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蘋果再戰虛擬現實
自電子計算機誕生之日起,一個電子虛擬世界就慢慢被構建了起來。很多人都期待這個虛擬世界會變得和現實世界一樣真實,甚至超越現實世界,于是不斷投入相關研究。
在2014年CES展會上,一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VR(虛擬現實)頭戴產品——Oculus Rift,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讓所有虛擬現實技術愛好者激動不已,其中包括扎克伯格。之后不久,扎克伯格斥資30億美元買下了Oculus,此舉徹底掀起了一波席卷全球的VR熱潮。
在中國,資本敏感地嗅到了商機,于是不斷向這個領域涌入。艾瑞咨詢的報告顯示,2012年和2013年,中國VR產業產生的投資事件分別僅為1起和4起,近乎可以忽略,但是到了2014年,投資事件與投資金額瞬間升至17起和2.7億元。2015年,投資事件漲至57起,投資金額則達到24億元。
到2016年,Oculus、HTC、微軟、索尼的AR/VR設備相繼出售,三星發布Gear VR,谷歌發布Daydream VR平臺,全球范圍內迎來了VR的狂歡,中國的大街小巷也開始出現大大小小的VR體驗館,2016年更是被直接定義為VR元年。
但當這些設備進入市場之后,很多消費者都大失所望,由于技術不成熟,這些產品帶來的體驗全都不能令人滿意,定位不準、反饋失靈、顯示不清……問題頻出,虛擬現實產業轉眼就陷入了低潮,緊接著2017年就變成了VR末年。似乎《頭號玩家》里那樣的虛擬現實技術,正在和我們漸行漸遠。
圖片來自Canva
行業低潮中,華為、蘋果不斷加碼
2017年之后,全球VR產業從資本到產品再到消費者市場,逐漸都歸于沉寂。資本開始逃離,行業融資主場從硬件轉移到了內容領域;新產品發布的頻率驟然降低,業內人士期待的Oculus Rift、HTC Vive、PS VR等明星企業的二代產品遲遲未能面世;而消費者們在選購VR產品時,決策也更加謹慎。
但VR產業并未走向消亡,當行業陷入低潮階段,巨頭們都沒有放棄對相關技術的研發投入。尤其華為和蘋果兩大科技巨頭,各自反而加大了對相關領域的投入力度。
作為全球市值最高、盈利能力最強的科技公司,蘋果在AR/VR上的投入算得上是不遺余力。ARKit亮相后蘋果公司在AR方面加大投入,收購了多家相關的技術公司,僅2017年一年就收購了RealFace、Vrvana、Akonia Holographics三家公司。
相比蘋果,華為不僅在AR領域不斷投入,搭建起AR Engine平臺。也同樣沒有放棄對VR的持續投入,2017年又推出了第二代VR產品HUAWEI VR 2。截至目前華為也依然在死磕VR/VR技術,不斷推出相關產品。
但蘋果、華為兩大科技巨頭的全力投入,沒能對挽回行業逐漸走向頹勢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行業痼疾在于技術不成熟
時至今日,當年遍布大街小巷的VR體驗館已經變得越來越少見,市場中VR設備的發布也變的稀少起來,再不復當年百花齊開的盛況。
不過VR產業并沒有消亡,只是進入了蟄伏期。
在當年VR熱潮興起的同時,AR(增強現實)得到了蘋果的青睞,MR(混合現實)被微軟重點押寶,三者可以統稱為XR(拓展現實)。
但是到目前為止,XR的這三個發展路徑都遭遇到了相同的發展瓶頸:網絡帶寬和速率的限制,內容應用匱乏,以及硬件技術不夠成熟。
尤其是根本性的硬件技術不成熟問題,堪稱致命。2017年初,扎克伯格在出庭ZeniMax針對Oculus的訴訟案時提到,VR并沒有像他原先想象的那樣成熟,真正優秀的虛擬現實產品可能需要5到10年的時間才會出現。
