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物APP這支廣告,真的很有毒...
近幾年,毒APP橫空出世,憑借著專業鑒別和正規賣貨集于一體的獨特產品模式,打造了國內主流Sneaker互動社區,一躍成為鞋圈潮流風向標,備受年輕人的喜愛。
在2020年的第一天,這個新潮流電商平臺毒App宣布正式更名為“得物App”,向用戶呈現更清晰的品牌服務指向,同時也賦予了更深層的品牌理念,可以說是一次全新的品牌升級。
或許由于疫情的緣故,在距離「毒」改名「得物」的大半年后,得物APP的營銷動作才姍姍來遲。
為了讓老用戶適應新名稱,以及加強新用戶對品牌的認知,得物APP近期推出了一系列的宣傳動作,緊扣毒和潮流兩個關鍵詞,傳達全新的品牌主張。
作為品牌更名后的第一彈宣傳,得物選擇了簡單粗暴的洗腦方式,制作了一支很有“毒”的TVC......
一、各路大神重現經典名場面,魔性演繹「得物就是毒」
得物的品牌新名稱,其實是取自毒的拆解拼音,寓意是旨在幫助用戶得到、了解、獲取、交流美好事物 。
為了讓用戶將新名稱和舊名稱聯系起來,得物從“得物-毒 (de wu du)”的發音關聯為切入點,攜手各路大神搭建了大量dududu音效的場景,達到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洗腦效果,讓已有用戶建立起“得物就是毒App”的認知。
有意思的是,得物選擇了模仿大家耳熟能詳的名人角色,把廣告做出了大型cosplay秀的即視感,以假亂真,制造了高能的笑點。
葛優教學
葛優化身外國友人的語文老師,不管教多少遍得物的讀法,學生們總是讀成毒......
李小龍打斗
眾所周知,李小龍在出拳時會喊一聲。得物將這句標志性的喊聲改成了de wu,接連發招時就成了du du du.......
許文強諜戰
在風起云涌的上海灘街頭,許文強和同志交接暗號,上聯得物,下聯毒。
穆桂英掛帥
在京劇表演里,敲鑼打鼓的聲音“咚咚鏘”,也有可能是“毒毒鏘”。
一休參禪
得物改編《聰明的一休》動畫片兒歌,將歌詞變成了de wu de wu, 配合敲擊木魚的聲音,毒毒毒.......
史泰龍槍戰
得物在廣告中重現經典名場面,將得物和毒的發音關聯展現得淋漓盡致,使dududu的音效場景更具記憶點。
通過七個經典橋段的反復循環,傳遞了“得物就是毒”的slogan,大大降低了與用戶的溝通成本。
看完廣告后,一旦提及得物,用戶的腦海里自然就會聯想到毒了。
二、洞察Z世代用戶畫像,以潮流大片傳達品牌定位
在向用戶告知“得物就是毒”后,緊接著,得物發布了第二條短片,表達品牌的全新定位及理念價值。
第二支短片打造了六個與潮流有關的場景,夸張演繹潮流的裝扮或潮物在人群中備受追捧的情景。
從中引出了得物打造聚集年輕人潮流生活社區的品牌目標,向用戶展示了得物在品類層面的豐富性,不再局限于鞋類,還包括手辦、潮流搭配等多品類的產品,反映了得物平臺定位的升級,彰顯了全新的品牌使命——給用戶提供一個獲取好物的潮流社區,也就是“有毒的運動 x 潮流 x 裝備”。
得物在更名后,借此短片向目標用戶群體對話,進一步鞏固已有用戶,以及拓寬年輕受眾圈層。
據艾瑞數據展示,得物的用戶主要集中95后和90后的人群,其中95后的用戶占比31.88%,是得物用戶的主要人群構成。
得物這支短片洞察了Z世代敢于追求自我、張揚個性的消費需求,通過潮流定位建立起與目標受眾群體的情感連接,有助于喚起用戶共鳴,提升品牌好感度和忠誠度。
三、得物APP更名的背后,全新的品牌傳播策略
從以上我們不難看出,在得物APP更名后,得物提煉了全新的品牌slogan,以及升級了品牌定位,拓寬受眾群體的愿景。
回顧這系列的營銷動作,得物第一步用一支沙雕洗腦的短片,強化了得物和毒的發音關聯,將“得物就是毒”的認知打入用戶的心智,維系舊名稱積淀的品牌資產,進一步豐富品牌建設。
第二步,得物發出了「在人潮中,做個潮人」的價值主張,聚攏目標受眾群體,表達出全新的品牌定位,彰顯品牌態度。
這兩支短片雖然風格各異,但兩者之間是相互遞進的關系,表現出得物APP更名后采取的全新傳播策略。
一般而言,品牌更換名稱,同時也伴隨著品牌進行服務升級、拓寬定位或業務轉型的需要。
在得物之前,毒APP在大眾的品牌印象中,是一個潮鞋鑒別平臺。而如今的得物,正在向突破潮鞋圈,擁抱潮流文化,尋求更多可能性的方向前進。
簡而言之,這兩支短片是得物品牌升級后的營銷初探索。
在未來,相信得物會以全新的面貌活躍在我們的眼前。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