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你想錢想瘋了?
眾所周知,4S店經常會暗戳戳搞一些騷操作來撈錢。
大家心里也都門兒清,只是懶得去計較罷了。
可是這幾天,一則視頻再次刷新了眾人的三觀。
九月下旬,新京報的倆記者先后應聘進入兩家知名汽車品牌的4S店臥底采訪。
這兩家知名汽車品牌分別是上汽大眾北京恒星天誠4S店及東風日產晟通專營店。
名兒柴妹直接放這兒了,大家看著辦。
視頻一開頭,就是4S店員工抄著錘子,將原本完好的汽車水箱框架給砸了個稀爛。
然后這員工停下動作,示意維修技師拆解定損。
當記者問起這個是被員工給錘爛的之后,維修技師回道“反正保險公司會給錢”。
“你拆壞了、砸壞了,只要沒照相登記,就說是撞壞的。”
據維修技師所說,這輛車被砸的水箱框架一個售價是一千多元,也就是說該車被砸之后的維修費用會比原本的價錢貴一千多元。
而這些多出來的錢,就是店員的“業績”。
如果你覺得4S店騙保這種騷操作屬于正常,反正也不關車主事兒的話...那就再來看看另一名記者拍到的保養潛規則吧。
友情提示,請保持心情平和,別氣得把手機摔了。
一瓶比普通防凍液貴三倍的無水防凍液,在店員眼里是還沒原廠好的推銷產品。
在給車子保養時,更是直接把客戶買的清洗劑倒掉。
然后告訴客戶已經保養過了。
至于其他的檢測,也是能不檢測就不檢測了。
螺絲?不用檢查,隨手擰擰就好了。
客戶在就緊一緊,客戶不在,你想緊就緊,不想緊就拉倒。
節氣閥?客戶付了錢?
沒事兒,反正客戶看不見,直接在單子上打個勾,誰知道你其實壓根兒就沒保養呢?
至于電池的檢查...
看都不用看,手邊有哪輛車的單子,拿過來充個數就行了。
不過在4S店員工的眼里,這些都還是小菜,真正的大頭是包括機油在內車輛所需的各種油液產品。
這才是真正的香餑餑。
記者暗訪時發現,服務顧問在向客戶推銷產品時,往往會讓車主購買超過實際用量的機油。
這樣每次保養完之后還會剩下一到兩升,工作人員就會把這些多出來的機油悄悄收藏起來。
更騷的是,工作人員會把另一桶沒用的變速箱油包上指定的塑料袋,裝做已經用完扔到垃圾桶。
待客戶離開后再撿回來,由4S店統一回收。
放在之前,大家只知道4S店會坑人,但卻絕對想不到...居然這么坑!
客戶們花錢做保養,最后就保了個寂寞。
錢是花了,車子去時是啥樣,回來后還是啥樣。
而這,還只是4S店的冰山一角。
就在前不久,央視剛曝光了奔馳4S店偷換三無配件的事情。
車主說用原裝配件,結果4S店給偷偷換上了某寶買來的三無配件,卻還是以原裝配件的價格賣...
要說4S店毫不知情,都是工作人員搞的,你信嗎?
不好意思,柴妹的腳后跟都不信。
這還是知名品牌奔馳的4S店呢,就這么猖狂,那其他的店呢?
4S店剛出現那會兒,深得民眾信任。
4S店的4S代表整車銷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務(Service)和信息反饋(Survey)。
看起來正規又靠譜,所以大家買車、修車或者保養都愿意去4S店。
可是隨著問題頻發,大眾對4S店的信任度直線下降。
有的車保養之前還好好的,保養之后直接自燃了;
還有的工作人員因為記恨就在客戶的車里做手腳;
就連買車都可能買到泡水車和二手車...
試問,這樣的4S店還如何讓眾人給予信任?
每年都有類似問題出現,針對各個品牌的各種投訴基本上就沒斷過,但4S店們該怎樣還是怎樣。
不但沒有改正,反而還越來越惡劣...
