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金融跟風更名背后:是一場科技硬仗
配圖來自Canva
金融科技企業改名已經成了一種潮流。先是謀求A+H股同步上市的螞蟻金服,在上月公布上市消息的同時改名螞蟻科技;后是近日作為后起之秀的360金融更名360數科,京東金融則在更早之前更名京東數科。
在國內眾多金融企業轉型科技金融企業的背后,既有國家政策監管加強的影響,也與科技驅動的大趨勢不無關系。
隨著金融科技領域變革的加速,金融科技公司的使命也發生了變化,即必須進一步增強科技服務金融的能力。而在此背景下,比拼硬核科技就成了金融科技企業競爭的下一個戰場。而這對于規模弱小的360數科而言,則意味著長期的挑戰。
改名背后的考量
巨頭們紛紛去“金融”而重“科技”的背后,是國家對互聯網金融愈加“嚴厲”的監管。從2013年開始,國內互聯網巨頭及各大行業巨頭,紛紛涌入金融行業。隨之,互聯網金融行業變得亂象橫生,由此國家監管部門開始介入。
到了2016年,互聯網金融全面監管開始。比如,網貸相關的業務被一刀切,與此同時銀行、信貸、消費金融、基金以及資管等業務也遭到全面整頓。此后,P2P暴雷,一批靠著金融起家毫無技術含量的公司紛紛“退場”。
對此,市場分析認為,監管對于橫跨多個金融領域的互聯網巨頭金融科技公司而言,意味著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因此,弱化金融,回歸科技顯然更符合這些金融科技企業的利益。而為了適應這一情況,各大互聯網金融企業紛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通過科技賦能來推動業務發展,360金融也在做類似的調整。
據360數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360金融自成立起就定位為科技公司,而如今科學技術帶來的收入在營收的比重逐步提升,并且發展迅猛。此次更名只是360金融在業務與技術的積累層面上,實現了名副其實的升級?!?/p>
正如360數科官方所說,從業務占比來看,2019年,360數科科技業務占比大幅提升,已經由年初的0.8%躍升到年底的22%。另從收入來看,2019年360數科科技收入增速達336%,相較2018年228%實現進一步提升。360數科方面預測,至2020年,其科技收入仍有望大幅提升。
不過,總體來看,360金融的信貸業務仍然占據其營收的大頭。此前,360金融的信貸業務占360數科的總凈營收逾八成。進階360數科后,360金融將產生全新變革,具體來說無論是盈利模式還是業務模式都將是一種重建。實際上,這在行業里,也算是大勢所趨。
科技賦能金融成潮流
技術的發展,讓傳統金融業開始面臨全新的機遇。
一方面,全新的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以及AI智能開始大規模應用,技術開始推動金融向縱深領域變革;另一方面,我國傳統金融業仍存在高門檻、低普及率以及供給不足等問題,一些小微企業以及中低端收入人群的金融需求,仍然很難得到滿足。
這些因素,都給金融業的創新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會。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2019年中國金融科技生態白皮書》的相關數據顯示,僅在2018年,中國金融科技企業的融資就達到了205億美元,是過去6年該領域融資金額的總和。
此種情況下,國內開始涌現出京東數科、度小滿金融、螞蟻科技等一大批金融科技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它們除了對金融產品創新、金融產品營銷、智能風控、智能客服等金融科技領域產生諸多變革之外,還開始向更硬核的科技金融領域邁進,通過對外輸出解決方案和技術服務來獲得營收。
以螞蟻科技為例,至2019年底,螞蟻的技術服務費已經占到總收入的一半以上,預計未來五年技術服務費占比將達到80%。據了解,目前螞蟻在區塊鏈、數據庫性能、金融云、支付系統等相關的技術能力,已經是國內金融科技企業中的佼佼者。
實際上,業內科技賦能金融已成趨勢。比如,以做消費金融起家的度小滿金融也開始對外輸出AI能力和AI解決方案;而京東數科也在全力利用自己在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方面的技術,賦能金融行業。
而360金融自然也不例外。360集團多年在大安全領域深耕的實力,也正在為360金融轉型科技金融企業提供助力。
360金融大腦成重要憑借
360金融轉型科技公司的最大憑借,正是其在創立之初就參與研發的360金融大腦。經過5年多的發展演變,360金融大腦已經從一個IT團隊,發展成為一個對外輸出技術為主業的核心技術產品團隊。
作為核心技術產品,它集中承載了360金融的科技實力。據了解,目前360金融大腦對外核心輸出四種能力,具體包括智能營銷、智能風控、智能信貸、智能催收等能力。此外,這個技術部門還包含三大核心部門,具體包括大數據部門、AI部門、技術中臺部門,其技術門類由此可見一斑。
360金融還與各大高校共建人工智能實驗室。截至今年上半年,360金融已提交的專利申請達到139件,全部屬于發明專利。
在對金融企業至關重要的風控領域,360金融依靠360金融大腦的技術實力,表現出色。按照行業慣用的入催率指標來看,2019年360金融的入催率已經低于6%,較2018年6.93%有明顯改善;另外,360金融的90天之內的借款逾期率已經降低至1.31%,低于2%,已經超過了銀行5%的逾期率。
據了解,依靠360金融大腦的AI技術實力,78%的催回金額主要為智能機器人自動完成。2019Q4還引入了原微軟亞洲研究院研究員、螞蟻金融人工智能資深專家張家興博士任首席科學家,全面推進數據AI中臺的搭建,提升科技風控的效率。
由此可見,核心技術產品360金融大腦對360金融對業務的帶動作用。而這種能力,在愈加激烈的金融下半場競爭中,變得愈加重要。
硬核科技競爭,還有硬仗要打
這一波金融科技浪潮的來襲,迅速吸引各路人馬紛紛云集,使得賽道的競爭愈發激烈。隨著國家強監管政策的出臺,金融科技領域進入“下半場”,開啟硬核科技角逐。
與此同時,行業的馬太效應愈加凸顯。目前來看,除了實力雄厚的四類玩家還留在“牌桌上”之外,其余的玩家幾乎都退出了這個舞臺。
具體來看,第一類正是以螞蟻科技、京東數科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第二類是由傳統金融機構成立的主要對外提供服務的科技子公司。如建設銀行旗下的建信金融科技,平安銀行推出的平安科技等;第三類是以恒生電子、東華軟件等為代表的傳統金融IT企業獲得金融牌照;第四類是以蘇寧、萬達、海爾為代表的零售類企業轉型金融科技企業。
從目前來看,這四類玩家都各有各的優勢。例如,對于互聯網金融以及傳統金融IT企業來說,它們強在技術,在新技術領域互聯網金融企業則更有優勢;對于金融機構來說,它的優勢在于專業;對于零售企業而言,勝在支付場景。
而如今,在硬核的技術領域這些玩家也各有優勢。以蘇寧金融為例,蘇寧金融目前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核心金融科技技術,具體來看它包括了“極目”黃牛識別系統,“伽利略”風險識別模型、“幻識”反欺詐模型等等;與之類似,傳統銀行也在大力招募信息工程師,加快在相關領域布局的步伐。
基于硬核科技比拼的金融科技下半場,已經硝煙彌漫。而這對于體量較小的360金融而言,也意味著還有很多硬仗要打。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