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公益日發力“線下傳播”了!
相信很多人還記得刷爆朋友圈的“小朋友畫廊”事件,彼時,即使不是互聯網或公關廣告人也被打動,紛紛“一元購畫”并分享到朋友圈展現愛心。
《小朋友畫廊》算是99公益日最廣為人知的一個線上傳播案例,也是“公益廣告出圈”的標志性案例。在此之前,公益廣告一直面臨著如何擺脫苦情牌、讓公益傳播出圈及提升志愿者待遇的三大難題。
而出圈,是這三大難題當中最為核心的關鍵。
在小朋友畫廊之后,騰訊99公益爆款案例頻出,包括《一元錢》、《天使投資人》等項目都備受好評,廣為傳播。但大部分人應該都發現了,這些案例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在線上刷屏,通過支付通道直接募捐。
但在最近兩年,這種傳播模式有了一些改變,99公益日開始大開大合、線上與線下結合的進行宣傳,不僅在很早就推出了線上線下融合的企業配捐玩法,還在18年承包了整個北上廣深的機場廣告,99公益日線下傳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配捐裂變”—— 線上爆款頻出的基因
2007年騰訊基金會成立,在成立之初,它與傳統的公益機構沒有任何區別,別人建小學它也建小學,別人捐衣服它也捐衣服。
2008年汶川地震時,震區許多QQ的活躍用戶大量掉線,QQ團隊緊急上線了尋人、祈福以及籌款項目,沒想到的是,7天時間,籌款金額就突破了2300萬元。這個重要突破給了騰訊公益團隊兩點啟發:
一是要探索一條將互聯網核心能力與公益相結合的發展路徑。
二是要打造“人人可公益”的互聯網公益模式。
如果用互聯網思維拆解一下“人人可公益”的理念又會發現三個核心要義:
一是人人都要知道,那傳播力度就一定要足量、夠狠、不遺余力。
二是人人都方便捐,不要繁瑣的注冊流程,不要復雜的綁定程序,短平快的一鍵可捐。
三是“人人”,即運用互聯網的屬性和能力,在人人知道、人人可捐的基礎上,聯動更多人、更多力量和資源,做到“真·人人可公益”。
2015年,騰訊首屆99公益日啟動,它的基石“配捐制度”恰好符合以上三要義。
所謂配捐制度是指,通過99公益日發布的項目,網友捐款之后,騰訊和配捐的愛心企業會按照事先約定的比例配比捐款。比如,網友捐1塊,騰訊和愛心企業配比分別是1:1和1:2的話,那么網友捐完1塊,騰訊和愛心企業會同時捐款1塊和2塊,項目可以得到4塊的捐款。
“配捐制度”的根源是聯動和裂變,類似拼多多通過社交分享,紅包裂變的玩法。在公益領域,這種玩法仍然有用和有效。
不出意料,首屆騰訊99公益日活動一經推出便大獲成功,捐款金額高達1.279億元,也撬動了更多企業和機構主動與騰訊公益團隊合作。緊接著,騰訊團隊順勢又策劃了“小朋友畫廊”等一系列極具傳播力的公益項目。
影響力+口碑等于成功的品牌破圈蓄水池,99公益日不僅重新塑造了公益玩法也由此拉高了整個行業的傳播勢能。最重要的是,它為整個公益廣告破圈開了頭,小朋友畫廊之后不僅不少公益活動開始有了起色,企業也開始通過公益活動進行品牌宣傳。
線上線下結合—— “公益出圈”的新戰場
不過,大家也應該發現了,99公益日“破圈”大部分案例主要影響和輻射的依然是線上群體,圍繞著微信生態傳播,離真正“出圈”還遠。于是,本著“人人可公益”的理念,今年的騰訊99公益日盯上了輻射范圍更加去中心化的線下廣告---電梯媒體。
今年,騰訊公益攜手阿雅、李斯丹妮等明星推出的99公益日廣告已經出現在了全國各大電梯間,新潮傳媒是這次99公益廣告線下傳播渠道的合作伙伴之一。
原因不難理解,在互聯網圈混跡太久會有一個錯覺,認為現在是線上廣告的天下,線下廣告已經沒落了,但數據告訴我們不是這樣的。
CTR媒介智訊發布的《2020年中國廣告市場及廣告主營銷趨勢報告》顯示,廣告主對戶外曝光類廣告也表現出積極的投放傾向。而在戶外廣告中,廣告主對樓宇電梯廣告的投放預算增長比例超過30%。
就算在因疫情影響,整個廣告市場持續下滑的當下,電梯媒體依然保持著強勁增量。數據顯示,根據艾瑞對中國樓宇電梯的規模預測,梯媒在2020年之后還能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率。
與傳統的商務樓宇廣告不同,新的電梯媒體趨勢是聚焦更細分的:住宅廣告以及電梯智慧屏幕。
住宅是以“區域”為單位,并非“標簽”,所以它是一種可以廣泛溝通受眾的“大眾媒介”。這種獨特的優勢可以規避“信息孤島”這一線上傳播弊端,降低信息壁壘的出現概率,進而提升廣告營銷兩個重要指標,即信息到達率和價值鏈整合。
就像新潮傳媒新的品牌口號說的那樣“廣告投新潮,全家都看到”。全家意味著不管是年齡上的老中青,還是不同興趣的人群都能被囊括其中。
另外,新潮傳媒利用103座城市的60萬部電梯智慧屏,覆蓋2億中產家庭人群的流量入口,并根據區域屬性和AI、5G等新技術,在傳統屏幕基礎上迭代了電梯智慧屏,其實也是一種精細化運營方式。
因為在區域單位中盡管可以實現大規模人群覆蓋,但是ROI很難被直觀的展現出來。而通過大數據細分出人群標簽,可以根據廣告的不同內容類型優化溝通和呈現效果,協助騰訊99公益日達到“人人可公益”的理想藍圖。
2016年,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理事胡廣華在接受我們的采訪時說,“公益是一個墾荒地”。這句話讓我們印象深刻,尤其是當時壹基金和紅十字出現輿論危機后,公益圈的發展更是阻礙重重。
不過,隨著2017年騰訊99公益日IP的成功推出,我們發現原來的墾荒地已經開始有了“萌芽”。如今,公益行業仍然在不斷嘗試新玩法,或許,有一天他們會在線下找到另一個蓬勃發展的機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