這次新京報的記者暗訪視頻曝光后,涉及到的汽車品牌立馬發了聲明,先是說該經銷商錯了,再表示已經停業整頓。
就這???
可能有人對此表示疑惑,那些汽車品牌難道對旗下的經銷商4S店都沒啥要求嗎?
任由他們敗壞自己的名聲?
這個柴妹得說一嘴,各大汽車品牌對旗下4S店的要求不但有,還挺多。
各種kpi的要求非常細致,還會經常安排一些飛檢員進行明察暗訪,對4S店進行打分。
可惜...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戰績0.5。
這個分數關乎著兜里的錢,所以品牌想借此約束4S店。
結果4S店沒約束到,各種賄賂飛檢員的操作倒是層出不窮。
有趣的是,這個新聞曝光后公司說是飛檢員的個人行為,飛檢員卻說這個賄賂的金額公司也會抽成...
所以就...狼狽為奸唄?
在發生這些事后,很多人表示疑問。
4S店這個鳥樣,那大家有啥方法可以避免被坑嗎?
這的確是個問題。
要知道,4S店之所以這么囂張,很大部分原因是雙方信息不對稱。
很多人去買車或者去包養,工作人員說一大堆,其實一點兒都沒聽懂,唯一聽懂的大概就是交多少錢。
而讓你搞明白你交的這些錢到底是干啥的...那你就能去當4S店的員工了。
按照斯蒂格利茨的信息不對稱理論,在信貸、保險、二手車、代理人等市場中,交易雙方缺乏完整信息,出于機會主義動機,做出逆向選擇,引發道德風險,導致檸檬市場。
也就是價格扭曲,產出和質量下降,劣幣驅逐良幣,效率低下,市場失靈。
在信息不對稱下,信息優勢方獲得最大效用,但是信息劣勢方可能受損。
所以4S店的員工可以從中獲利,而車主卻往往因為不懂,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權益被侵害了。
想要扭轉局勢?
除非你能惡補汽車相關知識,能夠跟4S店的員工做到信息完全對稱,那你就不用怕被坑了。
另外,4S店搞得這些騷操作,都只有一個目的——賺錢。
新京報那倆記者暗訪時了解過,汽車維修工按級別有小工、中工和大工之分,從小工成長為一名大工,一般至少需要五年時間。
而無論級別多高,底薪都很低,想要保證收入只能靠提成。
像這樣一個月拿三萬多工資的汽車維修工,背后都是靠吃苦。
也正因為這樣低工資高提成的收入構成,才會滋生出那些為了撈錢的潛規則。
面對這樣畸形的行業,普通客戶很難完全避免被坑。
當然,這并不是絕對,或許還存在一些良心4S店,但面對這個大體上已經被群眾推到“對立面的行業,那些良心4S店也只能被拖累了。
任何行業都有好人和壞人,4S店當然也不例外。
但不可否認的是,如今加大監管力度、加強監管手段已經是勢在必行。
否則這個已經存在幾十年的行業,能不能繼續走下去還不一定呢。
4S店最核心的三大賺錢業務是:整車銷售、配件、維修。
賣車的確賺錢,但是維修服務才是4S店的收入大頭,不然你以為那些員工為啥總是毀你車?
再加上現在經濟增速慢,普通人買一臺車都難,更別提換車了。
也因此那些互聯網巨頭們紛紛入局。
阿里做了天貓養車,騰訊入股途虎養車,京東構建了自有品牌京安途,都想要分一杯羹。
4S店的處境無疑非常尷尬。
一邊是日趨下降的信任、一邊是搶占市場的對手,可4S店不想著趕緊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反倒總干些歪門邪道的事兒...
綜上所述,大家買車或者保養維修啥的,一定要拿出所有的警惕心,以防被坑。
至于其他方法,恕我直言,還真沒想到,如果大家有啥好方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柴妹。
好了,散會。
主筆 | 小陸
編輯 | 四少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公眾號:柴狗夫斯基(chaigou-fsj)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