算算時間,目前的相關產品確實也并不成熟。多數產品依然不能解決定位不準、反饋延遲、顯示效果差、久戴眩暈等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會帶來災難性的交互體驗。
要想真正解決這些問題,關鍵還是在于技術研發依然需要不斷投入,不斷積累。但這顯然不是一些初創公司、小企業能夠咬牙堅持下來的技術長跑。
所以近幾年XR行業的低潮,實質上是大量小企業被淘汰,市場雜音快速被消除。而科技巨頭們也從明面上的市場競爭,轉化為暗地里的技術賽跑。
華為和蘋果的技術競速
在過去三年中,科技巨頭對XR的持續科研投入,推動相關領域不斷取得可喜的技術進步。其中尤以華為和蘋果兩大巨頭的動向最受矚目。
2017年開始,蘋果在AR(增強現實)領域不斷持續發力,選擇從技術難度更低、商業變現更容易的領域切入XR賽道。
2017年6月蘋果推出ARKit,使得上億的iPhone設備一夜間擁有高品質的AR功能;9月上線搭載ARKit的iOS 11;iPhone X發布時,蘋果營銷副總裁Schiller更是直接宣稱這是“第一款真正為 AR 打造的智能手機”。之后每一場發布會召開,蘋果都會不厭其煩的公布AR技術又取得了哪些進展。
近期蘋果耗費1億美元收購VR直播服務公司NextVR的消息,更是讓從業者們對蘋果將要發布的VR/AR設備更加期待。
相比蘋果對AR技術應用的看重,華為認為無線網絡傳輸技術才是XR行業的真正命脈。于是華為既做AR,也做VR,但真正的重心卻一直放在端+云的協同上。
華為一直全力推進的端+云協同有兩個非常直觀的好處:
一是能實現VR設備算力的云化,大大簡化設備端結構,從而讓VR終端設備變得更輕便,成本更低。
二是云端超強的運算能力能讓VR設備的圖像流暢度更高、虛擬現實的模擬更加逼真、把用戶的使用體驗提升到新的水平。
今年4月8日,華為春季新品發布會以線上形式召開,更加特殊的是,這是一場VR形式的線上發布會。作為此次VR觀看發布會的觀看設備,華為首款輕薄VR眼鏡——HUAWEI VR Glass讓全國各地的媒體嘉賓足不出戶就能獲得媲美發布會現場的沉浸感和臨場感。
這款輕薄的VR眼鏡,正是華為近幾年端+云協同技術路線最佳的成果展現。結合現實情況來看,這條路線也必然將是正確選擇之一。
勝利曙光隱現
2019年,沉寂數載的VR市場,突然迎來了一波產品井噴。HTC、Oculus 、Valve、微軟、谷歌、華為相繼發布了自己的VR新產品。
而在這波VR產品井噴熱潮背后,除了科技巨頭們各自的技術都獲得了一些實質性的進步之外,還有很關鍵的一點在于,2019年是5G商用元年。
2019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愛奇藝CEO龔宇曾做過這樣一個論斷:“就像3G、4G時代,文字、圖片借助技術成為輕應用。如今大規模應用落地的5G技術,能夠讓大規模VR這種原本是‘重應用’的內容也成為‘輕應用’。”這不是龔宇在畫大餅,而是行業共識。
5G的商業化應用,意味著過去困擾VR行業多年的網絡帶寬問題和延遲問題,有可能將迎刃而解。
另一方面,配合低延遲的無線網絡傳輸,華為端+云協同技術思路的優勢也將會被放大。隨著5G、云和人工智能等技術與VR/AR的融合程度不斷加深,華為過去幾年堅持的這種技術思路的優勢有可能會越來越大。
XR就算不能取代智能手機成為下一個時代的核心終端,至少也會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華為、蘋果兩大巨頭在XR行業的技術賽跑,現在看來華為的勝機要大一些。
不過,無論未來誰將取得最終勝果,可以肯定的是,我們離《頭號玩家》那樣的虛擬世界已經不遠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