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目預定!顧家家居為生活加“燃”料
在情感消費時代,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選擇聚焦用戶情感層面來撬動流量。
區別于傳統“催促”你購買產品的廣告,情感營銷的方式往往更能直擊消費者心靈,引發消費者內心的共鳴情緒,提升用戶對品牌的好感度。
近日,顧家家居就創意地聚焦用戶情感層面,上演了一支頗具洞察的暖心TVC,無形中將品牌價值觀植入消費者心智,實現“潤物細無聲”。
一、洞察消費者情感,營造感性氛圍
今年,是顧家家居迎來的第七個8.16全民顧家日,為豐富這一節日IP內容,品牌以「生活有愛,理所當“燃”」為主題,致敬每一個為家庭以及生活而奮斗的有心人。
圍繞這一主題,顧家家居在線上發布了一支暖心微電影,講述一對父子之間的溫情故事,旨在為那些默默負重前行,把愛當做燃料、燃燒自己的父母帶去祝福。
短片以“父子關系”作為一個切入點,從幼年期的懵懂,到青春期的叛逆,以及一把貫穿主線的“加油槍”,通過層層深入的表現方式,巧妙地在用戶端制造了極強的代入感。
就如小時候,有了父親這把神奇的“加油槍”,總感覺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都可以迎刃而解,就像一個護身符,源源不斷地為自己加油鼓氣。
但到了叛逆期,這把“加油槍”并不是百試百靈,父子的關系開始因矛盾而漸漸疏遠;在短片后半段,情節再一次出現轉折,父親病重住院卻依然不忘為孩子加最后一次油。
(本文圖片來源于顧家家居官微)
不難發現,在內容上,品牌始終傳達出積極態度,尤其是結尾的最后一次加油手勢,充分調動起了用戶情緒,一股暖意驟然迸發,巧妙地將“加油手”變作一種愛的表現方式。
除了線上微電影外,品牌還在地鐵站打造互動裝置「紅色的加油機」,用戶可以在裝置中給他人錄下加油的話語,也可以傾聽來自陌生人的加油鼓勵,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接力”的平臺。
二、標志性顧家“加油手”露出,擴大話題聲量
從父子關系著手,以“加油手”的互動手勢為核心元素,品牌在呈現形式上有著一定的新穎之處,但相比之下,顧家家居在其中的軟性植入手法要更為精妙。
在微電影中,整個主體情節既沒有品牌符號露出,也沒有相關的產品植入,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消費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觀看體驗,大大降低了用戶對廣告的抵觸心理。
然而,縱觀近幾年的營銷案例,聚焦用戶情感層面的品牌其實并不少見。 就如去年6月,B站就曾借其十周年之際,發布了一支名為《干杯》的青春走心MV,僅用幾分鐘的時間講述了一個人完整的一生,獲淚無數。
亦或是前段時間網易云音樂上線親子頻道、攜手毛不易帶來的暖心廣告《萌芽》,同樣也是復刻孩子們的成長路徑,配合站內暖心樂評,無形中制造出了強大的情感沖擊力。
從本質上說,情感營銷在原理上都有著相似之處,網易云音樂《萌芽》偏向于對新手父母的行為洞察,而顧家家居則聚焦父子間的情感;
除此之外,品牌并沒有放棄在社交平臺上的營銷造勢。 8月16日,顧家家居官微發布暖心微電影,釋出#家是愛的加油站#話題,通過聚焦家庭及洞察用戶情感層面,號召用戶用顧家“加油體”轉評致敬生活中負重前行的平凡人。
可以注意到,從7月中旬品牌邀請胡海泉預熱第七屆8.16全民顧家日開始,品牌就著重聚焦于對#家是愛的加油站#的IP化打造,不僅引入了新型“加油”手勢,也在側面借勢明星影響力,擴大#家是愛的加油站#話題聲量。
截止日前,#家是愛的加油站#話題討論量就近30萬+,閱讀量更是近4億,無形中將“加油手”與品牌相捆綁;換句話說,TVC中看似毫無品牌信息露出,實則與品牌緊密相連,貫穿其中的“加油手”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構建線下強互動,傳達品牌理念
可以說,顧家家居「生活有愛,理所當“燃”」campaign,其實就是將“加油手”變成品牌的一個特定符號。
雖然微電影中沒有任何品牌信息的植入,但貫穿到底的加油手勢,就是一個最直觀的“宣傳”;除此之外,線下同樣也是品牌傳達理念的一大“資源”。
7月28日,顧家家居官微釋出#家是愛的加油站#話題,并在線下霸屏打造「紅色的加油機」互動裝置,用戶可以拿起加油槍傾聽他人給自己留的加油話語,也可以摁下按鈕,為他人留下祝福。
類似于“漂流瓶”玩法,「紅色的加油機」裝置巧妙地建立起了品牌與消費者的溝通橋梁,借線下場景作為傳播“媒介”,構建強互動。 然而,圍繞#家是愛的加油站#話題,打通線上線下傳播壁壘只是此次營銷的亮點之一,背后更多的是透過#家是愛的加油站#話題,塑造起有溫度的品牌形象。
從某種程度上說,一個有內涵、有深度的品牌故事,是消費者和品牌之間的“情感”切入點,它往往會賦予企業以內涵價值和特定形象,成為支撐品牌溢價效應的利器。
一方面,官方在微電影中設置的兩個轉折,即叛逆期兒子游戲時的當場抓包,以及在外奮斗時收到父親病重的消息,恰到好處地“推波助瀾”,充分調動起了用戶端情緒。
另一方面,層層深入的表現方式也讓大眾看到了父親的無私,變相凸顯出品牌想詮釋的核心點:把愛當做燃料,燃燒自己,照亮孩子前行的方向。
這在無形中就借故事內容,賦予了品牌生命力,在強化消費者對品牌記憶度的同時,也使品牌形象更加具象化、立體化、間接塑造起了有溫度的形象。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