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遍全球副本,Tik Tok只用了3年
昨天(8月3號),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發表了一份內部信。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這是字節跳動首次回應外界對Tik Tok的各種猜測。內部信并沒有給出太多的信息,只是提到:不放棄探索任何可能性;沒有完全決定最后的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美國微軟公司官網也發表聲明,將繼續談判收購Tik Tok在美業務的可能性……無論如何,談判最遲不晚于2020年9月15日完成。
現在,擺在Tik Tok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么退出美國市場,要么選擇被微軟收購。
Tik Tok遇上了成立以來最大的困境。
Tik Tok是一家極具傳奇色彩的公司,演示了什么叫做出道即巔峰。從復刻抖音的成功之道,到席卷歐美、印度市場,再到全球擁有8億月活用戶,它只用了3年的時間。而YouTube花了6年,Instagram花了7年,Facebook花了12年。
Tik Tok是國內唯一一款,有機會撼動Facebook地位的社交軟件。
1-2月Tik Tok在:
美國、印度、沙特、巴西下載量排名第一;
印尼、越南、阿聯酋下載量排名第二;
尼日利亞、法國下載量排名第三。
如果按照市場規律的發展下去,Tik Tok會吸收越來越多的用戶,最終可能會長成與Facebook比肩的巨頭。
然而,Tik Tok在某些地區的故事,戛然而止。
遺憾之余,更多人開始重視Tik Tok的發展模式。是什么原因讓Tik Tok在短短三年時間解鎖Facebook 12年的成就?要了解Tik Tok的秘密,我們得把時間拉回2014年。
2014年4月,一位來自湖南的小伙陽陸育在上海創辦了一款名叫musical.ly的短視頻社交App。用戶可以將自己拍攝的視頻,配上樂庫的音樂,以此創建時長15秒的MV,或選擇自己喜歡的熱門歌曲,通過對口型以及肢體動作來制作音樂視頻。
新潮時尚的互動模式,一上線得到了歐美青少年的歡迎。短短15個月時間,musical.ly一路高歌猛進,把全美二分之一的青少年收入囊中,并在包括美國在內的20個國家/地區的iOS App Store中排名第一。
△圖片來自于網絡
2016年musical.ly在美國全面爆發。
6月,《福布斯》發表一篇名為《全美最火的新APP:musical.ly》的文章,熾熱程度可見一斑。美國知名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曾疑惑道:“如果不深入青少年群體,你肯定不會知道有這么個軟件存在”“它在青少年的口口相傳(teens telling each other)中做起來的,然后就突然火爆了(exploded)”
按照陽陸育的說法,musical.ly抓住了移動互聯網的娛樂社交的契機:青少年處于一個急于表達的年齡,同時有大把的時間來娛樂交友。
musical.ly的產品邏輯是:讓普通人提供展現自我。平臺“去中心化”的邏輯,和快手相通。
為什么提到musical.ly呢?因為它為Tik Tok全球化奠定了基礎。當時Facebook、快手和字節跳動同時看上了musical.ly。扎克伯格率先向陽陸育伸出橄欖枝,還在談判中的時候,被張一鳴以10億美金全資收購了。
這是迄今為止,字節跳動最貴的一次收購經歷,當時外界的看法是,10億美元完全可以再砸出一個應用。
2018年8月2日,字節跳動宣布將musical.ly 與Tik Tok宣布合并升級后,并沿用 Tik Tok 的名稱。此時,Musical.ly全球日活躍達到2000萬,其中北美超過600萬,同時孵化出大批青少年網紅以及吸引了大量的明星入駐。譬如,貝克漢姆、大鯊魚奧尼爾……
△圖片來自于網絡,侵刪
在musical.ly的幫助下,Tik Tok避免了冷啟動階段,直接進入流量收割時期。合并一年后,Tik Tok全球斬獲6.4億次下載量,而同期Lasso(Facebook為應對Tik Tok推出的應用)的下載量只有42.5萬次。
字節跳動收購musical.ly后,全球化之路總算有了苗頭。
