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50強互聯網品牌口號整理大全
最近因為面對品牌、業務、戰略、商業化等工作越來越多的關系,我迷上了品牌的梳理工作。
做著做著,發現了很多不對味的東西。出于八卦和好奇,我利用午睡時間搜集整理了50家頂級互聯網APP產品的品牌口號和標語。并挖掘了一些觀點和看法,跟大家分享。
首先:廢話少say,請看一下TOP50互聯網公司的口號標語全表。
排名 | APP | PC+MOBILE搜索 | 得分 |
12 | 騰訊視頻 | 不負好時光\沒有 | 5 |
15 | 拼多多 | 拼著買才便宜\拼著買才便宜 | 5 |
21 | 騰訊手機管家 | 有實力 無所懼\沒有 | 5 |
33 | 作業幫 | 在線教育領導者\中國女排代言在線教育領導者 | 5 |
42 | 趣頭條 | 趣生活\讓閱讀更有價值 | 5 |
2 | 支付寶 | 支付寶 知托付\讓生活更簡單 | 4 |
5 | 抖音短視頻 | 記錄美好生活\記錄美好生活 | 4 |
14 | 酷狗音樂 | 就是歌多\就是歌多 | 4 |
23 | 西瓜視頻 | 給你新鮮好看\給你新鮮好看 | 4 |
34 | 小紅書 | 標記我的生活\標記我的生活 | 4 |
40 | QQ郵箱 | QQ郵箱,常聯系!\QQ郵箱,常聯系 | 4 |
49 | 大眾點評 | 發現品質生活發現品質生活\會生活的人都在這里 | 4 |
11 | 快手 | 快手,記錄世界記錄你\看見每一種生活 | 3.5 |
4 | 淘寶 | 萬千好物_淘不停\淘到你說好 | 3.5 |
46 | 墨跡天氣 | 讓氣象賦能世界!\關心天氣更關心你 | 3.5 |
27 | 京東 | 多快好省 只為品質生活\不負每一份熱愛 | 3.5 |
25 | 火山小視頻 | 抖音火山版\更多朋友,更大世界 | 3 |
26 | 全民K歌 | 其實你很會唱歌\你其實很會唱歌 (誰能讓他們改成一樣,看著難受) | 3 |
35 | 好看視頻 | 分享美好 看見世界\搞笑娛樂生活短視頻 | 3 |
1 | 微信 | 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沒有 | 2 |
3 | I'm QQ - 每一天,樂在溝通\沒有 | 2 | |
6 | 百度 |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沒有 | 2 |
8 | 愛奇藝 | 悅享品質(不顯性)\沒有 | 2 |
10 | 微博 | 隨時隨地發現新鮮事\沒有 | 2 |
13 | QQ瀏覽器 | 興趣世界 大有可玩\沒有 | 2 |
16 | 騰訊新聞 | 沒有\打開眼界 | 2 |
17 | UC瀏覽器 | 沒有\新聞頭條短視頻搶先看 | 2 |
18 | 優酷 | 這世界很酷\沒有 | 2 |
20 | 高德地圖 | 沒有\精準地圖,導航出行必備 | 2 |
22 | 360手機衛士 | 極智安全\沒有 | 2 |
24 | QQ音樂 | 沒有\讓生活充滿音樂 | 2 |
29 | 360手機助手 | 懂應用 更懂你\沒有 | 2 |
31 | 百度地圖 | 沒有\路線規劃 出行必備 | 2 |
32 | 獵豹清理大師 | 清理所有不快\沒有IOS | 2 |
37 | 網易云音樂 | 沒有\音樂的力量 | 2 |
38 | 掌閱 | 沒有\引領品質閱讀 | 2 |
39 | 酷我音樂 | 沒有\好音質用酷我 | 2 |
41 | 360 清理大師 | 更簡單 更暢快\沒有IOS | 2 |
45 | 百度手機助手 | 有顏又有貨\沒有IOS | 2 |
47 | 迷你世界 | 想象無邊界 創造無止境\沒有 | 2 |
7 | WIFI萬能鑰匙 | 沒有 | 1 |
9 | 今日頭條 | 沒有 | 1 |
19 | 應用寶 | 沒有\沒有IOS | 1 |
28 | 新浪新聞 | 沒有 | 1 |
30 | WPS Office | 北京20920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協同辦公軟件供應商 | 1 |
43 | 王者榮耀 | 沒有 | 1 |
44 | 開心消消樂 | 沒有 | 1 |
48 | 絕地求生:刺激戰場 | 沒有 | 1 |
50 | 中國建設銀行 | 沒有 | 1 |
36 | WIFI管家 | 沒有頁面\沒有IOS | 0 |
看完上表,除了慨嘆有些口號說的挺好之外,我想分享一些我的觀點和看法。
1,互聯網公司,品牌的基礎概念需要培訓
作為頂級的互聯網APP產品,理應是產品和品牌齊頭并進的,一不該缺錢,二不該缺高素質人才。
可是,在整個梳理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公司,對基礎概念有混淆。比如什么叫做slogan,什么不叫slogan,就不太清楚。在工作中,我常常見到把活動主題叫slogan的,把價值主張叫slogan,把海報文案叫做slogan的。這種邏輯分層的混亂,是一種普遍現象。大家在溝通中,雞同鴨講的現象也蠻多。
在50家品牌中,騰訊視頻、拼多多、騰訊手機管家、作業幫、趣頭條的品牌應用規范,在LOGO+TAGLINE的應用上是非常清晰的(不加不算錯,但是沒那么清晰)。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順手翻了翻騰訊系產品,整體規范性也相對比較強,作為外人有強烈感知。
