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生活——一個“非典型”殘疾人的自白
即使沒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也不能讓生活過得茍且——題記
今年我做了一個讓家人和周圍朋友都感到驚訝的決定——成為一名大齡北漂青年。
在寫簡歷的時候,回顧我以前所經歷的種種,從學習到工作的輾轉,越寫越感到奇妙,所以想寫下來分享一二。可能經歷談不上典型,但至少可以在生活不順的時候,看著圖個安慰。
首先介紹一下我自己,我是一個普通的殘疾人,普通到放到人群中,如水滴入海。我患有先天性眼病,自小我的世界就是與他人不同的。當然,這種不同既是健全人眼中的不同,也有可能是我眼中的不同,誰知道呢!不過顯然這種不同,改變了我的生活。
進入小學,我就成了傳說中的特殊分子,一個被優待的對象。因為我上的是一所健全孩子上的小學,所以自上學起老師就要求其他的同學關照我。以至于所有福利我都可能是第一批受益者,而且幾乎所有的小朋友都會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給我幫助(現在回想起來竟然沒有經歷校園霸凌,真是奇跡)。我可以在上課的時候走上講臺,去看清老師在黑板上寫下的字;也可以在闖禍的時候,以我的“優勢”降低老師對我的懲罰。當然這一切都是有代價的(猜猜是什么?)。就這樣,我順利的上了中學。
中學時代是一個讓所有的學生又愛又恨的時期,因為那時有寫不完的作業和出不完的狀況,學生們在天性和世俗之間斡旋,試圖找到一種平衡,對此我也不例外。中學時代,我依然享有優勢資源,可以坐在教室第一排中央上課,但相應的,老師們寄予的期待也會增高,我需要付出比常人多的努力,用成績“回報”這份期望,也證明自己的能力值得享受這樣的待遇。萬幸我做到了,在班級里我雖然沒有名列前茅,但依然對得起我得到的待遇。
高考對于任何家庭來說,是道難跨的坎。因為它決定著每個中國孩子的未來,宿命是任誰都無法逃脫的。
以我當時的學習成績和身體狀況,一流大學和熱門專業于我都是美麗的幻影。所以,我的高考志愿早已變成了老師和家長規劃我人生的第一陣地。那時國內是有幾所接受視力殘疾人的高校,不過專業單一,除了針灸推拿,便是鋼琴調律。老師和家長們多次試圖說服我放棄高考,去參加他們組織的單獨考試。因為以我當時的學習狀態,通過考試簡直是輕而易舉,而且不會為視力問題所限。可是作為一名血性少年我并不甘心這么做:既然我選擇了和健全人一同學習,我當然有權利為自己的未來職業做出選擇。即使阻力重重,我還是毅然選擇了參加全國統考,并考上了省內的一所普通大學,學習漢語言文學。
如果你以為生活可以如無風的湖面一般波瀾不驚,它一定會在你最得意的時候給你一記重拳。進入大學后,我愕然發現,所有我引以為豪的待遇和特權,都不復存在,我再也沒有辦法像一個孩子一樣,伸手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我需要獨自面對所有生活的壓力和社會對于殘疾人那特殊的眼神。這些仿佛都在告訴我,你的決定是錯誤的,你不屬于這個地方,回到你該去的地方吧!大一那年我過得非常痛苦,我曾不止一次的質疑過我的決定,但是卻沒有勇氣再次回到原點,重新開始。因此我拼命的說服自己,要堅強,我相信這種現狀不會持續很久,我相信風雨過后一定會有彩虹。
經過了一年的磨合,我逐漸適應大學節奏,也習慣接受那些非善意的言語和行為,并有幸結識了幾個非常善良的老師和朋友,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給我諸多的幫助,使我能夠順利地完成大學四年的學業。
臨近畢業,又一個難題出現了:對于一個沒有循規蹈矩學習按摩從事按摩的視障人來說,我到底可以做什么?文學專業的特點使得它的行業適用面非常大,但也正因為這個特點,很多工作是誰都可以做的,我根本不具備這個優勢的競爭力。所以,即使有教師資格證四級證和普通話證書,依然會被面試單位無情拒絕,理由竟也可笑的無法反駁——你的形象不好。這終究是個靠臉吃飯的年代,形象不好怪我嘍!所以我不得不考慮重新學習針灸推拿以便適應這個現實的世界。
恰好在我畢業的同年,國內有學校招收視障的針灸推拿碩士生,在與學校聯系協商同意后,我便決定跨專業報考。跨專業學習中醫的路途并不輕松,我用了一年零三個月來準備,參加了兩次考試,第一次由于準備不充分沒有通過初試;第二年我卷土重來,在歷經波折后所幸獲得復試資格。
記得在看阿甘正傳的時候,阿甘的母親曾對阿甘說:“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o get.”當我滿心歡喜的打開這顆巧克力糖,結果發現我的巧克力是過期的!復試時老師提出的問題都是有關于我的從業背景:我以前有沒有學過針灸推拿,有沒有接受過實習培訓?能不能勝任碩士生的學習任務等等。從考場出來的那一刻,我便預料到了復試結果。而事實恰好印證了我的判斷,那時我就在想,中國的教育之所以被詬病,就是因為它應試的成分太嚴重,而忽略對學生全面能力的培養,可是當我憑借著應試能力獲得這張門票的時候,結果老師卻告訴我,你必須要有專業的出身,我們不需要沒有經驗的白板。要么你打碎以前的成績從零開始,要么請遠離碩士的大門,這里不屬于你!
