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9分“逆襲”成滿分 浙江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廣泛爭議
2020年高考已經落下帷幕,但有關高考的話題依舊能夠引發公眾的關注。近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所發布的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滿分高考作文就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據介紹,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后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同時,“教學月刊”在發布該篇作文時還附上了浙江大學副教授、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的點評。
據微熱點(wrd.cn)數據統計顯示,8月3日,《生活在樹上》引發網友較長時間討論,熱度峰值達到53.39,熱度均值為25.78。微博話題#生活在樹上#的閱讀量達3.2億,討論量為2.7萬。
分析關鍵詞云可見,網友對這篇“高考作文”評價不一。部分網友肯定這名考生的能力,對其“知識面”較為“認可”,認為該篇文章“簡潔”“優美”“言之有物”,如@墨菲121382018 認為:“個人覺得考生很優秀了,高三即引用海德格爾與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閱讀積淀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時也有不少網友直言“看不懂”,@瑪麗奧王 表示:“看不懂,不亂評價”。部分網友則認為文章“言之無物”,大有炫技成分,如@我犀牛賀州雖無上真卻也人人固壽 稱:“故弄玄虛罷了,文字的本意是為了傳播、傳承,這作文就是賣弄和騙分”。
不僅網友觀點不一,相關專家學者的看法也有所不同。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學者朱學東稱,這篇滿分作文,在主題、邏輯演繹及遣詞造句等方面是夠格的,不是說每個人都要這樣學,但是如此罕見的行文也應該鼓勵,給滿分,我不反對。
作家馬伯庸稱,該篇文章很難用“滿分作文”或者“爛作文”來簡單地評價,“讓人覺得驚訝的是,這些生僻詞、生僻典故和生僻表達都用對了地方。”而他認為關鍵之處在于“作文里要表達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實、樸素的詞句來組織,信息一點不會損失”。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長熊丙奇表示,好的作文本來就該個性化表達,不是千篇一律,這篇文章得到高分,主要是其思想性和嚴密的邏輯,也確實也存在比較晦澀的問題,“近年來,高考作文強調思辨,一般學生很難有深度的思辨”。
而知乎用戶,法蘭克福大學哲學博士候選人,柏林洪堡大學哲學碩士@飛奔的馬達 直言:“該篇文章中關于專業概念的引用基本上都是錯誤的,這樣的文章拿滿分對其他考生不公”,他的觀點獲得點贊數達1.4萬。
對于這篇滿分作文引發的爭議,新京報給出的建議是,為了避免《生活在樹上》可能造成的單一性示范效應,浙江高考作文閱卷組不妨公布更多的高分作文、滿分作文,讓大家知道好作文不應該只有這一條路。同時,新京報也指出,蘇軾早就批評過“好為艱深之辭,以文淺易之說”的風氣,道理至今仍有效。我們并不反對引用冷門的作者、學說,但應該出于必要,而非為了引用而引用,要避免以辭害意。
(文章來源:新浪輿情通;免責申明:部分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