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告百貨(adgstore)
文字:二蛋
本文為「廣告百貨」所有,如需轉載,請到后臺留下所需授權的公眾號
遙想當年,智能手機剛剛興起,那時還是HTC的天下,基本上手機里必下兩個APP,一個是微博,一個是豌豆莢。
只可惜好景不長,后來越來越多的人迷上了iPhone,用起了apple store,豌豆莢就退出了我們的視線;加上豌豆莢這么多年也沒有什么像樣的廣告營銷,上一次看到她的廣告還是2014年的“無聊治愈所”。
可就在去年年底,豌豆莢以“大藝術家”的形象回來了,儼然從一個草根明星,蛻變成了一位藝術女神。
豌豆莢為了重新讓人們認識并愛上她,舉辦了一場以“去發現更大更美好的世界”為主題的“2017品牌戰略發布會”。
通常情況下,品牌戰略發布,無非是出幾篇新聞稿和開一個發布會,引起一陣行業的騷動。顯然,這次豌豆莢是花了心思的,傍上了梵高的大腿,來了一場與所有人的藝術對話。
第一波:梵高漂流瓶
漂流瓶三個字,給人的感覺是,裝滿了心事,有一種別人不懂我,但我仍想找尋知音的狀態。豌豆莢,欲想擺脫“雜貨商店”的印象,于是把梵高裝進了漂流瓶,希望更多的知音和她一起去“發現更大更美好的世界”。
豌豆莢一共寄出了200個漂流瓶,其實這是一張發布會的邀請函。不難猜,所有的漂流瓶都在媒體手上或者KOL手上,以便擴大聲量。
但為什么選擇梵高,大概有兩點:一、借勢梵高。“我”和梵高是同一級別的;二、梵高是執著與狂熱的符號,暗指豌豆莢也是。
第二波:和梵高一起倒計時
發布會前5天開始倒計時,畫面是梵高畫作的原型,優雅如詩的文字則是梵高信件上的原話,表達著梵高從未引人注目的內心戲,正如你可能用過豌豆莢,但你并不知道她寄予著5億人的美好愿望,一步步揭開發布會的序幕。(點擊查看案例:http://www.dh-gg.com/projects/19983.html)
第三波:對話梵高發現美
在發布會前,豌豆莢還發布了一套“如果我是梵高”的系列海報,從梵高的角度,去想象和表達對藝術的態度。
同時,豌豆莢還請了12位畫家,用藝術的視覺為22個app創作了一副畫,同時搭建了線上畫展、藝術館和線下的藝術館。
線上畫展。
豌豆藝術館。
點擊查看案例:http://www.dh-gg.com/projects/20115.html
掃描二維碼體驗。
(數英網 App 用戶需點擊放大二維碼后,長按識別)
值得一提的是,在發布會的線下畫展中,豌豆莢和蜻蜓FM來了一場跨界互動。一副畫展配上一個二維碼,掃二維碼則可以聽到對著這幅畫的解釋。更為驚奇的是,豌豆莢竟然把畫展開到了法國等城市。
第四波:去發現去美好
在發布會之后,豌豆莢回歸到“去發現去美好”的品牌主張,并發了一條品牌形象宣傳片。
在同一時間,豌豆莢竟然找了一只萌萌的貓作為“首席美好發現師”,其他的品牌也都紛紛加入了其陣營,倡導人們要“去發現去美好”。
回歸到產品上,為了詮釋它們的美好,豌豆莢則邀請了 7 個高顏值 app 背后的產品大咖,聊起了“應用美學”。
這期分享到這里就差不多了,但最后還想多分享個內容。再在收集豌豆莢廣告時,發現了一個非常好的欄目——豌豆莢設計獎。每隔固定的時間,豌豆莢就會評選出一個優秀的APP。
這對于微信微博運營來說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它超出了一個普通欄目的意義,它甚至可以單獨出來,做成一個平臺,成為一個APP界的“戛納”或者“金馬”,成為行業的標準。
261期獲獎者-燈塔
271期獲獎者-mars
270期獲獎者迷失島
更多“豌豆莢”廣告案例及廣告資料,請關注“廣告百貨”。
公眾號:廣告百貨
微信號:p2gift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