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貓又出洗腦廣告,終結《十萬個為什么》!
還記得小時候被《十萬個為什么》支配的恐懼嗎?
兒童時期面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歡刨根問底,總讓大人們不勝其煩。
在那些大大小小的提問里,飽含著我們探索世界的熱情。
而在廣告中,提問的作用同樣重要。品牌通過提問的方式,將產品和服務植入問答,既能與消費者互動,又能提升廣告的針對性,深受品牌的青睞。
近日,天貓就推出了一支問答式的廣告,羅列了生活中讓人費解的幾種現象,以無厘頭的方式直面疑問,妥妥的問題終結者!
一、天貓推魔性洗腦短片,無厘頭發問直擊靈魂
以下這些場景,相信你也一定遇到過。
在看電影時,往往在真相即將浮出水面的激動人心的時刻,角色就匆匆下線了。
“為什么,電影里的人總是話說到一半就死?”
思考時,人們會不自覺地作托腮狀。
“為什么想事情時要托著下巴?”
偶像劇中,分手總是發生在雨天。
“為什么,一分手就要下雨?”
夫妻吵架,即便丈夫怒不可言,也會主動低頭認錯。
“為什么,老婆永遠是對的?”
搖滾歌手總是在演唱會上一邊彈吉一邊甩頭。
“為什么,彈吉他就要甩頭?”
看見別人打哈欠,我們也會不由自主地打個哈欠。
“為什么,打哈欠會傳染?”
不論何時何地,看到鏡子總要照一下。
“為什么,人經過鏡子就要照呢?”
想到喜歡的人,總是不經意紅了臉。
“為什么看到喜歡的人會臉紅?”
吃肉夾饃時,難免會想到這個名稱的奇怪之處。
天貓這支短片,針對以上九個生活中的場景發出了靈魂深處的疑問,并給出了它的答案——
不得不說,天貓在勾起受眾的觀看興趣后,一本正經地告知沒有答案,這個操作真的太皮了!
二、神轉折劇情營造反差感,另類玩法吸引受眾注意力
仔細看這支短片,雖然劇情無厘頭,但多元場景的布置和演員的實力演繹,不難看出天貓是下了一番功夫,符合大廠制作的風格水準。
天貓在每個片段都拋出了一個問題,這些問題源自于生活里司空見慣的現象,挖掘出表象背后隱藏著的疑問。
采用第三方視角開展對話,神似和好友吐槽的日常場景,更容易使受眾在觀看時產生代入感,喚起共鳴,沉浸在天貓渲染的氣氛里,帶動受眾一起思考。
當我們渴求在短片里得到這些答案時,天貓猝不及防地植入自己的品牌元素,將自己的品牌主打優勢也設置成一個個問題,以同樣的方式提問,制造了一種出其不意的效果,刷新了受眾的認知。
巧妙的神轉折,既符合了這些問題設定的搞怪風格,也能凸顯天貓的核心廣告訴求,給觀眾帶來新奇感,打造前后對比的反差,展現廣告的亮點和笑點,成功吸引受眾的注意力。
三、貫徹“重復”營銷策略,強化用戶對品牌的記憶點
在這支廣告里,天貓打造了九個場景,每個場景都重復著「為什么買正品就要上天貓」廣告語,在一遍遍的循環中達到洗腦效果,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將天貓正品質量保障的核心賣點打入用戶的心智。
這種不斷重復廣告語的洗腦式廣告,我們并不陌生。
從開創先河的腦白金、恒源祥,再到后來居上的Boss直聘、伯爵旅拍、馬蜂窩,甚至是一向格調甚高的知乎、凱迪拉克也加入了洗腦大軍。
雖然飽受爭議,但不可否認,這些品牌憑借簡單直白的洗腦廣告,極大地提高了品牌聲量,被廣大消費者熟知,總體來說,利大于弊。
近年來品牌熱衷于洗腦營銷,這背后其實是貫徹“重復”營銷策略的體現。也就是說,洗腦廣告的本質就是重復。
通過廣告畫面和廣告語的不斷重復,在短時間內快速加深受眾的印象,以增加廣告的效力。
一般而言,品牌通常會選擇提高廣告投放的重復次數和重復頻率,實現廣而告之的效果,讓消費者知道“自己是誰”。
洗腦廣告在這個廣告媒體策略的基礎上,對傳播內容進行了多次的重復,更能加強洗腦的魔性效果,強勢搶占用戶心智。
相比簡單的洗腦廣告而言,天貓這支廣告場景更為豐富,神轉折的劇情充滿趣味性和可看性,更能為大眾所接受,可以說是洗腦廣告的高級進階。在一個個無厘頭的提問里,不斷強化了用戶對天貓品牌的記憶點。
在這個媒介眾多、注意力碎片化的時代,一個成功品牌的塑造,必然要靠重復策略,反復向用戶輸出產品信息。
但倘若能兼顧品牌調性與美學,這樣的洗腦廣告相信也能被大眾所喜聞樂見。
今日互動
以上這些為什么
你知道答案嗎?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