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陽辟謠了,那么誰才是“中年科技富豪”呢?
從2017年4月20日開始,一個娛樂八卦消息刷遍社交網絡,尤其在互聯網圈中盛傳,在充斥著各種熱點4月21日這一天,這個關于“美國排名第一的流行歌星,正在與一位中國科技富豪交往中”的八卦已經變的“百花齊放”,從張朝陽與LadyGaga,又把女主角改為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中國粉絲稱為“霉霉”,還有人猜測是董明珠與賈斯丁比伯,話說人家比伯是加拿大人,更有甚者說是雷軍與LadyGaga,因為是“雷帝嘎嘎”嘛!
都是“段子手+狗仔隊”上身的節奏。
這個話題發起人是金融人士“吳小平”,之后從金融行業自媒體、大V開始擴散,到互聯網圈、娛樂圈的廣泛參與,那些知名的潛在大佬回應,倒是讓這個話題越來越熱。
目前的引爆路徑詳細看下圖:
這個話題的引爆,再次證明了我們社交網絡是多么的娛樂八卦,白百何出軌余波未平,又有話題指向中年科技富豪,這難道不是一場有預謀的營銷嗎?
現在寫這篇文章還為時尚早,因為不是我策劃的事件,所以只能猜測分析,不過這篇文章并不是要說是推廣什么品牌,而是分析一個話題抓住什么特點可以激發用戶興趣,通過什么傳播路徑可以快速瘋傳,一個企業如何成功借勢這樣迅速躥紅的熱點?
一、八卦話題神秘感
我在講營銷是常會說“不飽和狀態”,話不要說滿,要留有余地,這就是神秘感,給用戶留有想象空間。
就比如這個話題的發起者所發布的文字:“美國排名第一的流行歌星,正在與一位中國科技富豪交往中……”,“美國、排名第一、流行歌星”,這三個關鍵詞就會出現很多人物,再者提到“中國、科技、富豪”,也同樣是三個關鍵詞,所以就有人猜想了LadyGaga、霉霉,后邊的中國科技富豪也列了長串名單,張朝陽、劉強東、賈躍亭、雷軍等等,當然更文字消息中并沒有提男女,所以還有一個神版本是說董明珠……這種無法阻止的猜想就是瘋傳的誘因。
這樣猜題的引爆方式,竟然無意間激發了微信群的活躍度,你說是不是這樣的懸念感更好,很多狗仔隊爆料某明星出軌,是不是也慣用此類的手法呢?
在營銷中,激發這種誘因,善念傳播則為善,惡意造謠則引禍!
二、媒體大V群嗨炒話題
新浪科技這次發了消息,還主持了話題,同時華爾街見聞、投資界、全民星探、圈內好青年、娛樂圈大表姐,還有視頻平臺、各大自媒體等都參與其中,這樣極具話題效應的熱點,自然是媒體搶著參與的,也因此讓話題更熱。
三、關鍵人物引爆
張朝陽在21日坐不住了,做了辟謠,it‘s a rumor!No taste for foreign women!(這是謠言!我對外國女人沒興趣!)
作為猜測中的主人公,張朝陽成為第一個回應者。
是不是搜狐做了一場營銷事件呢?
我們不去揣測,但從事件引爆,引發猜想,到當事人回應,這是一條營銷鏈路。
但很多時候,一些企業遇到的也都是突發事件,就更談不上事先策劃,或許也是應急反應,不過怎么樣去成功借勢,就不一樣了。
這一點,京東在很多事件上玩的如魚得水,比如當年的“西紅柿門”,本來是一場危機,最后竟然化解了,讓大家誤以為是一次推廣生鮮頻道的營銷事件。這就厲害了!
四、全民借勢蹭熱點
這個熱點算為“即時熱點”,屬于突發性,針對這類型熱點,借勢時機需要搶在黃金期。
所以眾多媒體算是借勢較為成功的。
有幾個借勢的品牌,簡單舉例:
【小紅唇】
雙井號話題,結合事件猜測“霉霉”,之后發出明星的九宮格圖片,再結合自己官方策劃的話題#美色搬運工#。
【VIVLAS】
這個借勢不錯,主題“中年科技富豪喜歡什么(口)味?”,制圖中有馬化騰、周鴻祎、賈躍亭、劉強東、雷軍、丁磊、張朝陽,這個與產品、熱點結合都很緊密。
不過,這個借勢用了人家“中年科技富豪”的肖像,這么貴的富豪,品牌方有考慮過嗎?
【陳歐】
聚美CEO陳歐也借勢發了一條微博,其內容引發網友熱烈討論,他直接回答“我是青年”。
他算是借勢敏感度非常高的CEO。
這個話題盡管還在懸念中(不過也可能你看到的那一刻已經揭曉答案),但是如果這是一場營銷,從懸念話題引爆,到媒體參與、全民借勢,到最后揭秘環節,整體時間不宜過長,要十分流暢,以免事件過程中被別人“截胡”,這樣的例子很多,小心為好!
寫到這里,你們有猜出來那個中年科技富豪是誰了嗎?
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吧,萬一你猜中了呢!
魏家東,品牌營銷專家,《數字營銷戰役》、《借勢》作者,WeMedia成員,2014年度最佳自媒體人,2015年度自媒體三劍客,2015鳳凰一點年度最佳自媒體。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授課導師。轉載自:魏家東公眾號,ID:weijiadong2013或搜索“魏家東”,約課約稿請公眾號查看。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