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縮水的康希諾
近日,在本月13日剛剛登陸科創板的疫苗創新型企業康希諾發布了上半年財報。財報顯示,康希諾上半年的營收狀況并不理想,仍舊處于虧損狀態。
作為國內首支“A+H”疫苗股,康希諾從2019年開始陸續在港交所和上海科創板上市。其在A股的發行價僅次于石頭科技,是A股史上發行價第二高的股票。而截止8月11日其在H股的累計漲幅也高達913.64%,可以說是目前最熱的一支疫苗股。
但它像其他大多數疫苗股一樣,面臨著盈利難題。
圖片來自Canva
缺乏產品商業化能力
財報顯示,上半年康希諾凈虧損1.02億元,同比增長46.65%,主要是因為企業持續進行疫苗的研發工作和臨床試驗,研發支出較高。據統計,上半年康希諾研發投入同比增長87.6%至1.08億元,預計未來還要投入9-12億元。
除了研發支出,康希諾的銷售開支增長幅度更高,今年上半年康希諾的銷售開支同比增長167.1%到450萬元,主要是因為康希諾上半年開始了MCV(腦膜炎球菌結合疫苗)在研疫苗的商業化準備。而商業化準備和轉型是康希諾目前一項非常必要的投入。
這是因為康希諾距今成立十一年,仍未有產品商業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其重研發輕商業,商業化人員明顯不足。據統計,截止2019年6月30日,康希諾共有員工369名,其中研發人員占了90%,商業化人員只占了2%。
而產品不能商業化就導致了它常年處于虧損的狀況,康希諾目前已累計虧損4.7億元,其研發支出也主要依靠股權融資。
雖然上市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它的研發支出問題,但并不能完全彌補它的虧損。而且康希諾表示,隨著現有研發項目陸續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公司在研發人員薪酬、耗用物料、儀器設備、檢驗測試等方面將進行持續性的投入,預期未來仍存在累積未彌補虧損并將持續虧損。
現在虧損并預計仍將持續虧損,其營收可謂十分艱難和慘淡,但股市仍對其抱有希望,這源于其在研的新冠病毒疫苗。
疫苗熱度催高市值
目前,康希諾正為13個疾病領域研發16種在研疫苗。其中預防腦膜炎球菌感染及埃博拉病毒的3種疫苗產品臨近商業化,還有7種在研疫苗處于臨床試驗階段或臨床試驗申請階段,6種臨床前在研疫苗,其中包括和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院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聯合開發的新冠病毒疫苗。
(圖片來自于康希諾財報)
而正是因為其在研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康希諾受到股市的狂熱追捧,即使上半年盈利狀況不理想,康希諾的港股市值仍然接近500億。
面對市場的狂熱,康希諾曾發布了一份澄清報告,給股民們澆了一盆冷水。報告中明確說明,“Ad5-nCoV(康希諾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須經臨床研究證實,我們無法保證我們將能最終成功開發或商業化Ad5-nCoV。”
即使如此,康希諾的股價仍居高不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技術實現的可行性較大。
從疫苗研發技術上來說,Ad5-nCoV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構建,以復制缺陷型人源5型腺病毒為載體,可表達新冠抗S抗原,預防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而其基于的腺病毒載體技術,此前已成功用于研發埃博拉疫苗,從安全性和有效性上來看表現優異。
而疫苗的研發本就充滿不確定性,康希諾能否成功研發這件事還需要打上問號,即使排除掉研發失敗的可能,康希諾的新冠病毒疫苗能比其他對手率先進入市場的幾率也不大。
Ad5-nCoV最為關鍵的Ⅲ期試驗尚未入組,財報中也沒有披露Ⅱ期臨床試驗研究數據。目前國內的疫情基本已得到控制,康希諾能否趕在市場需求完全消失之前推出Ad5-nCoV,情況不容樂觀。
而且除了要跑贏市場需求消失的速度之外,康希諾還需要與全球范圍內眾多實力強勁的對手賽跑。
賽跑:拿冠軍的概率非常小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透露,目前全球已有29個疫苗進入臨床試驗,138個疫苗處于臨床前研究。來自于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有6種疫苗已經進入三期臨床試驗階段,其中有3種來自于中國。
其中,科興控股研發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克爾來福”8月在西爪哇省萬隆市啟動三期臨床入組工作,并預計8月底前投入試生產,將形成年產3億劑次以上的產能。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也表示,其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很大可能在今年年底上市。
相比已經進入Ⅲ期臨床試驗階段的國內疫苗企業,康希諾不僅進度慢了,企業規模和產品商業化方面都有所不敵。
而放眼全球,康希諾的技術優勢也不再突出。美國Moderna公司先后在三四月份采用mRNA技術平臺研發新冠病毒疫苗,相比康希諾的腺病毒疫苗,mRNA疫苗生產工藝更為簡化,研發速度也更快。
在團隊規模、研發速度上都不敵對手,加上新冠病毒疫苗被定位為公共產品,盈利空間有限,康希諾要靠新冠病毒疫苗實現盈利的可能性并不高,加上其研發投入,康希諾下半年可能仍會處于虧損的狀態。
不過,雖然康希諾的新冠病毒疫苗目前情況不太樂觀,但其它疫苗在市場中的前景仍備受行業看好,主要是因為它在研的其它疫苗產品具有很好的商業前景。
商業前景漸明朗
目前國內還沒有預防A群和C群腦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疫苗,而康希諾生物旗下的兩款產品:腦膜炎球菌結合疫苗MCV4及MCV2疫苗已報產,且MCV4被納入優先審批,目前已完成廠房及工藝驗證,預計2020年獲批。
東興證券曾作出估計,這兩款產品均可在今年實現上市,并稱其MCV2疫苗為潛在中國最佳疫苗,MCV4疫苗為潛在中國首創疫苗。
而且康希諾與輝瑞簽署了MCV4推廣服務協議,產品一旦獲批,將由輝瑞負責產品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學術推廣工作,其商業化前景明朗,也將對康希諾的營收作為貢獻。
除此之外,隨著它的疫苗產業化基地落成,康希諾也可實現埃博拉疫苗量產,增加公司的營收。
基于上述兩款疫苗的商業前景,國內多家證券公司都對康希諾的前景持看好態度。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康希諾在研管線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且其生產線靈活性較低、維護成本較高,研發支出仍不容小覷,這兩款疫苗商業化帶來的營收能否覆蓋研發支出還是個疑問。
總的來說,短期內康希諾除了需要解決產品盈利、疫苗研發風險的問題之外,還要在新冠疫苗研發實力略遜于對手的情況下,給股民一個很好的交代,以確保其在股市中的穩定,從而繼續為其研發供血。
而如果康希諾的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失敗,或者無法帶來盈利,那其腦膜炎疫苗和埃博拉疫苗就是其安撫股市的穩定劑,但錯過疫情的熱度,其股價回落在所難免。
另一方面,康希諾和輝瑞的合作只能解決一時的產品商業化問題,如果康希諾要想保證長期健康的發展,不能只靠股市融資,自身產品的盈利能力必須要有。打造自己的商業化團隊,提高產品商業化能力是目前康希諾需要認真考慮的一個問題。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