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全國開花:Hellobike要獨霸二線城市
創業要想爽 拿下北上廣?
在中國互聯網創業圈子,似乎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不管什么行業什么項目,先拿下北上廣,這事就成了一大半了。
比如打車軟件最為明顯,北京起家的滴滴站穩北京市場,杭州起家的快的打車,通過并購大黃蜂站穩了上海市場,要不是后來合并了,兩家似乎可以劃江而治,割據中國打車軟件市場。
外來客UBER也是如此,UBER曾一度在上海和滴滴不相上下,甚至在杭州等城市市場占有率高達8成以上。滴滴知道要是硬碰硬直接競爭,付出的成本將是個無底洞,所以轉而又采用并購的套路。
“創業要想爽 拿下北上廣”,這個規則在外賣、打車軟件、租房等許多行業,尤其O2O行業,被驗證是可行的。
共享單車還有什么新玩法?
12月26日,宏民參加了一場新聞發布會,中國平安、海綿保和共享單車Hellobike哈羅單車,聯合發布了一個“騎乘人員險”,就是當用戶騎著Hellobike遭遇意外傷害,平安保險則按合同約定支付賠償金,如果是惡劣天氣情況下,賠償金額則翻倍。
這家注冊地在上海的單車企業真有意思,單車問世不開發布會,A輪融資不開發布會,在上海的第一個發布會竟然是推出“騎乘人員險”。作為一個參會無數的“會王”,宏民知道,與很多發布會相比,這個發布會屬于小CASE級的。但是在現場,我堵住Hellobike的工作人員進行深入交流后,逐漸得知了這家公司的運營思路。
先看看Hellobike這家公司一些基本情況:
2016年9月開始做共享單車項目。11月3號Hellobike單車就在蘇州市區跑起來了,全部過程用了2個月時間。
2016年11月5日,Hellobike完成A輪神秘金額融資,資方有紀源資本等。
2016年11月16日,Hellobike正式進入寧波,目前在寧波投放了20000輛。
2016年12月12日,Hellobike正式宣布進駐廈門。
哦,對了!2016年12月27日,趙宏民自媒體獨家得到內幕消息,Hellobike新一輪B輪融資已經拿到,近期會宣布,是一個比較大巨頭的戰略投資。
... ...
這支團隊不是創業小鮮肉,而是創業老司機。Hellobike的產品研發負責團隊是停車創業平臺“車鑰匙”的原班人馬,同樣還是這支團隊,曾創辦了代駕服務平臺愛代駕。這只團隊的領導人是一個88年的小伙子--楊磊。而Hellobike,算起來是楊磊第5個創業項目。
經過累計3個多小時的溝通,我總結出Hellobike這支團隊具有的三個很明顯的特點:
第一:第三家可規模化生產的企業
繼摩拜和ofo之后,Hellobike通過短短的2個月時間,就造出5萬輛帶有GPS智能鎖的共享單車,成為第三家可規模化生產共享單車的企業。在這個“ofo投資人表示90天結束戰斗”的快速時代,Hellobike“閉門造車”的速度,共享單車行業競爭對手們應該警惕。
第二,中小城市快速復制
蘇州、寧波、廈門...可以看出來Hellobike的主攻城市不是北上廣一線城市。對此創始人楊磊曾說:“全國適合騎行的城市大約在 200 個左右,不一定非要去擠一線城市的市場。二三線城市目前的競爭壓力較小,而且在保持同樣的投放量的同時可以達到較高的覆蓋率。”
Hellobike的這套運營策略,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與北上廣相比,拿下一座中小城市會容易許多,而由于共享單車具有極強的地域性,當一座城市共享單車的保有量飽和后,其他家再進入,不僅用戶接受度低,估計政府也會加以限制,以防止“單車亂停滿大街”的現象發生。
據了解,Hellobike已經在個別城市已經實現了近乎獨家排他性的投放量,在該城市的共享單車覆蓋率可以達到80%-100%。
第三,市場策略,與當地深度合作
目前來看,Hellobike是的市場拓展策略是穩扎穩打,每到一個城市,Hellobike都是直接與當地政府深入合作。
比如,在寧波,Hellobike與寧波高新區政府聯合召開發布會,雙方的合作深到什么程度呢?出席的有各級各部門政府官員:寧波國家高新區(新材料科技城)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周堅巍,寧波國家高新區(新材料科技城)招商局副局長樓浩東,寧波國家高新區(新材料科技城)公安分局交警大隊副大隊長張雷波等。
更甚者,在寧波大街上,處處可見“Hellobike停車點”,我去~對當地居民來講,這種白漆所帶來的“廣告”效果,估計比花上百萬元去央視打廣告效果都好,轉化率都高。而且,目前共享單車指定停車位,Hellobike在全國應該是獨一家。
當然,Hellobike也為當地民眾做了很多實際的優惠政策,比如:每個城市晚上11點—凌晨6點的夜間免費騎行;所有開放城市一個月城市測試期間的所有騎行收入,都將用于當地的交通公益事業,這誘惑大大的啊。
再回到前段時間我關于共享單車行業的討論:《趙宏民:共享單車行業90天內不可能結束戰斗》,我覺得Hellobike的發展,正好從側面證明了我的這個論調。當一線城市還沒有決出勝負的時候,二線城市的共享單車也已經如火如荼的運營了起來。
退一步講,即便是未來某個時刻,一線城市已然決出勝負,這些“單車巨頭”走向全國的時候,還要去和每個二線城市的“地頭蛇”去一個一個的競爭,在全國范圍由一、兩家霸占共享單車這個市場,或許,這個局面900天后可以有個定論。
文/趙宏民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