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圍破局,聚劃算還有故事可說嗎?
自去年拼多多掀起的渠道下沉大戰,已經進入了競爭的下半場。我們可以看到不少電商平臺縱然強勢切入,但最終的結果往往不盡人意。要么是產品價格高,補貼能力有限,競爭能力也有限,要么是打造品牌的能力不夠,讓不夠好的產品影響了消費者的體驗,反而形成了不好的用戶口碑。再就是流量能力不足,沒有辦法實現補貼和推廣的價值平衡,讓補貼形同虛設。
無論是下沉市場,還是百億補貼,投資人和用戶熱情已經稍顯冷卻。
在拼多多發布2020年Q2財報中,營收和GMV增幅持續跌至兩位數的58%,核心財務數據相比之前始終三位數往上的增幅顯得十分暗淡。高增長不再,但虧損卻并未停止,與此同時GMV的增幅也掉至兩位數。
而反觀阿里,總收入同比增長34%,達到1537.5億元;凈利潤更是實現翻倍,從去年同期的191.2億元增至475.9億元。到9月3日,阿里巴巴股價收盤于284.2港元,市值達到6.1萬億港元。騰訊為5.12萬億港元,落后近1萬億港元,約1300億美元——相當于3個百度。
可以看出在過去一年的膠著狀態之下,市場環境格局始終在變化,即便到今天,縱然表面風光有所減弱,也抵擋不住拼多多在下沉市場的入侵速度;而對于阿里系即使依然穩健,但依然面臨虎視眈眈的對手;作為去年被拿出來對抗競爭對手的一把利劍,聚劃算被合圍的這一年,是否還有新故事可說?
集大牌,捧新銳,抓新客
對于阿里而言,電商是核心,但決不止步于尋常。
對于依靠傳統電商起家的阿里,如今也不斷在改良自己的電商結構,更加多元的布局,讓阿里在電商領域的布局更加完善。
而聚劃算從去年開始就成為阿里的沙盤演兵場,在全新的時代找到全新的玩法,是聚劃算十年重啟后的一個艱巨使命。價格力依舊是電商競爭的核心,今年多個電商的百億補貼玩法,給價格戰賦予了全新的意義。百億補貼通過補貼來獲得超高的性價比,從而推動消費者對產品的自傳播、社交傳播,本質上是把品牌費用推廣的形式補貼給了用戶,同時也隔絕了很多偽劣產品的生存空間。
因為補貼后的大牌價格和普通產品價格在對比下來之后都有很大的競爭力,但在品質上則不可同日而語。用這種補貼的方式讓消費者能夠本,或者說品牌好貨,是這個模式最大的共享,當消費者形成品牌消費的習慣之后,整個行業和產品的升級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雖然同在做百億補貼,但在市場環境下,阿里走的更多是長線帶動品牌獲客以及正品價格力擊穿,而其他競爭對手部分更關注短期流量的收割,俗稱割韭菜。對于聚劃算來說,業務中營銷創新僅僅是形式,在核心底色方面的堅持還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以價格為矛擊穿市場,以品牌為基抓住新客,以補貼扶持助力商家”形成一個三方共贏的局面,這也和市面上其他百億補貼單線拼流量拼價格形成了比對。
而一年之后的99劃算節,定位和目標依然是全面實現補貼和資源的加碼,以最大力度的營銷投入,最大力度的流量支持,徹底夯實平臺價格上的巨大優勢,成為全網價格對手。今年“99劃算節”的聚風行動中,聚劃算明確提出了關鍵承諾,一個是百億補貼持續加碼,一個則是對商家爆款的流量扶持不設上限,孵化過萬新品牌,拉動更多90后年輕用戶。
用戶,品牌,商家一個都不能少,聚劃算的野心可見一斑。
新玩法,新賽道,新野心
今年回看財報還發現,阿里首次公布了帶貨主播的成績——過去一年,淘寶直播上誕生了177位帶貨超過1億元的主播,其中商家直播的占比超過淘寶直播成交的6成。
