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看見智慧城市的務實完整方案
【深幾度·新基建及智慧城市系列】
撰稿|吳俊宇
「摘要:對國內當前缺乏明確樣板的情況來說,一個在生態上具備聚合效應,在應用上具備縱深挖掘的智慧城市可能才是真正能讓產業看到務實可落地的好的智慧城市。」
后疫情和新基建大背景下,各地都在加速上馬智慧城市建設。
然而這波浪潮中,不乏泡沫。我們可以簡單羅列其中出現的一些現象:
基礎設施建設過于超前,軟件、應用、服務、運營則是滯后太多;
部分互聯網公司把原有AI技術打包成智慧城市產品“新瓶裝舊酒”;
營銷強于業務,想象大于現實,缺乏實際可以落地的產品和技術;
只顧及自家生態和產品的建設,不考慮和友商生態的兼容和耦合;
智慧城市,這個龐大而復雜的概念過去從來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夠用實際行動把它掰開,揉碎,說明白。
說起智慧城市,行業往往充滿著面向未來的宏觀幻想,著眼細節落地則相對較少;過往企業對智慧城市的闡述,往往是單個企業以零碎項目的方式對外展示,行業很少能看見全景圖的聚合。
激進建設顯然不是當前社會經濟環境、技術產品背景下應該存在的現象。
智慧城市建設一定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不同企業圍繞自身優勢構建生態,不同大小生態之間通過接口形成拼接。這需要領頭企業做好幾個方面的事情:
在基礎技術上加快建設進展;
在標準制定上形成切實方案;
帶領行業把握技術最佳節奏;
在這次于福州舉辦的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以華為為代表的一批企業正在給出相對務實的方案。尤其是華為高管的相關發言,給行業之中的其他參與廠商指出了方向性建議。
在華為及其他廠商的實踐下,我們可以看到智慧城市的數字“拼圖”和“千層餅”。
01
全場景的拼圖
華為最近提出了城市智能體的概念。
這個概念的含義是指——未來的城市將不只是若干功能的簡單疊加,而是一個有機生命體,各子系統之間互相聯系,互相促進,彼此協同,如同一個智能的生命體。
在2020年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我們就可以看到“生命體”之間的簇擁生長。
一批數字化領域的領先企業展出了一幅完整的城市數字應用拼圖。它的特點在于:
1、全景式的呈現,包括華為、東軟甚至是平安乃至更多各層次、各領域的企業都給出了自家完整的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在安防、交通、制造、金融、教育、醫療等各個領域展開。
尤其華為,在其中展現出了頂層設計和基礎架構的整體思考。這些思考為其他廠商智慧城市的建設給出了方向性引導。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生態系統的領導者,華為對生態系統基礎設施的投入最大,對生態系統伙伴帶來的價值及所擔負的劃分和協調責任也最大。
2、疊加式的發展,各個企業都形成了完整的系統解決方案,在基礎層、平臺層、應用層層層疊疊耦合在一起,構成了密切聯系。
華為在基礎層搭建起了平臺,其他業務伙伴在擴展網絡之中構建更有相關性的、有價值的客戶體驗。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富士康、東軟、平安這些廠商在華為搭建的基礎平臺上都在延展出自家的系統化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和自身過往優勢相關,在不同城市已經得到相應落地。
智慧城市的建設就像是一個千層餅,平臺、產品、服務相應的分層展現得極為充分。
這背后的形成因素大概是幾點:
政府安全考慮采購往往會引入多家廠商參與競爭;
單個廠商能力有限,往往無法覆蓋所有技術領域;
各個廠商都需要在平臺之上引入ISV解決方案商,把最細節的問題交給伙伴;
智慧城市的建設,因此呈現出了千層餅式的疊加式發展,各個廠商不斷延展自身的邊界,又把邊界耦合在一起,構成完整的生態。
3、應用方案的落地,涉及城市各個智慧具體場景的軟件應用方案噴涌而出,可以看到更多切切實實的軟件服務商和解決方案商推出相應的產品。在基礎層、平臺層搭建完善之后,其他企業要做的,也恰恰就是提供有針對性的、整合的縱向解決方案。包含善政、惠民、興業的各個合作伙伴的一系列智慧應用,不斷垂直深挖,在金融、能源、環保等一系列應用場景下,應用開發商、方案集成商都可以跟隨生態進入。尤其是中期的建設,后期的運營,最需要這類廠商在其中發揮作用。后疫情和新基建大背景下,智慧城市是幾乎所有參與數字化建設的企業都在涉足的項目。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此次面積達5.6萬平方米的成果展內,我們可以看到包括ICT企業、制造業企業、互聯網廠商、軟件服務商、解決方案商展出了一幅完整的城市數字應用拼圖。每一家廠商都在圍繞自身優勢延展出適合在城市落地的系統性解決方案,其中一部分是面向未來的構想,更多則是已經落地在各城市的成熟應用產品。
02
理性化的思考