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會經歷選擇,而我恰恰又到了這個選擇的原點。以往的失敗經歷讓我想通了很多事情:可能我高考的選擇是錯的,如果我聽家人和老師的勸導,我的現在可能不致如此。可是別人指明的方向,終究是他們的以為,就像我以為我會成功,結果失敗了。既然如此,為什么我不可以選擇我真心喜歡的事情呢?即使前方荊棘叢生,即使我可能死在半路上,但那樣的陣亡,至少也會帶著一抹微笑吧!
短暫的休整過后我拾起了我最初的夢想——心理學,并有幸得到很多老師的指引。在這里我要特別感謝姜小白老師,是他在我最需要支持的時候鼓勵我,讓我能夠跟著他學習,一起探討個案,組織講座,接受督導。通過一年的學習和沉淀,從一個純愛好者變成一個職業新人。這段經歷讓我有勇氣走出家門,去擁抱這個讓廣大青年厭惡,卻又心心念念想要來到的地方去開始一段新的生活。也許現在的我,還不足以靠實力支撐夢想,但至少,我擁有,使夢想成為現實的可能。
明天就要進行北漂后的第一場面試了,無論結果如何我都不會感到意外,已經經歷過那么多次的失望了,再多幾次又如何呢?
高曉松曾說過: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但我想說,即使沒有詩和遠方的田野,生活也不能過得茍且。當你被命運1000次踩在腳下,抬起頭,眺望遠方,意識到你還活著,那么,就有翻盤的機會!
小奇 2017年3月21日于北京
—————————————————————————————————————————————————————————————————————
蛋總:突然有人要投稿,我很訝異,也很輕率地以為是浮躁如你我這樣的都市角色在爭名逐利,但是越看越敬畏,甚至喚醒了已被自己遺忘在角落里的痛與故事。
之所以收到這樣的文字能量,我首先想說的是,也許是前幾日那位毅然來京北漂的石油工人的感召——能量真的是可以傳遞的,一個故事又一個故事,感動過的不僅是作者自己更是我們這幫行將就木的盒子里的人。
讀這篇文的時候,有聯想到中國教育體制的冷和硬,作為一個曾經上過2遍高中的人來講,我更知道應試教育造成的傷痛。也有聯想到史鐵生,在自己精神最貧瘠的時候是史鐵生、路遙這樣的作家把自己拽出消極的泥沼——不要問為什么,活著就好。——這么認為的時候,一切也莫名其妙的欣欣然起來,所以傻快樂要比真消極好。
作者也許將要面對的是社會更加無情的眼光的挑剔,沒錯,北京不養閑人,所有人已被訓練得來不及過多憂傷和悲嘆就得必須重新投入到戰斗中去,但這些都是你我的選擇和咎由自取,和他人無關,和社會無關,和世界無關,活著確實終歸是孤獨的——不管你長啥樣出生在什么家庭,所以最終你發現你是為自己活著的,當你活出自我的時候也許你還可以將這種能量影響到身邊的人。先體驗著這短暫的一生吧,因為你終究是活不明白的。
再有什么想說的呢,舍-得,我不信什么亂七八糟的黨性和教義,我只信這倆字,人活著就是舍得,你在不斷地取舍和選擇,只要活著,隨心而往,不見得是件壞事。——莫名的就想起犀利哥的瀟灑,后來就被世俗這幫SB們打擾了,他之前的生活狀態不挺好的。——反正不管你做不做出選擇,你都在經歷時間的沖刷,不斷的舍得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就好,或者根本不需找到什么方向,就是那句簡單的“活著就好”就好,是以為記。祝好。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