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泡泡瑪特
配圖來自Canva
也許你沒聽過泡泡瑪特,但是你也許會在網絡上看到一個嘟嘟臉、藍眼睛的可愛女孩子玩偶MOLLY,當然同時一起出現的還有一個名詞——盲盒。
近幾年來,泡泡瑪特推出的MOLLY盲盒系列,突然在互聯網上火爆了起來,一時間喜歡潮流文化的各色青年,都被這款盲盒所“俘獲”,同時也幫助推出盲盒的泡泡瑪特實現了營收方面的三級跳,扭轉了以往的慘淡營生。
隨后,在國內風生水起的泡泡瑪特,也將盲盒生意做到了海外市場,試圖在海外市場再現國內神話。
擴張海外的機會和困難
泡泡瑪特將目光放在海外市場,自然是看中了海外潮流玩具市場突然興起卻又經久不衰的熱度。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全球潮玩市場規模在2015年時僅有87億美元,而2019年已經增長至198億美元,復合增速為22.8%,預計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48億美元,2019—2024年的復合增速有望達到17.7%。
這自然和全球潮流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以及越來越多的優質潮流玩具IP成功孵化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同樣是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指出,國內整體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63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20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4.6%,預期將在未來5年獲得29.8%的年復合增長率。這不禁讓人疑惑,國內市場的增速明顯超過了全球的水平,泡泡瑪特為何急于出海呢?
這是因為,國內潮流玩具市場的急速增長,使得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局,市場競爭也將以肉眼可見的程度變得激烈。泡泡瑪特在國內市場已經站穩了腳跟,而趕在其他玩家還沒有發力海外市場之前,提前布局搶占先機,將會幫助泡泡瑪特打好日后海外擴張的基礎。
當然,搶先布局也不能冒進,泡泡瑪特在出海戰略上也比較穩健。泡泡瑪特的出海戰略是從安全區向外輻射。通過市場調查找到比較適合自身調性的地區進行試點投放,在取得了一定成績之后繼續向別的地方輻射,從而進一步擴大海外版圖。
這種從安全區向外輻射的辦法自然比較穩妥,但是不論是何種方式的出海,都需要考慮到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就是出海之后的本地化問題。
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文化屬性,更何況潮流玩具領域的風向更是瞬息萬變,如何迎合不同地區的文化和潮流需求,用特色的盲盒產品打通不同的當地潮流文化,成了泡泡瑪特在出海的時候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畢竟,僅僅依靠打開盲盒時那一瞬間的快感,并不能保證泡泡瑪特在海外市場的長期發展。
盲盒經濟難長久
泡泡瑪特做的不只是盲盒經濟,更是通過盲盒販賣快感。
如果只是單純售賣潮流玩具,泡泡瑪特想要取得如今的成績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但是“潮玩+盲盒”的模式,卻幫助泡泡瑪特實現了營收層面的三級跳。
近幾年,盲盒的熱度突然飆升。在小紅書上關于盲盒的筆記超過7萬篇,其中關于MOLLY款盲盒的筆記就超過了3萬篇。在2019年下半年,百度搜索指數上關于盲盒的搜索熱度持續上升,連續三個月超過“芭比娃娃”的搜索次數。
另外,根據閑魚官方數據顯示,2019 年有超30萬人在閑魚上進行二手盲盒交易,每月盲盒類寶貝發布數量均較上年同期增長320%以上。而根據天貓官方數據顯示,在2019年“雙十一”期間,55000個龍家升Labubu(泡泡瑪特合作IP)迷你系列盲盒在9秒鐘就被搶購一空。
這種熱度反映在具體的層面,就是泡泡瑪特的營收和凈利都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
