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百科網站,堆滿了你想問又不敢問的問題
Wikihow網站——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百科全書”,它存在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有能力學習做任何事。
可以說人類腦洞的下限,就是它解決問題的上限。
Wikihow一個神奇的多人互動平臺
Wikihow是由一個美國加州帕洛阿爾托約的團隊,在運營維護的百科指南網站,等于一個輕量級的維基百科(無需翻墻)。在這個平臺上,全球網友都可以參與編輯和上傳文章。
雖然是“多人運動”,但Wikihow上的文章質量十分精良,因為“上面的文章平均會被23個人編輯,并經過16個人的評審”。
而且有這個標示的文章,都經過了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審查把關,“如果你在一篇醫學文章中看到了綠色對號,那就說明它的某個版本經過了真正醫生的評審。”
Wikihow畫風如此沙雕,與在座的每一位地球人都脫不了干系
正因為地球上的誰都可以在上面進行編輯,于是奇怪的內容也隨之增加了。
有人的好奇突破天際,直沖宇宙。
也有人更關心眼前的一方天地。
總的來說,在Wikihow上,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問題多。
特別是平常那些難以啟齒的困惑,在這里都可以得到充分細致的解答。
比如小編的一個母單朋友(真的有這個朋友)一直疑惑的問題:接吻時手到底應該放在哪?
在小編反復學習理論知識后,了解到接吻時手可以這樣放。
輕輕放在腰上;
也可以握住彼此的雙手;
或者就直接捧著對方的小臉;
但如果你想要更親近一點,也可以放在對方后面的褲兜里。(啊這……)
這個也分國情啦,就中國含蓄的傳統來說,如果實在不知道接吻時雙手該怎么擺,可以試試把兩手根部疊在一起快速旋轉形成花一樣的形狀,這種手勢學名叫“搖花手”。
親親畢竟是兩個人的事情,不管你理論知識學得多滾瓜爛熟,主要還以對方的意愿為主,切記生搬硬套,憑著感覺走就行了。
最最重要的是,不要被別人逼你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尊重對方的意愿,也要傾聽自己的想法!
如各位觀眾老爺所見,Wikihow上再稀碎日常的問題,都會有熱心網友進行嚴謹認真的科普,連那些各行各業的專家們也逐漸混入其中,導致整個平臺上彌漫著一本正經地瞎科普感。
越來越沙雕的平臺,與每一位專家也脫不了干系
你心目中的專家號:
實際上Wikihow的專家號:
以及關于如何在成雙成對的情人節里,讓單身的自己變得快樂:
專家的意見其中一條是:“或許你可以跟狗待在一起試試?”
總而言之,這里的專家就像你親切的老娘舅,永遠打開胸懷,傾聽并解決你小腦袋瓜里的困惑。
但還有一些問題,超越種族,超越文化,為人們所疑惑,所以大家選擇聚在Wikihow上,期待能討論出一個結果。
還有以下這個假裝系列的問題,社恐用了都說好,不管是請假還是翹班,學會了就能受益終生,快樂無邊。
連問題的配圖們也很有“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Wikihow不止是問題有料,連配圖也很獨特。據說這些配圖還是團隊精心制作,雖然圖片質量并不粗糙吧,但是搭配上問題,總有一種說不出的微妙的錯位感。
問題:如何去月球;配圖:用3個熱氣球去?
國外網友也熱愛整活,于是他們專門在Reddit上開了一個版塊,把Wikihow上的圖片重新配上標題,做成了表情包。
01 如何為你不打疫苗的孩子慶祝五歲的生日
02 如何在法庭上為美杜莎辯護
03 如何懲罰那個毀了你生活的人
04 如何快速給你的狗剪指甲
最后一滴
拋開奇妙的畫風不說,Wikihow作為一個百科網站,內容真的很全很細致,只有你想不到的內容,沒有你搜不到的。
它既能給你一些實際可操作的指導建議,比如“如何做好一碗燕麥粥”,也可以為你的一些瘋狂想法,盡量找到有法可參考的路徑。
最棒的就是,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你的每一個想法都被認真對待,而不會有惡意譏諷的內容出現。那些無法向父母開口的疑惑,在Wikihow上都可以找到答案。
雖然有些問題的確過于“奇妙”,
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所以沒有誰天生就會系鞋帶,也沒有誰天生就知道如何機敏地在人際關系中周旋,就像爸爸媽媽也不是天生就是爸爸媽媽一樣。
所以WIkihow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免除了一些生而為人的尷尬。
最重要的是,它告訴你,那些生命里難捱的時刻,你不是一個人。
數英原創內容,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 數英DIGITALING (ID: digitaling)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