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軟的成功:克制+專注+運氣
近日,帆軟軟件有限公司與中軟國際簽署生態合作協議,雙方將從產品業務、市場拓展、資源共享等多個方面展開合作,通過帆軟的核心產品為更多客戶提供全方位可落地的BI產品解決方案。
帆軟其實是“Fine 軟”的意思,2006年成立,初期旨在做類Excel的報表產品,解決復雜的報表需求。后來聚焦大數據賽道,做分析工具,多年來專注、克制地打磨自己的產品,形成了一套自己獨有的商業模式。
如今,帆軟作為國內專業的大數據BI和分析平臺提供商,連續多年來在國內BI市場占有率第一,旗下核心產品FineReport和FineBI已為上萬家企業提供服務。
克制帶來的利弊
FineReport專注于固定數據可視化展現,主要面向IT人員,幫助企業快速構建報表平臺,服務于企業日常管理,快速響應管理需求。相比EXCEL等傳統的報表工具,FineReport專為企業數據分析而設計,可以幫助企業實現數據化智慧運營。
(截圖來自帆軟官網)
而FineBI則專注于探索式的數據分析,主要面向業務人員或數據分析師,幫助他們開展以問題為導向的數據探索,為企業解決問題提供參考。
FineReport和FineBI作為帆軟的核心業務,FineReport現已被成功運用在超28000個信息化項目中,優異的品質讓帆軟脫穎而出,超越一眾國際互聯網巨頭企業,贏得了行業第一的市場地位。
根據IDC公布的《2019年下半年中國商業智能軟件市場數據跟蹤報告》,2019年帆軟以16.3%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SAP和微軟(Microsoft)分別以9.2%和8.5%排在第二、三位,IBM和SAS在金融行業有長期的的用戶基礎,分別以5.9%和5.2%排在第四、五位。
雖然FineReport和FineBI很優秀,但作為一個成立了14年的公司,帆軟的產品未免太少了,太過單一的產品模式難免存在風險。
為此,2018年帆軟開始擴展現有業務,先后向市場推出FineMobile移動分析、大屏數據可視化等多屏解決方案。還和簡道云合作搭建業務管理平臺,致力于打破企業數據孤島。此外,帆軟積極擴展國際業務,并培育阿米巴經營平臺作為自己未來的成長業務。
FineMobile基于FineReport和FineBI在技術和客戶方面的積累,在移動端同類平臺里,具有先天優勢。然而在阿米巴經營領域,行業中已成型的平臺并不少,帆軟作為后來者,想要突圍,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帆軟多年來的專注和克制,為自己打造了優勢,也埋下了隱患。FineReport和FineBI雖然目前是行業市場份額第一的軟件,但還未形成壟斷性的優勢,仍存在被對手超越的可能性。而在新的領域,帆軟入局太晚,現有產品還不足以支撐營收。
所幸,帆軟借助自己的核心產品和多年的深耕,搭建了一套完整的生態體系,為它發展新的產品和業務提供了堅實的后盾。
專注帶來完整生態
帆軟認為,生態是一個公司在增長過程中持續保持專注度的有效方法,帆軟只需做連接,保持核心產品的專注與研發,持續代表行業最先進的生產力。其它方面則通過開放的姿態與其他廠商、開發者合作,迅速做到場景互補,從而讓用戶能夠享受更好的整體化方案。
為此,帆軟經過多年的積累,搭建了一套包括伙伴生態、用戶生態、客戶生態和交付生態這四個方面內容的完整的BI生態圈,為自己的產品優化補充營養。
在伙伴生態方面,帆軟面向上下有IT合作伙伴推出“帆軟+”計劃,積累了超過數百家的VAR(附加價值經銷商)合作伙伴,充實自己的服務體系。
在用戶生態方面,帆軟搭建了學習平臺、職業發展平臺、交流平臺和共享平臺四個平臺,共積累了30萬用戶。在這些平臺上,帆軟還可以吸收到產品改良建議,用戶之間的交流和推廣也可以助力產品的營銷。而且如今帆軟光學習平臺就積累了20萬鐵粉,為企業形成了充足的人才儲備。
在客戶生態方面,帆軟累計合作超過11000家企業,覆蓋233個細分行業,形成了自己規模龐大的商業版圖。
在交付生態方面,帆軟形成了以“FineReport+FineBI”的雙模數據支撐。其中,FineReport維穩,應對不同IT場景下的數據分析應用;FineBI拓展,為企業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此外,帆軟還從售后服務、實施服務、社區服務和人才培養這四個方面構建了四維一體的服務體系,從人才到產品多個維度實現聯動,充分提高售后項目實施和服務響應效率。
完善的產品+優質的服務+活躍龐大的客戶終端形成了帆軟一套完整的產品服務體系。就是憑借這套不斷完善的生態體系,帆軟逐漸將自己的核心業務做到極致,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行業優勢,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BI賽道的成功不可復制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活躍,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商業智能BI應用列入到企業信息化建設中,數據可視化、數據地圖等商業智能需求逐漸爆發。
據IDC《2019年下半年中國商業智能軟件市場數據跟蹤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商業智能軟件市場規模以平穩的速度持續增長。到2024年,中國商業智能軟件市場規模將達到11.9億美元,未來5年整體市場年復合增長率(CAGR)為19.2%。
在這廣闊的市場前景下,除了一大批國產廠商外,IBM、SAP、微軟等國際巨頭也來搶奪國內的市場份額。
群雄逐鹿,產品是最好的武器。而帆軟完整的產品生態,就是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技術競爭力的精華。
帆軟不斷擴寬生態規模,為它更專注于自己的核心業務創造條件,使它能進一步優化自身的產品服務能力,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而競爭力提升后的帆軟,又能進一步吸納更多合作伙伴進入自己的生態圈。這樣健康運轉的完整閉環,使得帆軟的雪球越滾越大,行業道路越走越寬。
而這一切的起點,就在于它十幾年來對產品的專注和打磨。因此,即使在國內BI領域,有眾多國際巨頭環伺,但帆軟仍憑借自己的服務體系和產品,甩開競爭對手,成為BI領域獨占鰲頭的領軍者。
帆軟在它的企業核心價值觀里,寫著“用最初的心,以成熟的智慧,做永遠的事”。帆軟堅持著這獨特的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成功在企業數據分析服務這個領域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
但帆軟在BI領域獲得成功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外界有利環境的加成。2010年之前,國內三大BI廠商海波龍、BO、COGNOS分別被甲骨文、SAP和IBM公司并購,行業中也缺乏一款成熟的數據分析工具,帆軟得以憑借自己的產品優勢和本土廠商的身份異軍突起。
然而,如今帆軟選定阿米巴經營平臺作為下一個成長業務,一是該領域已有部分成型平臺,二是行業技術壁壘較高,帆軟要專注做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難免還需要更長的時間,而在此期間,不能保證沒有新的入局者異軍突起,而這個賽道中也不一定有帆軟突圍的空間。
現在的帆軟不僅需要利用自己的生態體系強化現有的產品優勢,確保自己不被替代,還要加快成長業務阿米巴經營平臺的培育。而想保持自己現有的地位并且在新的領域取得良好的成績,帆軟還需要更有效率。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