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開掛”人生,閑魚探尋對話年輕人的新邊界
年輕化一直是每個品牌必修的研究課題,而如何選定年輕化發力的主要方向?如何充分利用各項資源完成好年輕化動作?又如何鑒定年輕化的成果?這些都是品牌完成好年輕化課題的脫不開的基本思考角度。
既然是要年輕化,那么品牌便繞不開讀懂年輕人、清楚年輕人對當下未來看法等相關話題。咸魚從“開掛”出發,講述4個看起來毫不費力便成功的優秀年輕人背后艱苦付出的故事,直戳消費者敏感點,提升品牌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及好感度。
直擊人群痛點
描繪迎難而上的勤勉
了解年輕人的偏好、個性特征,創作與之相吻合的內容,是眾多品牌正常情況下對話年輕人的基本做法,也是一定程度上能拉近品牌與年輕人心理距離的方法。
然而,對于樂于探索、愛好刺激的年輕人來說,品牌的創意內容在腦海中轉瞬即逝,只留下淺淺的一層印象。
如何實現品牌常駐年輕人心中?突破跟風思維,捆綁情感、撓中痛點的深層溝通是較為可行的辦法。
《后浪》為何無法勾起年輕人的共鳴,正是因為它僅聚焦在了少部分年輕人光鮮亮麗的一面,而大部分年輕人為了生活過得更好,為了追求自己的熱愛,被人認可,背后付出了太多的艱辛。
不被理解的痛苦、不被認可的愛好,旁人的指指點點阻擋著他們追求自己的所想所愛,這是年輕人的痛點所在,也正是此次閑魚創意的出發點所在
年紀輕、沒經驗、沒學歷等年輕人在社會上面臨的最大、最難克服的困難,在開頭便被一一被掀開于眼前。
初入社會或者即將踏入社會的迷茫,是每個年輕人心理的必經之路;選擇大城市還是回到小鎮鄉村,是每個年輕人面對的人生選擇題,短片中兩位姑娘用自己的行動打破了人們對年紀與地域的偏見,書寫屬于自己的不平凡人生。
將玩物作為職業、將垃圾作為藝術,這是違背大眾認知的事物,而兩位小伙子則用行動證明,玩物也能勵志,接地氣的藝術也十分獨特。
圖片截取自官方視頻
平凡的四位年輕人是千萬年輕人的代表,他們無畏無懼正在打破社會對年輕人的刻板印象,通過閑魚,他們一點一滴的努力正被更多的人看見,了解。
短片與其說是閑魚的廣告片,不如說是年輕人勇于追求自我,迎難而上的態度宣傳片。正因為故事源于痛點,短片激起了萬千年輕人的共鳴,由此品牌在年輕人心中形象加分不少。
攜手官方伙伴
助力年輕群體的“開掛”人生
正如華與華創意所說,營銷的傳播是說話的語言學。如何一句話說動消費者參與或者購買?傳遞的信息本身、信息呈現的渠道和方式、信息接收的對象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一
“開掛”作為核心傳播點,貼近年輕人真實人生宣言
“開掛”作為網絡流行用語,從原先指代作弊的負面意思,逐步引申為對一人超常發揮的驚嘆。面對社會重擔、生活重壓時,能否擁有一個開掛人生是年輕人內心的小期盼。
同時,“開掛”與消費者在閑魚“掛”起物品交易有近似的意思,以這一詞作為連接品牌與年輕人的精神紐帶,不失品牌印記的同時,更凸顯品牌對年輕人努力贏取“開掛”人生的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吸睛的宣傳語“先跨出邊界,再定義邊界”同樣也是口語化,號召式的文案設計,同樣不加掩飾地展現對年輕人無畏精神的褒獎。
圖片截取自官方視頻
二
攜手共青團中央,為品牌建立強大背書
品牌是企業對消費者的一種承諾,如何增加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利用第三方或明示或暗示的方式便是不錯的選擇。
“開掛吧少年”極為正能量的宣傳語,也出現在中國共青團官方微博中。官方的加入,成為閑魚與年輕人建立可持續、可信任的品牌關聯的倚靠。同時,官方的活動宣傳,助推信息更精準觸達年輕人群,實現活動聲量的層層遞增。
此次活動的另一部分,是針對疫情影響之下,年輕人就業、生活壓力激增,兩者聯合舉辦的高校創意征集活動。
從信息到渠道,真實的交易平臺,真切的人性關懷,由情感到實質獎勵年輕群體參與其中,閑魚對年輕人的鼓勵在年輕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倡導勇敢跨界
彰顯品牌社會責任感
情感消費時代的到來,考驗品牌不僅注重買賣關系的建立,更強調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只有品牌與消費者建立起緊密的關系,賦予消費者更多情感價值體驗,才能培養起堅實的忠誠度。
閑魚深知當代年輕人更加關注自我感受,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選擇個性化的四個平凡故事,從每個具體的人物故事上升到龐大年輕群體的追求生活自主選擇的趨勢,以小見大,自然而然引發群體的心理認同。
而聚焦于年輕人當下環境艱難處境的高校創意分享活動是品牌結合自身屬性,切身為年輕人著想的暖心舉動。
圖片源于閑魚微信公眾號
在閑魚,不論是事業有成的中青年,亦或是初入社會沒有經驗的小年輕,只要他們有創意、有夢想、勇敢無畏,都有機會在閑魚展示自己的才華,得到眾人的喜愛,獲得他們想要的不平凡人生。
鐘情于年輕人,尊重他們的選擇,給予他們真誠的關懷與體貼,在各大品牌聚焦娛樂、刺激消費時,專注于年輕人心理需求的閑魚走出了自己的差異化道路,彰顯了品牌社會責任,在營銷競爭戰爭中脫穎而出。
寫在最后:
回顧不少深受年輕人喜愛的短片,我們不難發現,直擊情緒共鳴點是他們的共性。
沒有人招架得住針對情緒軟肋的撩撥,品牌學會講對故事、講好故事,自然在樹立品牌良好形象及提升品牌好感度上略勝一籌。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