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這場圍剿Tik Tok的戰爭中,看到了美國的恐懼
不得不說,Tik Tok是真難。
前段時間剛被印度封殺,接著又被美國圍剿,這個在國際上大放異彩的中國互聯網軟件遭遇到了一系列霸凌。
隨著印度的出手,也有傳聞稱某公司對Tik Tok的收購報價只有500億美元,雖然母公司字節跳動表示子虛烏有,但耐不住各國圍剿之下,Tik Tok實在生存環境顯得越來越窘迫。
畢竟這背后不僅僅是一個短視頻軟件的出海,還深藏著美國對Tik Tok的畏懼。
Tik Tok(抖音海外版)自2017年上架以來,火爆程度便不亞于國內版。
在2018年,更是成為全球下載量最大的5款安卓應用之一,在全球擁有超5億的用戶,其中尤屬印度市場最受歡迎。
如果沒有Tik Tok,印度小鎮青年薩哈可能一輩子都只是個摩托車修理工。
但某日,薩哈在Tik Tok上發了一段自己騎摩托車漂移的視頻,一躍成為小鎮的名人,一時間,所有小鎮姑娘都想坐上薩哈的摩托車后座。
可沒多久,印度的一紙禁令,將薩哈拉回了現實。
印度下架了包括Tik Tok在內的59款中國軟件。
彼時的印度因為Tik Tok的下架分成了好幾派陣營,各方你來我往,吵得格外歡實。
而這事兒還沒完全結束,在“互聯網第一爆料平臺”脈脈里,有職場人士爆料字節跳動國際審核團隊已經被一鍋端,就地解散。
應該不會有人不知道抖音背后的企業就是字節跳動吧?
這事兒當時就被內部員工給證實了,再想想之前字節跳動說過的話,Tik Tok將停止采用國內審核人員,計劃將這些崗位轉移到海外。
背后暗含的信息,不言而喻。
早在去年10月,美國就開始暗戳戳的指控Tik Tok,國會參議員稱其存在數據安全和隱私問題,涉嫌對特殊新聞實施審查,并將美國用戶的個人信息傳回中國...
因為這番指控,美國“順理成章”的開始調查字節跳動2017年收購Musical.ly一事。
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崔娃,當時還因為這事兒諷刺美國當局。
之所以不允許Tik Tok審核,是因為他們要自己審核,潛臺詞就是“監視權要抓在自己手里”。
頗有種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意味。
上次看到美國這么大費周章的針對單個中國企業,還是打壓華為那時候,不過要真往深層次里說,Tik Tok可比華為還要讓美國害怕。
在Tik Tok剛上架時 ,這群陶醉于短視頻的美國孩子們并不知道,他們這一批青少年,會將Tik Tok推上App Store的榜首。
讓這個來自中國的文化產品,擠掉美國本土的社交巨頭們占領高位。
試想一下,自己在自己的國家吃飯,一個別國小孩卻突然跑過來吃你碗里的東西,這種事兒,沒人能忍。
所以Facebook、YouTube等美國本土企業與政府機構默契的達成了一致,將槍口對準了Tik Tok。
將危害青少年隱私安全、影響青少年觀念、可能威脅到國家安全等曾經被加諸于Facebook的理由,一律禍水東引,安在了Tik Tok的頭上。
他們打著“拯救美國下一代”的旗號,意欲把Tik Tok往死里整。
當他們看到美國的青少年們,身穿印著Tik Tok的文化衫走在路上時、Paris Baguette的咖啡師一邊做咖啡,一邊向同事介紹怎么玩TikTok時、孩子們聚會的集體活動都變成了用Tik Tok拍攝短視頻時...
他們慌了。
Tik Tok美國的平臺首頁上寫“真實的人,真實視頻,承包你一天的笑點”。
但其實大家看看國內版抖音就知道,抖音有三寶:配音、濾鏡、戲精。
美國青少年們有著強烈的表演欲望,恰好Tik Tok設置了各種視頻挑戰(表演主題),讓他們釋放這種壓抑的表演欲望。
只是還沒等美國的父母對這群沉迷短視頻的孩子們做什么,就已經有人率先揮劍。
柴妹前面說過,Tik Tok比華為還要讓美國畏懼。肯定有人對此不屑一顧,Tik Tok一個娛樂軟件,怎么可能比華為還厲害?
在科技方面,抖音自然是比不上華為的。
但是在信息傳播方面,兩者可完全沒可比性。
要知道,在如今這個時代,信息就是權力。
傳遞信息,必須需要媒介。
所以誰控制了媒介,誰就控制了人們的思想。
這寥寥數語之間,隱藏的是細思極恐的深意。
可以參照國內的社交或新聞平臺。我們平時所看到的那些消息,都是XX愿意讓我們看到的。
因為傳遞這些信息的媒介,都掌握在國家手里。(爬墻犯法,你細品)
如今Tik Tok已經俘獲了美國青少年的心,這就意味著他們所知道的信息,都是由Tik Tok傳遞。
打開你的腦洞反過來想一想,如果某天一款美國軟件在我國風靡,我們每天都從這個軟件里面獲取信息,可這軟件掌握在美國手里,也就是說美國想讓我們知道什么,我們就知道什么...
是不是細思極恐?
現在的美國就是這種感覺。
美國不總是標榜言論自由嗎?
可言論自由不是看它怎么說的,而是怎么做的。
在美國有個外交關系委員會,成立于1921年,是一家研究美國外交政策與國際事務的非營利性智庫。
距今已經一百多年了。
這是美國各公司、機構與美國外交關系協會之間的相互關系圖,于2004年制作。
這個組織表面上說是私人性質,但背地里嘛...
幾乎每一屆的美國總統、重要官員,還有所有的媒體高管,都是這個組織的成員。
他們或直接或間接的控制著整個美國以及所有媒體和平臺。
紐約時報、華盛頓時報、Facebook、YouTube...甚至連迪士尼、漫威和華納兄弟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下。
就這樣,時間來到2017年。
抖音在中國爆火,與此同時美國也有一款叫Musical.ly的軟件風靡。
這個Musical.ly本想來開辟中國市場和抖音打擂臺,但最后卻一起被字節跳動給買下,改造成為Tik Tok。
也就是如今的抖音海外版。
并于2018年深入各國,火爆全球。
抖音的算法,可以讓用戶只看到自己想看的東西。
這樣的“貼心”,讓很多人開始懼怕這股來自中國的文化輸出。
而更可怕的是,美國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以及他們對美國政府的所有不滿,都被真實的展現在Tik Tok上面。
這讓一向霸道的美國如何能忍?
而這,才是Tik Tok被眾國圍剿的真正原因。
現在字節跳動在最大限度的為Tik Tok保駕護航。
只是雖然已經開放算法讓競爭對手們 抄襲 學習,還不斷地去中國化、招募更多的外籍高管和員工、重新理順投資者關系,在新加坡建立數據備份系統...
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依然樹大招風。
就像白宮顧問所宣稱的那樣:“即使Tik Tok被賣給美國公司,也不能解決問題。”
沒辦法,畢竟美國這家伙...老雙標了。
主筆 | 小陸
編輯 | 四少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公眾號:柴狗夫斯基(chaigou-fsj)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