不過,直播只是其中一個工具。對于阿里電商業務來說,其背后不僅有諸多中小商家,有整個阿里經濟體提供的供應鏈、金融、物流服務,以及為工廠、商家提供全鏈路的數字化服務,這對于缺乏生態的競爭對手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優勢。
同時還能看到京東,拼多多其實都啟動了直播計劃,京東618的明星矩陣,拼多多的村播計劃,更別提快手抖音這類天然優勢的短視頻平臺,也在今年逐步孵化出很多成功的商業直播。
在此背景下,聚劃算也開始全面進入并升級直播電商的玩法,打造了直播合伙人模式,劉濤劉一刀就是在這個模式之下孵化出來第一個成功的案例。到今年99,聚劃算更是配合江蘇衛視這樣的傳統媒體曝光和流量注入,形成一套更為多元化的直播電商玩法,以一個商家自播+頭部主播+明星直播的全新聯播矩陣
讓商家能夠不僅有流量還能有聲量,實現一個銷售和品宣的雙贏。不僅授人以魚把貨賣出去,而且還要授人以漁,把用戶和品牌留下來。最終讓大家看到一個全新的電商模式,為新的十年樹立一個全新的零售標桿。
其次,我們也關注到新客戶的競爭成為未來競爭的關鍵,現在的年輕人在消費理念上遠遠領先前輩,盡管在消費能力上有所不足,但在品牌要求上毫不含糊。這恰恰和聚劃算主打的百億補貼和品牌戰略不謀而合,低價買品牌,是聚劃算今年的首要目標,不做無謂的價格力比對,而是看到大家需要什么。
更為重要的是,在聚劃算的推動和背書下,很多新品牌的崛起變得容易,形成一個正向的滾動增長。在最近的一年,有上萬個品牌從聚劃算平臺崛起,而在未來,聚劃算還要把這個扶持的目標擴大數倍,扶持數萬全新品牌給年輕的消費者認識,形成一個良好的新品牌氛圍。同時也會吸引更多的新用戶聚集,更多的新品可以更低成本的崛起,讓平臺極具創新力和消費力,從而引領整個行業的品牌化升級。
在全新的零售電商場景下,樹立全新的規則和玩法,不僅是為行業輸血,更是為行業換血,借時代變遷完成行業升級,不得不說是一個野心勃勃的目標。
聚劃算的新歸宿
2019年618大戰,天貓拿下了618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聚劃算拉動天貓618超三分之一的成交量。去年的天貓雙11上,聚劃算誕生了31個過億單品,1064個千萬爆款單品。
這一年不僅帶動了電動牙刷、便攜沖牙器、筋膜槍、單人小火鍋、無糖飲料、洗托一體機等新消費趨勢爆款;同時鐘薛高、三頓半、完美日記、花西子,一大堆新品牌也乘勢而上。這是完全不同的消費場景,也是完全不同的品牌文化,新時代下零售的一個全新進化,不管是消費者還是品牌廠商,要的都是“紅”,而聚劃算想做的,正是“捧紅”這些產品。
從流量向轉型品牌向,從銷量向轉型爆款向,這是社交時代最有意思的一個變化,當競爭對手還在收割低質流量,犧牲底層商家利益追求GMV提升之時,聚劃算已經把重點放在了如何帶領中腰部商家上行。
最為重要的是,聚劃算帶動的全新下沉市場消費能力的爆發,拉平了一二線城市和低線城市的差距,聚劃算商家運營總經理陳浩表示“我們盤點聚劃算數據發現,最受下沉市場青睞的爆款中,有70%竟然拉取不到同比數據。”
品牌誰都想做,拼多多從2018年開始就啟動新品牌計劃,期望帶動產業帶上行,與此同時京東的新國品計劃也將眼光放在了優質國貨上,而聚劃算面臨這個情況下已經快人一步,下沉市場的小鎮青年追逐的爆款中,有七成是近一年發布的新品和聚劃算品牌定制款,這一比例與一二線城市已無甚區別。而這種下沉和拉齊,可以說是互聯網帶給我們最大的價值,那就是“平等”。
如今看來,在拼多多掀起的這場渠道下沉的大戰中,已經進入了競爭的下半場。三家電商平臺的打法逐步走向三岔口。暫且拋開輸贏來看,三家未來競爭的戰場已經不僅僅是電商,更是趨向多元化的領域。
聚劃算合圍破局的一年,雖然在各賽道都有競爭對手,但依然沒有停下腳步。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