友神評:流浪釘釘
7月20號是全國低風險地區影院恢復放映的第一天,也是人類月球日,一向愛搞事的釘釘順勢發布一支低配科幻大片,講述宇宙信使釘三多,幫助在月球照看服務器的宇航員重返地球的溫(沙)情(雕)故事。
這支6毛錢特效良心巨制的短片也被釘釘上傳到B站,網友評論和視頻內容一樣精彩,用戶顯然適應了釘釘熟練玩梗的風格,即使看到最后才發現是廣告,用戶也不會反感品牌。
釘釘從在線求饒視頻走紅以來,嘗試了鬼畜、沙雕、溫情等等廣告風格,主要為了建立年輕化溝通語境,保持品牌曝光度,盡管網友一直調侃其是“過氣網紅”,但釘釘的流量熱度仍然強勢。
01
借勢人類地球日 放送搞笑科幻大片
先科普一下,由于1969年7月20號,阿波羅11號載著宇航員在月球著陸,為了紀念人類第一次登月成功,所以每年的7月20日為人類月球日。
不放過每個節日熱點的釘釘,在人類月球日這天,發布搞笑科幻短片《我在月球看服務器》,由釘三多和釘釘程序員聯袂主演,短短四分鐘就演繹了一個有笑有淚的創意故事。
這支短片的名稱模仿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特效場景和情節設計都很像外國電影《月球》,國產科幻題材瞬間讓觀眾想到《流浪地球》,之后果然有網友玩梗給廣告改名為《我在月球上網課》《流浪釘釘》等等。
短片內容并不復雜,在月球照看服務器第105周的宇航員大健即將踏上歸程,然而非常不湊巧服務器發生了故障,正當大健感到絕望時,釘三多從天而降解救了大健。
笑點和槽點主要在大健這個人物身上,他不像宇航員更像當代社畜,會開玩笑說今天服務器沒崩,讓孩子們失望了,也會吐槽在月球上班都要做周報,讓年輕觀眾產生情感共鳴。
除了借大健之口官方玩梗稱釘三多是烏雞,還不忘吐槽地球上的自己既沒有財務自由,也沒有脫單,這些問題同樣是現實中年輕人的焦慮根源,所以觀眾容易有帶入感,也更能體會短片的幽默之處。
直到視頻末尾,才揭示這不過是劇本中正在創作的內容,畫面一轉來到熟悉的釘釘辦公界面,隨后宣傳釘釘的在線課堂、日報周報、視頻會議、文檔協作等功能。
釘釘利用廣告情節發展,完美植入自身功能賣點,借勢人類月球日的時機,玩了把有關月球的科幻腦洞,準確勾起用戶興趣,幽默搞笑的人物對話制造了共鳴點,讓用戶愉快地接受品牌傳遞的信息。
02
微博KOL擴散話題 B站彈幕刺激互動
釘釘以微博和B站為主要宣傳陣地,依靠話題傳播和彈幕互動的方式,提升視頻對目標受眾的觸達范圍,讓這支廣告展示釘釘作為辦公軟件的亮點,并突出釘釘年輕化的風格。
釘釘官微發布視頻不久,阿里系官微齊齊出動,評論轉發抽獎一個不落,給足自家兄弟應有的排面,即使網友率先不知道短片內容,也容易被阿里系官微的有趣互動吸引。
這也是釘釘作為阿里系官微成員的優勢,日常串門既保證官微活躍度,在網友面前混了個臉熟,也能為活動撐場加持關注,釘釘微博評論區前排基本被其他官微占領。
然后,釘釘還發起#釘釘搞笑科幻短片#話題,目前話題閱讀量已達4601萬,聯合科普、視頻、搞笑等領域知名大V擴散廣告以及話題,發揮他們作為KOL的影響力和號召力,讓更多圈層用戶關注到釘釘此次動作。
另外,這支視頻在B站的播放量也突破5萬,距上次更新過去了半個多月,B站用戶對釘釘依然熱情不減,開頭彈幕都是“失蹤人口回歸、爺關更”之類的激動吶喊。
實時彈幕顯然更適合觀眾討論釘釘埋下的梗和段子,比如大健在月球一言不合就尬舞時,“官方鬼畜,最為致命”的彈幕飄過,還有釘三多取出電池幫助大健時,觀眾一致把淚目打在屏幕上。
B站的彈幕文化豐富了視頻的趣味性和記憶點,每一處笑點或槽點都很好地被觀眾挖掘到,從而刺激用戶與品牌的溝通互動,加深用戶對品牌的年輕化感知。
03
釘釘廣告片迷惑大賞
釘釘憑借創意鬼畜視頻走紅后,廣告風格就越發隨性,面對B站受眾主要發布二次元風格視頻,尤其是鬼畜類深得用戶歡心,面向廣大用戶群體,則是正經之余不忘玩梗。
從釘釘的B站投稿看,站內流行梗基本被玩遍了,經典改編《甩釘歌》《極樂釘釘》《達拉釘吧》等等,還有動畫化畢業季專場,CEO素材也沒逃過被鬼畜的命運。
如愚人節釘釘上線6.0防沉迷系統,模擬發布會現場,詳細介紹多樣“新功能”:預防報復性學習的未成年人防沉迷模式,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反DING一下”,“我知道你知道我已讀”的套娃模式等等。
這些功能創意都是年輕用戶熟悉的熱梗段子,釘釘一本正經地開玩笑極大取悅了用戶,也拉近品牌和用戶的心理距離。
對于偏好二次元文化的B站用戶,釘釘采取的方式就是契合他們的興趣點,不時順應用戶呼聲推出結合品牌特色的趣味視頻,滿足用戶期待的同時玩轉B站宣傳策略。
在之后的春夏新品發布會,釘釘套用《后浪》文案模板,推出《工作學習,別浪》兩個系列廣告,巧妙借勢《后浪》刷屏的話題度和關注度,宣傳自身功能賣點,致敬正在使用釘釘工作和學習的年輕人。
習慣釘釘鬼畜沙雕的風格后,看到這么正經的廣告還讓人有些驚訝,不過發布會面向的是更廣泛的用戶群體,釘釘版《后浪》很好地詮釋了品牌從辦公工具到工作學習伙伴的價值轉變。
釘釘今年的廣告創意五花八門,總的來看都挺有趣,說到底還是品牌找對和年輕人溝通的方式,所以在創意方面也敢于嘗試,不斷制造驚喜和新鮮感,讓年輕群體對品牌保持興趣。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