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圈流行被借勢,盤點那些年被借勢的品牌們!
1月9日看到一篇文章《請問:你把這個logo設計成這樣!一點資訊怎么看?》說的是鏈家金融推出了新的LOGO,從LOGO圖形標上看,這不就是這一年廣告鋪天蓋地的一點資訊嗎?要是不看文章,單看LOGO還以為一點資訊推出金融業務了呢?
為什么會有網友發問,也是因為一點資訊在2016年在線上線下進行的那輪大規模品牌推廣受到了廣泛好評,品牌認知度大幅提升。那個藍色方框中的“1.”LOGO,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近日上線的鏈家的金融品牌,則是直接把“1”的勾去掉了、變粗了、位置稍微變化了一下,應該是代表小寫的“L”吧。
之前一點資訊的營銷比較強勢,在用戶心智中已經深深植入了那個圖形LOGO,導致鏈家品牌LOGO一發布就變成了借勢、模仿、抄襲之嫌。
不過,類似這種被借勢的品牌還有很多,也有不少新品牌樂于借勢強勢品牌名稱、LOGO,因為這樣更容易引發關注。
簡單梳理幾類:
第一類:圖形LOGO
圖形LOGO被借勢是因為從視覺上最容易引發大家關注,圖形是傳播的重點,也容易產生錯覺,甚至會讓用戶產生此品牌與被借勢品牌是同等水平的錯覺。
舉例1:“一點資訊”被借勢
鏈家旗下金融品牌發布新LOGO,圖形標與一點資訊類似。
舉例2:“優衣庫”被借勢
名創優品的LOGO很像優衣庫,不過大家看到就會知道這家店與日本有關系,這也是品牌方的借勢策略。
第二類:卡通形象同系列
這一點上在中國的互聯網還是蠻有趣的,你會發現電商界、旅行界都是動物園了。這樣卡通圖形LOGO相似形成了同類型用戶的可聯想、易傳播的效應。
舉例:“天貓”被借勢
在電商界,之前都是叫卓越、當當、淘寶這樣的名字,直到淘寶商城改名天貓之后,推出了一只性感的貓,之后就發現京東改了LOGO變成了機器狗、蘇寧變成了獅子、國美在線變成了老虎。
第三類:品牌名近似
名字近似的案例有很多,尤其在同一行業,這樣比較容易推廣,比如“攜程與同程”、“去哪兒與去啊”等,雖然去啊現在改名了飛豬,但在當時推出去啊時,真是因為簡單的一個借勢,名噪一時。
舉例:“去哪兒”被借勢
淘寶旅行更名為“去啊”,因為一句“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啊”瞬間刷屏,去哪兒網迅速回應:人生的行動不只是魯莽的“去啊”,沉著冷靜的選擇“去哪兒”,才是一種成熟態度!之后引爆整個互聯網行業的借勢,堪稱經典案例。
三類品牌LOGO及名稱借勢的玩法包括“圖形LOGO、卡通形象同系列、品牌名近似”,被借勢的品牌們很多可能都覺得心理不爽,怎么好好做的市場聲量、影響力、知名度,咋就被XXX給拿了去呢?其實嚴格意義不能說是“借”,借是要還的,而拿去用,改改變成自己的就不用換了。
不過被借勢的品牌也不必不開心,你比如說大家拿天貓的“貓”來調戲,或者用個“機器狗”引發關注,再比如剛剛發生的那個鏈家模仿一點資訊圖形標的感覺。一方面說明天貓、一點資訊們的知名度足夠強大,不知名誰會關注、誰會模仿呢?另一方面在引發話題事件上,此類借勢與被借勢是一種話題戰的方法。
這個事件就評論到這里,話說如果我是一點資訊的老板,要不然也順勢推出一個一點資訊金融業務來,那豈不是有趣了。
魏家東,品牌營銷專家,《數字營銷戰役》、《借勢》作者,WeMedia成員,2014年度最佳自媒體人,2015年度自媒體三劍客,2015鳳凰一點年度最佳自媒體。轉載自:魏家東公眾號,ID:weijiadong2013或搜索“魏家東”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