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馬解不了的青梅,或許“小白”能解
by Jren
今年,國產酒飲市場風向多元,以青梅、李子酒為代表的果酒賽道迎來大量新面孔。
除打果酒擦邊球的RIO雞尾酒繼續擴張,推出微醺等創新型“泛酒精飲料”,傳統果泡酒市場也出現了冰青、酌也、魅霖等一系主打青梅酒的潮牌潛力。另外,新興酒飲頭部品牌江小白旗下的“梅見”青梅酒,更是在今年天貓618果酒銷量排行榜上拿下第一,成為廣大社畜下班后的佐餐首選。
原本風雅的“青梅煮酒”,現在也能擼串兒了?
不少媒體對此現象過度渲染。似乎”果酒市場的爆發”是千載難逢,抓住青梅酒,就是抓住了酒飲行業的“國潮”風口——站在悠久的青梅酒釀造文化的肩膀上,用一顆梅子,叩開國人“酒精飲料化”的大門。
其實,這條激動人心的賺錢邏輯,五糧液在20年前就“自嗨”過了。
許多人不知, 背靠實力雄厚的國企五糧液,曾在2001推出過一款定位高端、貴氣十足,對標國外紅酒體感的青梅酒子品牌——“仙林青梅”,在海內、外市場同步推廣。
可惜的是,該品牌出道即巔峰,一頓燒錢硬廣后,銷量一路下滑。如今,該品牌在淘寶、京東上幾乎已搜不到,街巷之間更無人問津。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按理說,像五糧液這樣,坐擁“正統文化資產”的白酒老字號,應該最“懂”如何打造同具千年釀造歷史的青梅酒,理應是實至名歸的解梅“竹馬”。
而江小白在五糧液面前,是妥妥的行業“小白”。
同樣的糧食酒基,同樣的口感定位——為何門當戶對的酒業“竹馬”搞不定青梅,而以江小白為首的新興酒飲潮牌,卻能在梅酒細分賽道上,勢如破竹?
一種呼之欲出的解釋,是“老品牌”的思維固化。
的確,每個品牌做大了,都有“運營慣性”。“白酒”市場的江湖老大地位,對于茅臺、五糧液而言,既是天賦、優勢,也是橫向拓展新產品的束縛與阻力。
一方面,日漸膨脹的官僚化管理體制,對于新鮮點子的沉淀、打磨、孵化,都缺乏制度上的耐心和支持;另一方面,企業大可“倚老賣老”,背靠中國獨特的大眾白酒文化,光賺“白酒”的錢都賺不完,在發展其他產品賽道上也自然缺少持續的動力,對新市場、新風向的嗅覺,往往遲頓,入局梅酒,不過試個水、隨便玩玩。
這些說法有一定道理,卻難以解釋五糧液多年前遭遇的“竹林滑鐵盧”。
事實上,2001年的五糧液,做足了市場調研,在其他國產白酒還繼續薅高粱地的時候,就敏銳地洞察到了酒飲市場必將“年輕化、多元化、社交化”的趨勢。
五糧液集團在恰當的時機,積極響應了國家經委和工商業部的“四個轉變”政策,大力發展“從高度酒到底度酒、從糧食酒到果酒”的產業轉型,割款2億,虔心引進法國普萊集團的果酒釀造技術,克苦公關、教育市場,并斥巨資邀當時的青春流量明星代言。
可以看出,五糧液當年對“梅酒”之好逑,可謂是三茶六禮、誠意滿滿,并非隨便玩玩。同時,諸如“品牌年輕化”、“場景化社交”這類新果酒潮牌常cue的創投熱詞,其實也并不新鮮,20年前“資金、渠道雙成稱王”的五糧液,早在夜店、會所的吧臺上“玩兒”過了。
因此,要將老字號白酒品牌在“梅林”的冷遇,歸結到跟不上“江小白”們在產品定位上的概念創新,較為勉強。
筆者以為,無論是技術實力、銷售渠道,還是背后的文化傳承,新酒潮牌都不如經典老字號,但小白們“講故事更動人”。
