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提綱│30歲的人生,不隨便的膠帶
項目背景
現(xiàn)實主義題材劇集《三十而已》的熱度如一場反復不退的高燒。近些年來,但凡涉及性別話題,在互聯(lián)網(wǎng)公共語境下都無可避免地呈現(xiàn)出嚴重的兩極化輿論,火藥味和刻板印象并存。于是,《三十而已》的熱播和女團成長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持續(xù)的熱度自然而然地將大家對30+女性的關注度推到巔峰。
乘著討論熱度的攀升,騰訊視頻聯(lián)合《三十而已》,找來代理商SG勝加創(chuàng)作了一條態(tài)度短片。影片從四位女性在不同場景 (街頭、職場、家庭、相親) 所面臨的偏見和困境出發(fā)進行溝通,巧妙地用諧音梗 (交代/膠帶) 貫穿全程,讓劇情達到了反轉效果,從而亮出主題——
30歲的人生不隨便交代
采訪對象
代理商:SG 勝加
廣告主:騰訊視頻
問題設計 for SG勝加
1)有關女性的話題中,年齡焦慮是最容易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其中一個。
《三十而已》也擋不住四面八方的花式解讀。
聲音多樣化自然是好事,大家也不再是被投喂的對象。
正如角色顧佳,某程度上來說,她是一個 “完美受害者”。
她的自律與強大,難免催生出更多女性的焦慮和對自身苛刻的“審查”。
許多創(chuàng)作者企圖消除刻板印象時,會無意識地制造出另一種刻板印象。
比如,第二個小故事,孕媽遭到甩鍋同事的職場歧視,
“不做職場上的婆婆媽媽,做個有事業(yè)的媽媽”。
有個常被提起的現(xiàn)象——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yè)的問題只會指向女性。
向女性傳達事業(yè)和家庭兩手抓的態(tài)度當中的 “度” 往往需要去平衡,
否則會催生出 “完美媽媽都能兼顧家庭和事業(yè)”。
在創(chuàng)作這條廣告片時是否曾考慮到這一點?
關于這點,你們的看法是?
2)大家對四個小故事的體會都繞不過真實二字。
當中有沒有哪段是取材于身邊的人,甚至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
敲定場景時有沒有發(fā)生過一些在你們看來比較有意思的事情?
3)這次用的都是素人,
反倒更能讓觀眾有強烈的代入感。
現(xiàn)在也越來越多人意識到,
用明星用不到位還不如素人。
不如分享一下關于這次的選角吧。
同時,站在廣告人的角度,你們怎么理解 “粉絲流量” 和 “文化流量”?
它們如何才能更好地共存?前者想要轉化為后者,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4)女性營銷近年的火熱,有目共睹。目之所及的成功案例,
都是真正從女性視角出發(fā),真實傳達了女性對自我價值的認同。
對真正的獨立女性來說,自洽和自在比空喊口號重要得多,
不論表達強勢還是溫和,如:Libressex周冬雨 #月經(jīng)不隱藏#,
內外“No body is Nobody”,滴露的MaMe #享受做媽媽,享受做自己# 等等。
當中有沒有你們較為欣賞的案例?
也因為無法忽視東西方語境的差異,如今在做女性營銷時,
你們認為,有哪些不得不注意的地方?
5)之前有聽說《三十而已》的編劇在寫這三個角色時,是把自己剝開了來寫,
刻畫自己不同階段的心態(tài),所以角色才那么鮮活,立體。
在此次的《30歲的人生不隨便交代》中,最有趣的必定是 “膠帶” 這個諧音梗。
眾所周知,好的創(chuàng)意,通常離不開大膽的客戶。
這個梗是怎么誕生的?提出這個idea時客戶的第一反應是?
你們當時是透過什么方式呈現(xiàn)這個想法,從而感染到他們?
6)第一個故事中的 “靠腦子賺的錢,不會無腦地花出去”。
當我們向身邊的許多95后問起對這句話的感觸時,證明了,
這不僅是30+女性的體會,特別是獨立有主見的成分黨。
即使如今直播帶貨那么瘋狂。
換句話說,不同年齡層的女性都有共鳴,
說說你們對這個來自讀者的“反饋”的感受吧?
問題設計 for 騰訊視頻
1)近幾年,騰訊視頻越來越多地參與內容制作中去,
還不乏一些優(yōu)質的自制節(jié)目。作為這部劇的合作方,
相信你們的角色也不單單是播放平臺和版權方而已。
不如分享一下這次聯(lián)合SG勝加創(chuàng)作這條態(tài)度片的緣由,
以及這個項目前后的一些小插曲吧?
2)這應該是騰訊首次和SG勝加正式合作推出這類型的片子。
在SG勝加過往的案例中有哪個對你們來說是比較有記憶點的,
促使你們在眾多創(chuàng)意熱店中選擇SG勝加的主要決定因素是?
3)在個人和品牌方兩種不同的視角來看,分別怎么理解 “膠帶 / 交代” 這個點?
SG勝加對這個點的思考和解讀,
是否也跟你們認為這個點觸動你們的地方有較高的重合?
4)無論20還是30,都有各自所沒有的特質,也不能橫向比較。
所以數(shù)字更多時候不是具體年齡,而是狀態(tài),包括心理和生理。
換言之,“30歲的人生”這類話題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引戰(zhàn)也是很容易的。
最初給到SG勝加的簡報中,你們有哪些需求點是特別在意,
想要著重強調的?又或者說,有沒有希望避免的一些點?
5)這次的片子收獲的好評中,最多人提及的就是 “真實”。
而說到真實,就很難不聯(lián)想到真實性,
人文性和不可預估性同在的紀錄片。
在過去,拍紀錄片是賠本,吃力不討好的事,
但當下的形勢已經(jīng)大不相同。
在制作方的視角,你們認為國內和國外的紀錄片,本質上存在哪些區(qū)別?
除了這次因應電視劇而生的態(tài)度片,日后會否考慮以紀錄片形式探討相關話題?
6)你們本身也有就在追《三十而已》的嗎?劇情自然跟編導有關,
對于觀眾難以接受結局轉而給這部劇打低分,讓評分急劇下滑的情況,你們怎么看?
題外話,for 雙方
關于與影片主角同款的不隨便膠帶,可以在哪些渠道購得,反響如何?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jīng)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shù)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