有了一定用戶體量后,Tik Tok把目光放到了本地化運營。
在安全方面:
為了避免落人口實,Tik Tok針對信息安全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審核團隊、產品內容運營和管理團隊都是由本國人擔任,服務器設立在本國。譬如,美國的服務器數據就保留在美國,備份在新加坡。
“當地人管當地人”的運營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用戶的信任感,降低運營中的安全審查成本;另一方面本國團隊比外國團隊更了解自己的文化和興趣,可以對癥下藥,提高用戶滿意度。給市場帶來可持續的良性循環。
此外,Tik Tok還把迪士尼前高管凱文·梅耶爾招到麾下,給予Tik Tok全球CEO兼字節跳動COO的職位。同時,Tik Tok向公布了公司半年度的全球透明報告。向外界披露從2019下半年收到的世界各地執法機構對用戶信息的請求。
在本地化上,Tik Tok做到了極致。
在宣傳方面:
Tik Tok在推廣方面可謂是鉚足了勁。據說,張一鳴曾經就給出「不考慮盈利,增加用戶」的命令。Tik Tok的推廣打法概括成一句話就是“砸錢”。
2018年,Tik Tok在廣告方面的支出是10億美元,而全年虧損達到了12億美元。2019年這個數字就漲到了40億美元,而當年營收是1.77億美元。
那段時間,你可以在世界各地的地標、熱門社交軟件上看到Tik Tok的身影。譬如,紐約的時代廣場、倫敦皮卡迪利街、Snapchat(美國年輕人常用的閱后即焚式照片分享應用)、YouTube、Facebook。
除了滿鋪天蓋地的廣告外,外部流量收割也是Tik Tok的日常之一。
在美國,Tik Tok同著名主持人吉米·法倫(Jimmy Fallon)合作,發起#TumbleweedChallenge#話題,最終有1040萬視頻帶上了標簽,帶動近8000萬次下載;
在日本,Tik Tok上線流行歌手足立佳奈的新歌《私今あなたに戀をしています》,僅一個月的時間,播放量就已超過100萬次。在ins上,Tik Tok鼓勵用戶展示真實情緒,打破了熟人社交的束縛,引發大批用戶倒戈。
最后,電視流量、明星粉絲、ins用戶……都沒逃脫Tik Tok的轉化。
在互聯網時代,年輕人掌握了絕對的話語權。誰能爭取他們、討好他們,誰就能贏得未來。
Tik Tok不惜花重金在對手的地盤宣傳,目的是為了拿下年輕人資源。2019年,Tik Tok把八成的廣告費都投入到了Snapchat,因為美國大約一半接觸互聯網的Z世代都在那。
重金宣傳的效果十分顯著,很多祖國花朵都被TikTok所吸引。數據顯示,Tik Tok上90%都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其中有41%的用戶年齡在16-24歲。以美國Tik Tok為例,在月活用戶中,年輕人(16至24歲)占比達60%。
年輕群體的涌入,讓Tik Tok一下子成為眾多人眼中的聚寶盆。各路名人、明星、大V、商家紛紛躬身入局,自愿加入社區。有人想提高人氣,有的是為了宣傳作品,還有的是想帶貨。發展到這,TikTok已有了循環造血的能力。
Tik Tok做大做強并非一日之功。收購musical.ly避免了冷啟動的概率性結果;深耕本地化取得了用戶的信任,加速了打入市場的周期;最后針對年輕人的重金吸收讓平臺拿到了財富密碼。
不可否認的是,Tik Tok是近些年國內出海最成功的一家公司。在Tik Tok之外,國內也有許多出海成功案例。
譬如,AliExpress App 海外裝機量超過 6億,入圍全球應用榜單 TOP 10;強調內容本土化的視頻制作與分發應用軟件Vskit,在非洲用戶超過1000萬;因摳圖功能在泰國爆紅的美圖秀秀,一度登頂泰國iOS總榜,并在海外擁有超過7.24億用戶......
道阻且長,相信無論對Tik Tok,還是中國出海APP而言,這不是終點,而是另一個起點。
參考資料:
1.musical.ly:一款中國APP為何讓幾千萬歐美人“興奮”
2.揭秘:TikTok全球化為何“勢不可擋”?
3.抖音海外版TikTok是如何改寫世界的,它做對了什么?
4.TikTok席卷海外 今年2月已霸榜全球應用市場
5.TikTok全球進擊,廣告費兇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