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不止,每日優鮮們的生鮮電商戰不休
配圖來自Canva
7月23日,每日優鮮宣布完成4.95億美元新一輪融資,由中金資本領投,工銀國際、騰訊、阿布扎比資本集團等聯合跟投。據悉,此輪融資規模還創下了生鮮到家行業最大規模融資的記錄。
這其實并不讓人感到意外。事實上,兩個月前就有媒體放出了每日優鮮完成新一輪融資的消息,但當時每日優鮮沒有承認。目前來看,每日優鮮終于等到合適的對外宣布時機了。
不過生鮮電商已過高潮期。從數據來看,生鮮電商已經過了2、3月份的需求高潮,開始趨于平穩。此前有媒體曾報道,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后生鮮電商訂單有所回落。
疫情加速生鮮的線上滲透率是業內玩家的共識,但這不代表頭部玩家之間的戰爭更輕松了,每日優鮮這輪融資既可以說是資本對生鮮電商市場的進一步認可,也可以說是資本為頭部生鮮電商平臺輸送的新一批戰爭糧草。
跨過虧損坎
去年一批小有成就的生鮮電商平臺接連倒閉,也讓站在背后自信滿滿的資本們踉蹌了一下。某種程度上,洗牌洗掉的不只是不行的平臺,還有不理智的資本和資金,投資人開始更加警惕,這也使得生鮮平臺在拿融資時難度更大。
在每日優鮮此輪融資中,領投方中金資本明確表示,每日優鮮已經連續六個月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經營性正現金流。這意味著,每日優鮮的現金流狀態更健康了。
此外還有一個關鍵詞:六個月。這代表的是持續盈利能力,也就是說每日優鮮在運營上連續六個月達到正現金流。這是運營能力、供應鏈能力、履約能力持續優化的綜合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生鮮電商平臺最關鍵的盈利問題上,每日優鮮也已經取得階段性勝利,時間是在2019年年底。
每日優鮮合伙人兼CFO王珺在接受采訪時稱:“每日優鮮在成本側已經實現了全國范圍的盈利性增長。” 即每日優鮮在扣除了包含采購成本、優惠券、損耗、物流、配送、前置倉和大倉的房租、人工等運營成本項后仍然盈利。
不難看出,每日優鮮跨過了生鮮電商最在乎的虧損坎,這也是打動投資人加注這一輪融資的關鍵原因之一。其實在多年的燒錢大戰后,盈利已經成為考核生鮮電商模式成敗的關鍵指標,未能表現出盈利能力的生鮮電商很難再獲得資金繼續生存下去,盈利也是這個行業跨階段發展的標志。
行業加速的反噬
疫情加速了生鮮電商行業的發展,但是這是企業和投資方的視角。在消費者看來,生鮮電商的被動加速也暴露出了一系列讓人不悅的問題。
來自電訴寶的數據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盒馬、每日優鮮、易果生鮮、叮咚買菜等均有被消費者投訴的記錄,有數家平臺甚至獲得“不建議下單”評級。
具體來看,消費者對生鮮電商的投訴多集中于退款難、貨不對板、商品質量等方面。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二三月份消費者對生鮮的線上需求遠遠超過了生鮮電商平臺的供應能力。追溯此前的報道可以發現,2月份在用戶和訂單大幅增長的同時,爆單情況也隨之發生了,而且是行業現象,而非單一平臺。
爆單之下,生鮮平臺一方面供應量很難跟上,導致訂單最終無法履約,甚至需要額外賠付消費者,另一方面技術設施承壓明顯,導致消費者購物體驗不佳,容易降低消費者對生鮮電商的認可度。
疫情雖然加速了生鮮零售的線上化,但即使是頭部平臺們,也并沒有很好地消化這次瞬間襲來的需求高峰,反而是在部分供需對接上出了不少問題。在實力不足的情況下,這種突然的紅利其實也是一種危險的反噬。
價格戰還未結束
現階段來看,盡管用戶和資源不斷向頭部生鮮電商平臺集結,但是生鮮電商的價格戰還未結束。去年王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每日優鮮已經實現了全國范圍內經營性現金流為正,但我們依然會堅持低毛利率,以此來占領市場份額。”
言下之意,每日優鮮有足夠現金流,但也會以用更低的價格來和對手競爭,以更快速有效地獲取用戶和市場。
目前來看,在多家頭部生鮮電商平臺一齊接近全面盈利的情況下,用盈利空間換取用戶和流量會成為一個主要且持久的競爭策略。
在生鮮電商加速線上化的背景下,為了搶占新用戶,這種價格戰反而還會更加激烈。即使從整個零售業來看,借助促銷、優惠券等形式,用更低的價格吸引消費者也早就形成常態。
眼下,有更多的對手正在進入或者進一步加碼生鮮電商這個被認為有大好前景的賽道,比如美團、中石油、順豐等等。盡管每日優鮮已經穩操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是這些有自有超級流量入口的企業,還是會對市場形成極大的攪動,對紅利進行無情瓜分。
所以說,價格戰仍然會是生鮮電商賽道很長一段時間的競爭主旋律之一,每日優鮮的低毛利策略必須要長期與此伴隨。
新擴張戰爭
有關此次融資后的戰略計劃,每日優鮮特別強調將投入到“智慧連鎖技術”和“產地供應鏈”兩方面。
這兩個投入的重點本質上還是指向兩個方面:第一,規模化,或者說是模式的不斷復制;第二,提高盈利能力和空間。
而規模化和盈利能力提高,都是為了服務于未來的持續擴張戰略,只有可靠的盈利模式支撐,再加上規模化復制,才能有更高的盈利空間,所有頭部平臺都適用于這個邏輯。
在主要一二線城市試水成功之后,盒馬、每日優鮮、叮咚買菜擴張的意圖都很明顯。尤其是盒馬,除了基于數量增加的擴張需求之外,還對新業態擴張有明確的需求。
以全國范圍為標準,目前每日優鮮、盒馬等頭部生鮮平臺,業務覆蓋的范圍都不算廣,在已經有可靠盈利模式的情況下,這幾家平臺的擴張會來得更得心應手,也意味著他們在新區域正面交手的概率會越來越大。
雖然每日優鮮創始人兼CEO徐正前不久在內部信中曾表示燒錢做規模沒有意義,但是生鮮市場要做大必須要學會適時燒錢做大規模,這是必經之路,當別人都在擴張時,不做規模很難穩住份額。對每日優鮮來說,既然要堅持低毛利,那么這筆新融資騰一部分到擴張上去可能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