首先,講故事要“貼心”。
你應該已經想到了江小白。
江小白的經典“表達瓶”,走了“杜蕾斯”的文案路數:騷話連天,句句戳心,激情充沛。
品牌因此成功顛覆“白酒”整個品類在國人心中“高端、莊嚴、文化使者”的板正形象,通過“走心”的文案營銷,為單身飲酒的“日常化”打好了認知地基。
有時候,品牌對消費者的認知重塑,就在簡單幾個字。
前文提及,茅臺、五糧液轉型做梅酒,其實背著一個國企“響應政府號召”的包袱,需要向消費者傳達“健康生活,少飲高度酒”的主流價值。
這就有點像,煙廠在自家煙盒上印“吸煙有害健康”的標語——對品牌尷尬,而對長期有癮、或愛喝高度酒的人,也是一重社交輿論上的壓力——好像現在應酬,喝個老白干還有點兒“思想作風問題”。
”不是不該喝高度酒,是暫時用低度酒代替。”
僅成立于2018的梅酒創投品牌“魅霖”,短短幾個字,輕松釋放了中年消費者(男性居多)這重心理焦慮。
隨著年齡及生活壓力增加,中年男性身體對白酒等高度酒的承受能力下降,在商務、社交應酬繁多的情況下,將對低度數的“替代酒”有更多需求——“替代”二字的妙用,既沒有否認“原有習慣(喝高度酒)”的價值,又消除了“應該喝低度酒”的道德強迫,還給消費者一種理性選擇的“心理自由”。
梅酒“小白”魅霖對高度酒飲者的貼心辯護,也讓這個年輕的潮牌意外地收獲了60、70后的青睞。
其次,在Z世代講故事,要用對語言。
老品牌不缺故事,甚至能把故事講得更“有年代感”,但故事傳播的載體正在急速“年輕”。
傳統酒飲品牌廣告靠節目冠名、社區廣告牌等渠道曝光的手段,在移動互聯網和數據營銷大潮的沖擊下,影響力將越來越弱。實時通訊技術的變革,分散了單一用戶的注意力,縮短了品牌理解的耐性。
簡單來說就是,消費者原本愿守在電視機前,用3分鐘讀完的一個品牌故事,現在連30秒都不想給。
所以,梅酒品牌要想把故事講得“聲入人心”,還需在品牌曝光上找新路子。
一種思路是“場景共情”。
以“十二度新梅精釀”主打低度梅酒的創新品牌“ 圃田冰青”,繞開了與眾多競品爭搶注意力的“貼片廣告”時段,專注時下熱劇的場景植入。 比如,在此前熱播的連續劇《好先生》中,冰青在“社交喝酒”的場景中自然露出,良好地在95、00后群體中深化了品牌形象。
冰青創始人表示,在未來,還會大量植入青春偶像劇集,利用“別人家的劇本”,演好自己的故事。
另一種是成為“社交貨幣”。
現代年輕人的社交都轉移到了線上:通過Instagram、微博、小紅書等多媒體社交平臺,90后可以“會聲會影”地展示自己的“網紅”生活。
因此,酒水品牌也可以通過成為“高顏值的自拍陪襯”,讓流量KOL為你“免費講故事”。
RIO雞尾酒近年在多味型低度果酒方面,“爆款”頻頻,主要就是將這條“色彩背景板”戰略用到了極致:通過精心挑選的酒體色表,RIO將果酒做成了Z世代的“多色眼影盤”,自發成為網紅探店擺拍的常用“配色刷”——用一瓶果酒,講好一千零一個品牌故事。
綜合以上現象不難發現,品牌傳播的新語言,就是“視覺”本身。
這個轉變主要源于數字信息技術的全球變革。隨移動數據帶寬的增加,未來商業世界的信息傳達,將越來越多地從“文字”過度到“圖片”、“視頻”。
同時,認知科學研究發現,品牌呈現的視覺、動態信息越多,在消費者心智中印刻的“認知圖章”就越深。
讓我們細看一個梅酒領域“視覺造物”的成功案例。