根據泡泡瑪特招股書數據顯示,在2017年—2019年,其營收分別為1.58億元、5.14億元、16.83億元,2018和2019年的營收增幅分別為225.4%、227.2%,連續兩年保持高速增長。同期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業績實現了爆發式增長。
如此看來,在國內通過盲盒經濟實現業績三級跳的泡泡瑪特,似乎在海外也可以借助盲盒經濟大展手腳。但是事情并不會這樣簡單,盲盒經濟的弊端也逐漸顯現。
盲盒之所以能夠興起,是因為在打開盒子之前,消費者的期待值會一直累加,在打開盒子的一瞬間期待值將會達到頂峰,隨后而來的只有兩種情況,失望和狂喜。狂喜的人想要繼續這種快樂,而失望的人自然想要翻盤。
說白了,開盲盒的過程就是一種賭博。
但這種通過盲盒販賣的快感,并不具有持久性,當消費者一時沖昏頭腦的快感逐漸消散時,依靠販賣快感而生的盲盒經濟,必然會受到影響。這種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費,但是卻并不穩定,而這種不穩定更是難以保證泡泡瑪特海外市場長期穩定的發展。
而如何將短期的快感轉換為消費者長期且持續的支持,進一步擴張海外市場,就需要泡泡瑪特好好下一番功夫了。
特有IP才是重點
于是,放眼海外的泡泡瑪特,想到了利用IP。
根據泡泡瑪特的招股書,目前泡泡瑪特共運營有85個IP,包括12個自有IP、22個獨家IP及51個非獨家IP。可以看出泡泡瑪特正在通過擴充IP內容,豐富產品種類,避免自己陷入只有一款熱銷IP的尷尬,加寬自己的護城河。
當然,這種多IP的運營,在泡泡瑪特前期的市場開拓階段將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采取這種辦法卻同樣存在弊端。
通過熱門的獨家IP可以拉動銷量,但是吸引用戶消費的點卻并不完全是泡泡瑪特本身,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合作的IP。于是泡泡瑪特的產品本身是否真的對消費者具有吸引力,就必須要打上一個問號了。
如果泡泡瑪特還想繼續通過IP的建設來拓寬海外市場,那么構建屬于自己特有的IP內容體系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其實當下的環境提供給泡泡瑪特一個很好的機會,當下的國潮復蘇讓中國文化在世界上再一次綻放光彩。不論是之前登上時裝周的李寧“悟道”系列,還是之后被各大潮牌運用在產品上的各種神話故事,甚至萬眾期待的游戲《黑神話:悟空》,都可以被當做泡泡瑪特學習的對象。
再比如同樣是潮流玩具高端玩家的著名品牌KWAS,憑借其特有的街頭文化底蘊,成為了國際上頂尖的潮流品牌。而這種自身特有IP所能帶來的效果是什么?舉例來說,去年KWAS和優衣庫聯名發布了幾款衣服,引發眾人的哄搶,衣服價格也被抬高很多。
而IP的建設對于泡泡瑪特而言,也是其落實“中國迪士尼”構想的一大基石。
泡泡瑪特=“中國迪士尼”?
泡泡瑪特董事會主席及CEO王寧曾經表示,再過五年,泡泡瑪特會成為國內最像“迪士尼”的一家企業。
這種構想著實很大,甚至有了一些異想天開的意味。迪士尼在全球的影響力已經十分巨大,而想要成為迪士尼這樣的娛樂巨頭,IP建設必不可少。比如漫威宇宙這個大IP,能創造出來的商業價值難以估量,而買下漫威宇宙的迪士尼自然也能收獲不少。
自然,擁有巨量知名IP的迪士尼,自己也逐漸成為了一個十分知名的IP。再加上迪士尼持續的出海戰略,不斷在海外市場開疆擴土,僅僅在亞洲就有三座迪士尼樂園。這種“IP+出海”的戰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迪士尼取得現在的成就。
泡泡瑪特現如今也想通過這樣的模式來實現自己“中國迪士尼”的構想,只是這種模式的成功并不是依靠單純的模式復制就可以實現的。
最為主要的自然是成體系和高質量的IP內容了,迪士尼手中的IP并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可以構建成一整個體系,比如最開始的公主系列和后來的漫威宇宙系列。但是泡泡瑪特現在所缺少的也正是這種成體系的IP內容。
另外,依靠一時快感而生的盲盒經濟并不能保證泡泡瑪特的持久增長,不論是海外還是國內,如何找到一種更加穩定的營收模式,也是泡泡瑪特成為“中國迪士尼”必須克服的問題。
想成為“中國迪士尼”自然是野心的展現,但是如何讓這份野心不淪為空談,就需要泡泡瑪特打好手中的算盤了。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