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 | 李志偉:再一次突破傳統審美,貴州旅游形象片執行
其實關于李志偉導演的這期專訪,本該在16年初就有,當時他剛剛執導完成西藏衛視的片子「回歸心靈的家園」,但因為影片的投放日期的問題,就被計劃到后面去了...再次跟李導聯系上,他已經在貴州執行新的項目,并且表示等貴州項目執行完,可能會更有“料”來做一期,于是我們便等到了這條貴州旅游形象片「我在貴州等你」。
「我在貴州等你」90秒導演版預告片
小T:我們先恭喜一下李導,很多同事看完影片后,都把貴州加入了自己旅行計劃里,看來影片在傳播效果上是達到預期了,對嗎?
導演 | 李志偉:其實就在今年,《紐約時報》將貴州列為全世界最值得到訪的52個旅游目的地之一。我想,貴州本身就很有魅力,很值得去看一看。說到傳播效果,我個人認為如果你們能堅持看完8分鐘的版本還不覺得無聊,我就知足了!
小T:的確,對于8分鐘的地方形象片,如何保持它對觀眾的一個持續吸引,讓人能夠看得下去?在這方面你們創作時做了哪些考慮?
導演 | 李志偉:這一點不得不提到公司創意總監Rogen(徐晶晶),她做了很重要的貢獻。創意比稿的階段,她對客戶提出了一個概念叫“本位主義形象片”——意思是說那些一味強調從空中航拍俯視、從刁鉆角度擺拍極致的構圖、從高速攝影中抓取瞬間的奇觀(這些普通游客根本去不到、看不見的視點),這些從10年前就流行于政府部門之間的地方形象片形式太強勢、自大地告訴觀眾:“我很美!”而忽略了觀眾的個人感受。我們希望這次能夠突破“本位”的思維模式,做一支真正是給老百姓去看的旅游形象片。這可能恰好戳準了省旅游局的困惑點,于是給了我們機會來執行。
小T:既然是要突破,跟以往地方政府的形象片相比,在執行上你感覺有什么區別?
導演 | 李志偉:我想導演的作用變得更重要了吧,哈哈!因為不僅僅是拍大山大水的漂亮風景,這里面加入了人物,加入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更有人情味,這是導演要考慮的事情了,我更愛這種被需要的感覺。另外在拍攝上,我堅持除了航拍以外,所有地面拍攝的鏡頭全部手持,見不到以往那些政府片子的氣派大場面。
小T:執行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或者挑戰嗎?
導演 | 李志偉:其實整體上說來非常順利,項目在執行周期上比較充分,團隊也都是老搭檔,因此也有機會讓我去小堅持或者說任性一把。你知道貴州的天氣時常陰雨,今天拍不到的鏡頭,我經常會報復性地給全組放假,明天原地再來一次。攝影師說我們基本貫徹了拍6天休1天的好萊塢工作模式。
唯一的挑戰應該是,我時刻得提醒自己不要因為顧及官方的固有觀念而對創作影響太多,否則最后反而會把片子拍得不倫不類。
小T:拍攝的周期會不會很長?
導演 | 李志偉:拍攝了31天,按政府的要求,每個地市州的景點,每種當季的旅游業態,我們都有去拍到。地點太多了,就是現在8分鐘的版本里也沒有全都放進去。
小T:據說這次交片十分順利,能介紹一下在跟政府客戶過招時的經驗嗎?
導演 | 李志偉:談不上經驗,教訓倒是一堆。以前我們總是把客戶看作是自己的對立面,比如你剛才提到的跟客戶過招,甚至還有教育客戶...這些概念我們都實際操練過,而且大多數時候也是管用的...但現在我不這么認為。我覺得客戶找我們來做創意或者執行,不是光要一條有審美的片子。站高一層看,他希望我們來解決掉他自身的問題(雖然有時候客戶也不知道他遇到了什么問題)。遇到什么問題,解決方案其實就是策略,這是影片無論在創意還是交片階段都離不開的根基,沒有策略做依據,你永遠會被不同人的“靈感”支配得無所適從。所以,其實無所謂企業客戶還是政府客戶,我們應該站在他的角度,多換位思考,這個并不難,找到他的問題所在,告訴他我們打算這樣解決這個問題,他認可你的邏輯,自然認可這個邏輯下的工作成果。
—— 廣告導演 ——
李志偉導演2005年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廣告導演專業,是同一屆里為數不多的十年后還堅守在行業里的職業導演。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常常能感受到觸動人心的某種溫情,也許只是淺淺的一點,但他堅持這一點正是人心中的晴天。
近些年,他的作品風格日漸明晰,對人文情懷的獨特表達也使他獲得了國內外各類廣告節和電影節的認可。
導演其他作品
「精神的家園」藏語衛視形象片
▲導演 | 李志偉
「鏡頭蓋」CCTV news形象片
▲導演 | 李志偉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