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續集不斷,品牌為何鐘愛“興風作浪”?
如果說后浪是2020的螢火,B站為“浪”唱歌,那么品牌們是就是一個個想借“浪”而起的人。今年青年節B站的《后浪》實現網絡刷屏,而后不少品牌追著“后浪”的熱度,對年輕人展開了強大攻勢。
本以為互聯網記憶有限,隨著2020年進入最后兩個月倒計時,全民購物狂歡又熱火朝天之時,后浪早已是營銷“冷飯”無人問津,怎知前有炸雞版《后浪》,后有中年版《后浪》,浪花在如今依舊接連不斷。
那么為何品牌深愛《后浪》,在眾多借勢后浪的品牌中又有誰贏誰輸,我們一起分析看看。
為什么偏愛《后浪》?
品牌營銷成爆點事件的事情雖不常有,但在見證許多世紀變化的2020年能借勢的事情卻數不勝數,品牌為何爭相借勢“后浪”,可以大膽猜測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火
《流量池》一書中提及“流量即市場”。從早期線下門店爭相占領好的商圈、地段,到現在互聯網流量時代品牌各式花招搶占注意力,不論何時,品牌都在為獲取流量,占據一定市場而努力。
而在獲取流量的各種方法之中,借勢本就具有流量的熱點事件為能為品牌宣傳效果得以實現的減低難度,因而深受青睞,尤其《后浪》是2020年難得的刷屏級事件,各界人士十分關注。
消費者注意力成本增加,品牌投入成本造事件不如借爆火的《后浪》做內容的創新,提高信息的曝光度來得更直接。
二、泛
借勢多種好處,但前提是會借勢。有些事件實際上并不適合借勢,例如疫情期間,全民負面情緒較濃,品牌借勢就需要十分謹慎。
同時有些事件雖然關注度高,但與品牌的調性、產品相差甚遠,聰明的品牌也自然選擇做個事件旁觀者,避免盲目借勢為品牌帶來負面影響。
《后浪》便沒有此類的問題,它較為寬泛的話題邊界,傳播可能性更強。片子講述的是年輕群體的現狀,而年輕群體不斷變化發展,品牌完全可以與時俱進很好地融入自身元素,實現流量轉化效果。
三、準
對《后浪》爭議最大的正是品牌極力爭取的年輕群體,也就是說時刻關注“后浪”相關內容的也是年輕群體,因而品牌帶上“后浪”字眼的宣傳,就是品牌與年輕人對話的嘗試。
與自身相關的信息在通常情況下能較快引起認知的加工,品牌以年輕人的代名詞“后浪”接近年輕人,自然更能在信息冗雜的時代與他們的精準對接。
為什么效果不一?
借勢《后浪》,或者說以《后浪》為創意發散點的品牌主要有釘釘、快手、蒙牛、麥當勞以及聯想,有的借鑒文案思路,有的參考演講形式,有的直接請回原版演講人,可謂花招百出。
但我們不難發現,是罵聲一片,是存在感不強,或者是效果更甚,不同的品牌得到的消費者反饋差距明顯。是什么原因讓它們效果相差甚遠?
借勢需要考慮的因素,時效性占其中之一。就麥當勞來說,10月才借勢,攜手何冰親自演繹炸雞版《后浪》,雖然成功引發眾人關注,其今年新品麥麥脆汁雞的曝光效果已達到,但是由于距離《后浪》以隔5個月,不少網友調侃麥當勞是“2G”網絡,該充網費了。
聯想集團的中年版《后浪》則借勢更晚,主要是為10月28日-10月29日的「2020聯想創新科技大會」預熱。這個借勢營銷不僅時間上脫離了正常借勢的黃金期,更是脫離了《后浪》的核心“后浪”,改而聚焦中年。
而相比之下,與5月底便率先展開借勢的釘釘,其工作版、學習版的“后浪”文案深深戳中讀書人、打工人的內心。
與品牌的聯系也十分重要。麥當勞之所以此時借勢《后浪》依舊熱度不減,離不開品牌本身對年輕人的影響力。釘釘之所以有一定熱度,其而與《后浪》反著來的“別浪”,形成了自有的特色,也是品牌存在感提升的原因之一。
蒙牛借勢實際也是偏晚,但由于內容緊貼高考這一時事,同時內容上極具趣味性,傳播上運用了產品作為自媒體進行場景滲透,也實現了效果的出眾。蒙牛除開《后題》短片的發布,實際上也在包裝上進行了精心的設計,結合考生“押題”的心境,進行了外觀上的創新。
借勢需要考慮的重要方面是品牌核心賣點的露出比例,以及品牌信息與借勢內容的結合程度。
當然,這也跟品牌所處的行業有關。相比麥當勞、快手、蒙牛這些經常出現在年輕人視線中的品牌,聯想作為數碼類產品,消費頻次較低,在營銷上想要多人關注自然難度較高。
同時,中年版《后浪》目標受眾是前浪,在年輕人占據主導的社交媒體上,所引發的關注以及討論自然有限。
后浪聲浪不斷
對品牌借勢的啟示
誠然,人們的對相關熱點話題的熱情早已被點燃,品牌根據熱點事件的內容創新能十分有效地成為品牌獲取流量,賺取聲量的利器,在借勢過程中依舊需要把握品牌信息與熱點事件的比例。
避免品牌隱身。很多借勢的案例雖然效果顯著,但受眾對背后的甲方爸爸并沒有過多的認知,也就是說受眾過多聚焦于借勢的本身,品牌只做到了豐富熱點內容本身的作用,而沒有實現營銷為品牌提升知名度的目的。
品牌類似于蒙牛在《后題》中加入了品牌IP形象以及產品上結合內容進行更新的操作,這讓眾人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了品牌本身的暖心操作上,雖是借勢《后浪》,但品牌存在感十分強烈。
避免形式主義。借勢《后浪》的文案形式、演講形式無可厚非,但在內容上需要實現的是品牌價值或信息的有效輸出。不僅如此,品牌也要延展品牌觸點,加強對用戶全方位體驗的照顧,這樣最終才能實現聲量、聲譽雙豐收的效果。
最重要的還是借勢要及時,畢竟在互聯網時代,上午可能被熱烈討論的話題,下午就換成了新的內容,熱度維持并不容易。
那么對于《后浪》逐漸成營銷模板,你怎么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