技術體系的落地往往需要真正懂行,否則技術和實踐之間會產生一系列的矛盾,導致好的技術無法在為社會經濟發展造就好的結果。智慧城市的建設按下“快進鍵”難免會面臨一系列激進舉措:資源配置重點失衡;比如在技術含量相對薄弱的數據中心上過分投入,服務器和存儲的購買難度并不大,真正的難度在于生命周期內通過持續運營來發揮價值;技術趨勢把握不準;在技術發展曲線中,市場需要跟隨技術節奏,行業領導者有必要根據市場成熟度拿捏發展節奏,這就像“頭雁”,必須帶領后續“雁群”找準方向;忽視后期城市運營;城市的“新基建”建設簡單,但真正后期能在長期運營中持續為生態提供價值,形成持久的商業模式才是核心,否則完整基礎設施往往會形同虛設;華為副董事長徐直軍對智慧城市建設給出了一系列理性化的思考,展現了華為對智慧城市較為成熟的理解:
沒有智慧城市運營商來負責投資、建設、持續運營,很難持續發展、持續提供服務;
智慧城市的關鍵不在于建設,而是要在整個生命周期內通過持續運營來發揮價值;
通過建設數據中心來支持和承載智慧城市并不難,關鍵在于應用,應用才是解決每一個城市各行各業智慧化的關鍵;
共同解決對軟件價值的尊重,解決軟件的商業模式,才能促進智慧城市各個應用軟件的長期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徐直軍提出的問題實際上是過往智慧城市建設中遇到的老問題。過去,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一直存在思路老舊,或是重硬件輕軟件的觀念,因為硬件的建設往往是直觀的,這帶來的問題是:軟件、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投入與硬件投入比例失衡,呈現出高硬件投入、低軟件投入的局面。建設過程中形成新一輪信息孤島,造成新的投資浪費和重復建設。 在一些互聯網公司智慧城市的實踐過程中就發現了類似問題,過往智慧城市建設遺留項目導致新項目上馬時面臨阻礙,新的系統方案必須兼容舊的“煙囪式”系統方案,其中的數據接口過于復雜,導致此后的建設過程中面臨各類數據問題。不過,華為給出的解決方案是,為各地城市計算智慧城市的成熟度模型,評估其城市是否已經達到實現智慧城市的目標。在成熟度的評估之后,還有涉及各個板塊的劃分,通過“庖丁解牛”的方式把智慧城市這樣一個龐大的項目拆解成一個個子模塊,各個企業可以圍繞其中一個或者幾個子模塊展開業務。華為2019年發布的《智慧城市頂層規劃咨詢方法論》顯示過智慧城市業務能力參考框架視圖:其中城市運營與治理模塊分成了公共安全、交通運輸、環境保護等十余個領域,其中又按照指導、控制、執行等多層分成了幾十個板塊,其中每一個板塊都可以引入不同的解決方案商或者是方案集成商。
對打算進入智慧城市內展開建設的解決方案商以及軟件集成商來說,這些明確的板塊拆分,可以讓其清楚自身項目所在位置。這種拆分的策略,使得試圖加入智慧城市建設的廠商不至于面臨毫無頭緒的情況。作為行業領頭羊和懂行者,華為一方面在試圖制定智慧城市建設的行業標準,另一方面也在尋找智慧城市建設、發展、運營的最佳節奏和平衡點。
03示范性的標準
好的智慧城市往往具備一系列基本標準。在亞太經合組織公布的《智慧城市與包容性增長》中發布過一份“智慧城市選定指標框架”。這份框架中提到,一個全面的框架需要評估數字創新如何影響城市和城市政策,并提供政策解決方案來克服不同城市的挑戰。例如,這樣一個框架可以圍繞智能城市政策對人、地方和企業的影響,以及這些智能城市為更廣泛的目標(如效率、公平和環境可持續性)作出貢獻的能力來構建。如果我們再解釋得更詳細一些,其實是以下四點:
需要政府和領頭企業在其中支持創新解決方案的交付、能力建設和擴大規模;
推進城市技術計量議程,需要全面、多部門和靈活的框架;
智慧城市需要智慧治理,商業模式需要適應快速變化的城市環境;
市民不僅是智慧城市政策的接受者也是參與者,在整個周期內共同制定政策;
事實上,華為和福州在今年7月就試圖在全國范圍內構建起標準化智慧城市。當時福州市與華為簽訂共建全國數字應用第一城合作備忘錄,按照雙方說法,合作圍繞兩個板塊展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鯤鵬產業發展等領域加強合作,發揮華為5G、云、光網絡、AI領域技術優勢和ICT產業鏈平臺優勢,帶動區域及上下游產業聚集發展;在濱海新城、數字應用創新中心、城市數字治理中心、城市數字體驗中心、城市產業生態培育等智慧城市相關領域進行務實合作,共造全國數字應用第一城,加強福建鯤鵬生態創新中心建設,促進鯤鵬生態繁榮。在這次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之后,華為之外的其他企業將更多看到福州在智慧城市上的諸多投入。這將促進福州打造全國數字應用第一城,強化數字福州在全國創新示范作用。如果我們去看歐盟智慧城市群的建設過程就會發現,當時英國等領先國家事先給出了一些可供其他城市學習和仿效的對象。在這個過程中,整個歐盟的智慧城市建設逐漸形成了一定的方向性邏輯,并進一步構建共識性標準。在這些標準上凝聚起解決方案商、方案集成商,逐漸再打通數據接口,形成數據交換,歐盟智慧城市建設才逐漸從幾個規范性的點,形成片,最終構成面,造就了目前全球范圍內智慧城市建設最成熟的區域。對國內當前缺乏明確樣板的情況來說,一個在生態上具備聚合效應,在應用上具備縱深挖掘的智慧城市可能才是真正能讓產業看到務實可落地的好的智慧城市。深圳、成都、福州、合肥等一系列目前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具備相對領先意識或是具備較好落地效果的城市,都會是具備樣板效果的標桿。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