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永亮:分析用戶路徑,打造超級產品,正確的思維是這樣的
在網上看到了許多人對用戶路徑的分析,但對于超級產品戰略的用戶路徑而言,是按照分析用戶行為的層面進行分析。
如果說大部分企業的用戶路徑分析并沒有什么用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它們簡單的分析表面的東西,連一些總結性都沒有,從而導致他們的用戶路徑是為了分析而分析的,并沒有什么實際價值,甚至有些企業的用戶路徑分析所監測的用戶流向并沒有多大的價值,這樣做出來的產品又怎么可能成為超級產品?為用戶帶來高價值?
在分析用戶路徑之前,首先要弄清楚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再根據目的去有所側重地進行分析,針對用戶行為做著分析,而對另外的進行弱化處理,例如,我的產品是否為用戶帶來良好的體驗?、用戶的行為路徑是否符合產品定位?、我的用戶為什么流失了?
下面我就根據超級產品戰略的用戶路徑分析方法論為大家簡單地進行分析:
一、用戶的選擇
根據用戶從某個行為開始到結束的整個行為路徑是用戶路徑分析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你的產品根本找不到用戶的話,那么這款產品還有什么意義?
鎖定核心用戶群體,洞察用戶行為,了解用戶行為分布情況,對核心用戶群體的行為習慣有一定的了解,再進行相對應的產品迭代,從而造就超級產品的誕生。
不僅如此,在這個過程中為了更加了解用戶的選擇,企業可以從市場份額、用戶數量等多個角度去分析自己的產品在業內處于什么位置,如何才能打造出超級產品。用戶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產品,這些都能夠幫助企業更加了解用戶。
二、打造超級產品
每一款產品都是擁有基因的,不同企業做出來的產品肯定不一樣。企業的資源、產品的團隊都會限制著產品發展。有時候同樣的產品類型,有些產品成為了超級產品,有些產品卻被市場淘汰。
最經典的案例莫過于米聊和微信,同樣作為社交軟件,米聊甚至比微信面向市場要來得早,最終卻被淘汰,除了產品本身沒有什么亮點外,離不開企業資源的幫助,這些資源反而成為了企業打造超級產品的關鍵。
看到這里,很多企業管理者可能會產生疑問,難道新興企業就沒機會了?
其實不然,通常很多企業之所以做產品的目的都是為了解決用戶需求,但在這個前提下,分析用戶路徑了解用戶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用戶需求。
三、商業模式
一談到商業模式,大家第一反應就會想到如何賺錢,很多時候商業模式不僅僅是簡單的盈利模式還包括了業務模式、用戶模式、渠道模式,變現只是盈利模式的一部分。就連微信、知乎、谷歌等知名企業都繞不開商業這道坎。然而商業變現和用戶體驗之間卻總是存在著一定的沖突,在這個時候企業唯有盡可能找到二者之間的平衡點才能立足于市場。
說到盈利模式可以分為To B和To C。對于C端用戶而言,它們的盈利方式有會員付費、周邊產品、增值服務、虛擬道具等,而B端用戶的常見盈利方式最多的是廣告費用、開放APl等.....在這個過程中,產品的戰略都是基于商業價值進行考慮的。
四、超級產品戰略
很多企業都不會暴露自己的戰略意圖,其實很多產品大多數是出于占據市場份額、獲得盈利、搶占先發優勢,以至于產品定位不夠清晰和明確,因此,在有了一定用戶基礎的情況下,產品定位可以通過這幾大方面進行考慮:
1)產品分析
2)以用戶為中心
3)分析用戶路徑
4)洞察用戶需求
這些都包括用戶的所有行為,避免漏掉某個環境,造成結果的偏差,理清產品的架構。
五、總結
不同類型的產品所采用的超級產品戰略是不同的,可以針對用戶路徑進行分析,梳理用戶行為,找出關鍵需求和痛點,反觀自己產品在現階段有哪些不足,找到差異化為用戶創造價值。對產品的發展方向有一定的思考,將來的盈利模式有哪些?用戶有哪些需求未被滿足的?分析用戶路徑得到的結論進行總結,避免摻雜過多的主觀因素。
以上就是超級產品戰略中的用戶路徑分析法,針對不同的企業類型需要分析的用戶群體也是不同的,就像互聯網床墊品牌casper通過分析用戶路徑,找到用戶痛點,聚焦一款產品為用戶創造價值,從床墊巨頭成功轉型為睡眠科技企業,如果你想知道它是怎么做到的,請關注我們“艾老思”公眾H。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