江小白旗下品牌“梅見”,在今年天貓年中大促奪魁后,乘勝追擊Z世代,通過跨界滬上潮流品牌TakiTaki,全新迭代了其酒瓶的視覺體驗。
TakiTaki是最近大熱的一家集IP開發與授權、藝術家經紀于一體的新興消費潮流品牌,短短一年,已孵化出如JJ蕉、Pippi和Ada等多款“百萬流量”的人氣潮玩IP。今年更作為首發品牌入駐了亞洲最大的數碼電子互娛博覽會China Joy的潮玩展。
據IP聯名負責人透露,江小白選擇與TakiTaki跨界合作,主要是看中了TakiTaki過往設計中的“視覺表達張力”——色彩和線條,有時能比文字講出更精彩、動人的故事,尤其在這個“閃屏下單、悅己至上”的新消費時代。
果不其然,這款色彩馥郁、畫風詭奇的“限量版中秋獻禮款”威士忌瓶,一經上架,就在全網大獲好評,一些網友甚至評論:這是藝術。
強大的故事力,往往能給品牌帶來意外的曝光機會。
十月,梅見作為國內第一款“能秀的”品質梅酒,獲邀參加復星BFC外灘楓涇與TakiTaki共同舉辦的夜光潮流節。在巨量的夜市人流中,梅酒成功洗去大眾對梅酒“嚴肅、商務、無趣”的刻板認知,與Z世代年輕人玩兒到一起。
最后,老故事不能反復講——真正需要年輕化的,是背后的價值觀。
“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精神世界都色彩豐富。”TakiTaki的品牌主理人豆爸曾在一次直播中分享。
“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熱愛,這種愛很需要被看見、被表達。”
豆爸認為,00后是絕對的“視覺動物”。他們在潮玩、潮品上的消費,更像是一種個人價值的傳達和圈層身份的認同,因此,他和團隊將“熱愛打造,為愛制造”作為TakiTaki的核心價值觀,落實到每款原創潮玩設計上。
結語
青梅酒想要的,或不是“發小深情”,而是“白日微醺”。
通過對梅酒細分賽道的盤點,我們不難發現,獨具創意的潮流設計,不單能喚起95、00后的身份認同,也正在“逆齡”越來越多的70、60,甚至50后。
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時代的果酒創新,是在田字格里種棉花糖,橫豎都得“上價值”,講出來的故事都“京味兒十足”,一副老字號國牌“文化傳承者”的板正形象,因此缺少情感向的品牌親和力。
而當今的快消市場,正朝著泛娛樂化的趨勢發展,無論是酒飲、零售,還是美妝日化,各行業都呈現出“全年齡段”的青春態。在薇婭、李佳琦的直播間,圍觀剁手的老鐵中,“叔叔阿姨”越來越多——所謂的“潮流文化”,已不再是小眾的閉門自嗨,而是大眾的游街狂歡。
這啟發我們,“年輕”,已從年輕人的一項特權,逐漸擴散為全國人民的消費訴求。
相比白酒業的江湖大佬,以江小白為代表的果酒“新潮牌”們,沒有“傳統文化”的思想束縛,顯然在價值觀的同步上,更容易走在前面。
他們更容易通過天馬行空的創意、情感豐富的視覺表達,和多元開發的新價值觀,將“青梅酒”拉下高廟靈壇,與煙火眾生雅俗共賞。
未來,“消費多元化”意味著,人們既想消費更純粹的老文化,也想體驗更極致的新潮流。或許白酒大佬們不必再覬覦青梅美色,回頭深挖“傳統”精神,啟用Z世代的視覺符號,橫跨多個次元,演一出新發酵的《紅高粱》。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