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數字員工迎“上崗潮”
關于AI取代人工,還是AI助力人工的議題,助力人工呼聲更高。
AI業內人士認為,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讓AI數字員工全面普及成為了可能,而AI數字員工全面普及的時代將會是:人手一個數字人,教你理財,帶你游玩,助你工作……
圖片來自Canva
其實,關于AI數字員工的正式落地和全面應用,市場早有反應。
AI數字員工“上崗潮”
從無到有、從拒絕到接受、從陌生到熟悉,歷經輿論風波的AI數字員工上崗潮姍姍來遲,但不影響它被全民重視,被聚焦。特別是這幾年,AI市場關于AI數字員工上崗的消息接二連三,呈現爆發之勢。
2019年7月,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AI數字人小浦化身百度實習員工和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現場對話,雙方約定待小浦繼續深造歸來,盡心盡力為大家服務。方今,學成歸來的小浦戴上了正式員工工牌,成為浦發銀行年度最受歡迎的理財顧問。
2019年11月,在紫金山·鑫合金融家俱樂部2019年成員年度會議上,南京銀行推出數字員工男生“楠楠”和女生“晶晶”,而且還為數字員工“楠楠”、“晶晶”構建成AI數字員工營業廳,進一步推進AI數字員工的應用。
AI數字員工的落地,標志著金融業數字化轉型進入了新的階段,同樣在傳媒、教育等其他行業,虛擬主播、虛擬教師等AI數字化員工同樣變得不可或缺。而當某種事物處處存在,且變得一種市場風潮的時候,它就離爆發不遠了。
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軟件及應用(2019下半年)跟蹤》報告預計,到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軟件及應用市場規模將達到127.5億美金,2018-2024年復合增長率達39.0%。屆時,NLP、AI數字員工、RPA的發展,將上升至一定程度,這也將重塑AI應用場景。
當然,AI數字員工得以上崗,全因其加速各行各業工作效率,優化市場服務,區別于人工生產力的獨特優勢。
重新定義了生產力
人們將希望寄托于AI數字員工是希望能“偷懶”,企業將希望寄托于AI數字員工則是想降本增效。
很多案例可以證明,人工智能可以很好的充當人類智能學習、工作的輔助工具。同樣的工作量、工作流程,在人工智能的輔助下,能夠加速快完成時間,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節省資源,甚至可以更好的完成。例如:測溫,人工測溫和智能機器測溫完全,效率不一樣;工廠里,人工質檢和智能機器質檢,效果差別很大。
況且,AI數字員工不會搶人們“飯碗”,反而因為AI數字員工的出現,增加了新的就業崗位和就業需求。例如:AI培訓師,主要的工作是鍛煉AI數字員工的學習能力,讓其掌握更多的技能,而這僅需腦力的工作比以往繁雜的勞動行工作更輕松,大大減輕了用戶的工作壓力。
對于傳統企業來說,雇傭AI數字員工的成本,比雇傭人類員工的成本少得多,而且一個AI數字員工可以支持多種工作內容,降本增效百利而無一害。
此外,以創新發展為理念,以智能技術驅動,腳踏實地著眼未來,探索智能化升級依然是傳統企業必經之路。在數字化變革的大勢下,傳統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網聯化變革勢在必行,而AI數字員工則是其數字化變革大局中的重要一環。
再有,AI數字員工對于整個市場來說,是解勞動力困局的一劑良藥。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的研究結論顯示,中國的制造業目前需要1200萬熟練技術工人;專業服務業現在需要總數達330萬的律師、金融專家和翻譯等各類專業人才;在未來5年,所需要的經過職業培訓的保險精算師將達5000人,而目前保險精算師僅有100名……
總之,AI數字員工節約成本、提質增效,重新定義生產力,很快被各路“諸侯”盯上了。
追一科技們的新使命
近期,全球知名科技研究機構CB Insights發布的2020年度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排行榜“AI 100 ”里,中國企業僅有追一科技、第四范式、創新奇智、松鼠 AI、藍胖子機器人、禾多科技在內的6家入選,引起市場關注。
其中,追一科技數字客服座席、數字銷售代表、數字培訓師等等AI數字員工服務,引來眾人追捧。
追一科技是一家年輕的企業級智能服務AI公司,主攻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為企業提供智能服務系統和解決方案。它在互聯網巨頭、人工智能企業,從C端市場轉戰B段市場的浪潮中,并不起眼,也無絕對優勢。
但基于自身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為企業提供滿足多種場景需求的AI數字員工服務,追一科技悄悄拔了尖。
追一科技通用型AI數字員工能服務于跨行業的場景。據悉,目前追一科技提供的數字員工大概有50多個種類,從事智能客服、營銷、培訓、運營等工作,服務金融、互聯網、地產、零售、汽車、政企、能源、運營商等行業300多家企業。
由于金融、汽車、電商、旅游等等行業專業度較高,所需的AI數字員工要求較嚴苛,追一科技與相關客戶合作,一方出技術,一方出經驗、資源,共同推出專業性AI數字化員工,贏得了業內人士的贊譽。
只是,和很多提供智能解決服務商一樣,追一科技首先面臨的是巨額研發資金、AI人才缺失問題。還是那句話,在龐大的AI數字員工市場,年輕的智能解決方案服務商勝算很低,搜狗、百度、騰訊等巨頭,資金充足、人才全面,能夠輕易的完敗追一科技。
在夾縫中生存很艱難,追一科技將面臨來自市場和用戶的質疑。雖說,智能機器人、自動化流水線等等現象很常見,但和AI數字員工共處,對于很多人來說是個新鮮事兒,所以相處過程難免會不適應,進而產生對AI數字化員工能力的質疑。
終上,追一科技想要實現“ AI數字員工重新定義企業生產力”的愿景,還需加把勁。
市場阻力
新基建風口下,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走向初步應用階段,教育、制造、通信、電力、交通等多個領域必然掀起智能化浪潮。而各行各業積極走向數字化,也讓基于RPA技術生成的AI數字員工得以進一步釋放活力。
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中國IPA(智能流程自動化)市場機會分析》報告顯示,到2023年,中國RPA軟件市場規模將達到10.2億美元,2018-2023年復合增長率為64%,中國RPA市場具備較強增長動力。其中,金融、制造、零售、電信、政府/公共事業等各行業已經開始積極采用RPA技術。
只是,當下AI數字員工市場阻力大于動力。
無論是從市場規模來看,還是發展進度來瞧,AI數字員工發展路漫漫。而任重道遠的原因,不外乎技術的局限、交互體驗不如人意,現階段智能技術大多處于應試階段,未來還需要更多的前沿技術從實驗室走出來,落地在實際場景中,供資本審視,用戶挑選。
市場并無定律可言,事物變化需要一個過程,從開始到結束,這一過程是快還是慢,影響因素眾多。就當下來看,市場還未完全成熟,在AI數字員工這條路上,追一科技還要走很遠……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