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養生新姿勢!桂格×潘高壽“稀”式滋補很靠譜
在當代年輕消費群體中,流行著“啤酒加枸杞,可樂加黨參”的朋克養生方式,這屆年輕人一邊作死一邊自救,他們既追逐潮流又養生保命的行為給不少品牌提供了新思路。
最近,百事旗下桂格燕麥和廣藥集團旗下中華老字號品牌潘高壽進行了一場“國潮+藥食”跨界合作,二者聯合打造融合現代健康概念與國潮文化的燕麥新產品,解鎖全新國潮養生方式。
基于對年輕人養生潮流的最新趨勢洞察,桂格與潘高壽將傳統滋補古方和現代工藝結合,推出兩款養生健康食品,不僅跨界共創營養燕麥稀新賽道,還順應不同人群的精細化需求,契合現代人的保健養生之道。
一
藥食跨界創新 國潮養生正當時
這場特別的藥食跨界并非一時興起,桂格與潘高壽推出健康食品是符合消費者需求的,而且二者長處互補,合作能夠充分放大品牌勢能。
疫情發生后,中醫藥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中醫藥產品和文化都越來越得到國內外的認可,潘高壽作為中華老字號品牌,有實力有口碑,愿意創新實現“中藥時尚化”,給跨界合作鋪墊了基礎。
桂格和潘高壽的強強聯合,是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為中國消費者推出順應趨勢的營養健康產品,廣藥集團在制藥領域的影響力和百事在食品界的強大實力都推動著合作順利進行。
另外,人們的健康需求和健康意識日益提升,健康的生活方式越來越重要,桂格和潘高壽抓住消費者的養生需求,融合中醫藥國粹文化,這種國潮養生概念容易激起用戶興趣和嘗試。
國潮養生可以看作朋克養生的升級版,同樣是年輕人喜愛的潮流趨勢與養生方式結合,國潮養生比朋克養生更溫和,把盛行的國潮拓展到養生健康領域也是種新鮮混搭。
朋克養生說實話就是“又當又立”,想折騰又“怕死”,于是熬最長的夜,用最貴的眼霜,因為養生聽起來屬于中年人,所以年輕人非要給養生加上具有年輕感的潮流特色,但是朋克過于硬核且未必有效,國潮養生更有養生效果。
桂格在健康食品的創新和開發方面有著獨特優勢,這次跨界潘高壽是汲取并發揚中醫藥文化,洞悉國內消費者的養生需求,通過藥食新產品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營養需求。
把傳統養生文化和現代健康飲食風尚結合,桂格用國潮養生詮釋了養生新定義,切中年輕人的亞健康痛點,也迎合了他們嘗鮮、獵奇的興趣點。
二
多元營養新品 瞄準需求送關懷
桂格與潘高壽聯合打造了首款中國營養燕麥稀,在健康飲食風潮中開辟了新賽道,塑造自身差異化優勢,避免同其他品牌正面廝殺,為新品制造良好曝光環境。
猴頭菇燕麥稀和阿膠燕麥稀兩款新品,是品牌圍繞不同人群需求打造、具有不同養生效果的健康食品,傳統古方與現代工藝碰撞出中西合璧的新潮流。
其中猴頭菇燕麥稀主打養生滋補,采用傳統猴頭菇養生配方,搭配高纖燕麥,內含茯苓、砂仁、橘皮等養生好物,真材實料吃得到,給消費者送上溫暖關懷。
猴頭菇有“山珍猴頭、海味燕窩”之稱,不僅富含蛋白質、礦物質等能增強機體免疫力,還具有健胃消食功效,對于容易飲食不規律的年輕人來說,猴頭菇燕麥稀正好符合他們需要。
阿膠燕麥稀對應女性的養生美顏需求,科學配比加上專家配方,正宗傳統的阿膠成分和高纖維燕麥混合,味道好吃又方便,既能美顏又有保健效果,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年輕消費者注重飲食養生,也相信現代營養學,桂格和潘高壽將傳統養生古方和現代科學良好結合,打造出精細劃分養生功效的燕麥新產品,適合早起困難、小餓小困等生活場景,為消費者隨時補充營養提供便利。
總的來看,兩款藥食跨界產品的優勢是,在健康美味的基礎上,還有針對用戶不同需求的多元化營養功能,有食補的功效又沒有食補復雜的工序,正好符合年輕人追求便利、高效的偏好。
三
養生潮流為品牌提供突破點
其實,養生早就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了,據數據統計,90后使用保健品頻率占比中偶爾使用和一直使用的占比高達69.8%,這屆年輕人怕死惜命,營養保健品成了最好的心靈慰藉。
在年輕群體中掀起的養生風,有比較硬核的朋克養生,也有像桂格和潘高壽這樣的國潮養生,還有之前上過熱搜的海底撈門口泡腳養生,排隊養生兩不誤。
在年輕人養生需求催生的新養生市場上,傳統滋補藥企和休閑零食品牌都積極入局,養生滋補產品也呈現零食化、便利化趨勢。
養生潮流讓不少品牌看到了轉機,常規的低脂低熱量食品已經無法滿足用戶需求,如何賦予健康食品更多營養,為養生文化添加潮流氣質,成了品牌尋求的突破點。
比如百年老字號北京同仁堂,將中藥養生文化和潮流咖啡文化結合,打出中藥咖啡的招牌,既符合年輕人的健康需求,又以中藥咖啡的混搭創新打造養生新潮流,讓一個上百歲的老品牌借此年輕化轉型,俘獲更多年輕人的好感。
還有王老吉,也嘗試了“養生奶茶”,用養生配方調制年輕人喜好的奶茶、鮮果茶等等,產品不局限于主打的涼茶,養生的同時還兼顧了顏值,刷新消費者對品牌的固有印象。
所以,也可以說因為消費群體的年輕化,養生滋補產品在產品概念、包裝、營銷上跟著年輕化、創新化,單純的養生概念未必能夠吸引年輕人,與潮流風尚結合會更對年輕群體的胃口。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