這里提到的TAGLINE,中文名稱為品牌標語,表明了企業的價值主張或定位。對它和slogan的混亂認知,不僅存在甲方,也廣泛存在于乙方專業顧問公司。我們梳理別人混亂的形象的時候,我們不知道什么叫做混亂,這個專業上的蛻化,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這是logo+tagline
這是logo+沒有 tagline
2,互聯網大廠,普遍規范意識比較強
在50個品牌中,支付寶、抖音、酷狗、西瓜、小紅書、QQ郵箱、大眾點評、快手、淘寶、墨跡、京東。有明確的品牌梳理痕跡。雖然沒有logo+tagline的完整應用,但是都有清晰展現價值主張或年度品牌溝通口號。
(點名表揚小紅書,他們對品牌的設計,有追求。比較差的,是京東,是電商型審美。)
當然,因為溝通觸達的問題,我們很難區分部分品牌的價值主張和品牌的年度傳播口號是什么邏輯關系。這也是一個沒有品牌發展規劃階段的團隊,常遇見的概念混亂盲區。這說明,logo上的tagline是不能省的。
3,各自瘸腿的公司比較多
在50家品牌中,微信、QQ、百度、高德等品牌的雙端品牌展現并不健全。當然這個不健全是指PC搜索結果和下載頁面導覽語言的不統一。
我能理解,下載頁面可能更適用于產品介紹和推廣。但是,核心問題還在于,一點品牌的東西都沒有,可能就對品牌的保護意識太弱了點。這個弱,也不是你弱,而是整個行業都弱,我猜想,這一定程度是因為品牌部的規范能力沒有與產品部門打通。或者更粗暴的說,產品部門的人,可能根本都不鳥這些做品牌的人。
在這點上,我必須強調一點,中國所有互聯網創業的老板,發展到一定階段,都向市場、品牌、公關、商業化、政府關系低頭了。沒有技術出身的人例外。反過來說,不管你多有性格,這些你看不上的人,在關鍵時刻都是救世主。
今天討論的應用問題,是個小事,但是,卻能折射出品牌意識的淡薄問題,所以,希望互聯網公司的品牌、運營、產品的同學,能好好說話,把對外的招牌擺正了。這是本文的目的。
初級員工看到這里可以點贊轉發,關頁面了。
——————————————
以下是地下室部分。very hard 模式的深層思考。
觀點1,有價值主張的品牌,不代表有價值
一個有價值的品牌,必須是有感知的。一個可感知的品牌,有承諾。
舉個例子,比如優酷說的,這世界很酷。
這世界很酷,對不對呢?對。但是跟優酷什么關系呢?愛奇藝也覺得世界很酷不行嗎?
為什么會覺得別扭呢,因為這個品牌主張,沒有承諾。消費者不好理解。所以這個品牌標語叫起來好聽,聽起來也對,但是用途不大。
觀點2,品牌的價值,服務于業務的發展階段
一說到用途大,這個功利性十足的話題,就逼著我不得不往下多說。
我們老看到品牌要升級。為什么要升級呢?特別簡單,所有品牌,都有發展階段。品牌發展階段服務于業務階段。品牌部強,可以走在業務前面,做拉力。如果品牌弱,就一定會拖后腿。
比如說,京東。京東多快好省到品質生活的升級。天貓從品質生活到全球好貨的升級。
這些都是在輔助業務階段,來進行品牌的調整。業務和品牌是親兄弟,雖然內部常翻臉,但是對外的時候,都該精誠團結。
3, 品牌的問題,往往不是品牌的問題,而是戰略和管理
有些品牌動不動就喊年輕化,你為什么不年輕你不知道嗎?
天天保守、老氣橫秋,不敢創新,不敢大膽,不敢挑起聲量,沒有主見,沒有態度,沒有魄力,沒有能力。運營一個連老干媽都不如的品牌,怎么年輕的了呢?
傳播再好,海報再漂亮,那些都是化妝品。不治根兒。
所以,如果有人說品牌出現問題了,把老大和業務骨干拉過來,開幾個檢討會,要深刻,要大家都說實話,就解決了。馬化騰不就這么解決的嘛。別把全公司的事,變成品牌部的一個方案,沒意義。
你們要談點什么呢?我舉個互聯網公司的例子。
比如,就再比如優酷吧。假如優酷的業務野心,已經指向要與B站搶奪年輕用戶。那品牌年輕化的問題,是要從品牌傳播和升級解決嗎?
NO,NO,NO。
要從戰略、管理、技術產品、內容產品、運營、品牌、人力等多個角度解決。
站在優酷角度去意淫一下吧:
你真要做年輕化。那優酷的年輕化內容是什么?有多少個啊?能復制嗎?你3年能到什么程度?
你的產品支持年輕化的消費者個性化表達嗎?你能改到什么程度呢?現在這批人能不能做到呢?最后想改成什么產品呢?
你的文化如何打造呢?是內容文化還是互聯網產品文化呢?你是制作思維,還是用戶運營思維呢?KPI如何重新制定呢?
用戶整體的體驗如何設計呢?來到優酷得到什么?互動什么?分享什么?傳播什么?利益是什么?
人員上,上頭的問題,現在的人能回答么?內部的協作關系,是團隊關系還是山頭文化?能發出合力嗎?
所有問題的答案,加在一起,決定了,最后的結果。把優酷換成任何一個公司,道理也都相同。
所以,你看品牌升級的問題,還是個品牌升級的問題嗎?不是。
若要治本,是一次完全的戰略梳理、業務梳理、產品梳理、架構梳理、人員梳理,最后落到品牌梳理的過程。這種梳理發生在華為身上過,也發生在騰訊身上過,這種梳理,并沒有發生在北京的企業身上。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當沒有梳理核心問題,非要在面子工程上做文章的時候,
頭痛醫腳,倒騎驢也。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