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今晚就遠離:背后拿你舉例子的人!
你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人:移民米國后,“媳婦”秒變“婆婆”。偶爾見面,總是苦口婆心的勸你出國,熱心為你設計各種移民方案。
你身邊一定有這樣的前同事:去了光鮮一點的行業后,“馬小強”秒變“馬斯克”。每次聚會,先縱論一番全球經濟,然后語重心長的勸你跳槽,立刻離開“沒錢途”的工作。
都是好心。但讓人不舒服的是,他們眼中那種——既遮掩又直白的同情。挺復雜。你懂得。
我身邊就有這樣一位“馬斯克”。小L,海歸,我第一家4A廣告公司的同事。
他在澳洲學的是金融,專業不太對口,人有點傲。沒多久,受“香港幫”排擠,被辭退,經我介紹,他去了一家京字頭廣告公司,呆了半年多。
“江湖救急!江湖救急!六點半一定要到。兄弟終身大事靠你了!”
小L打來了求救電話。他現在一家經著名的外資投行上班。轉行后,“我又投了幾個億”成了他的口頭語,也絕口不再提在廣告業的經歷。
原來小L對公司的“司花”動了心,第一次約了出來。沒想到女方帶了閨蜜,于是,他只好臨時叫上個“男閨蜜”。
匆匆趕到建國飯店西餐廳,小L已經到了。埋怨我穿得隨便后,開始嚴重叮囑我不要說他曾經做過廣告。理解,誰不想刪除不愉快的經歷呢?
女主駕到!全身名牌,一張“厭世臉”。十幾年后,這種臉才被稱為“高級臉”。不得不佩服小L審美超前。
席間,“厭世臉”問我在哪工作,我隨口答了。不想,她側頭問:“你們這么好,以前是同事嗎?”小L一時語塞。我趕忙救場:“廣告業廟太小,容不下大才俊!小L進金融圈也可惜了,如果進演藝圈,沒有那個小L(劉德華)什么事了。”總算成功轉移了話題。她似乎還想問些什么,我立刻裝作去如廁。
戲要做全套,這是一枚“綠葉”的自我修養。
跨門而出時,還是聽到了一句:“我又不像他們,只能做廣告,騙騙人。”“厭世臉”第一次笑出聲來。
趕緊關上門,當作沒聽見。為了哥們,我不要面子的。
幾天后,小L打電話怒氣沖沖質問:“不是說好的嗎?你干嘛說自己是做廣告的?人事經理是她閨蜜,查了我的入職簡歷。你是拆臺的吧?”
我壓下怒氣,平靜的說“你可以不承認自己做過廣告。我無論到哪里,都會說我是廣告人.”
“還挺光榮?不就是幫著騙人?騙子行業!”
“好吧。要防騙,得向司花學習,她至少知道什么叫背調!”
很多年后,網上看到憲哥憤怒喊話周杰倫:為什么婚禮沒邀請我?小L結婚(新娘是不是那個“厭世臉”?)也沒通知我。當時有些小遺憾,但更感到輕松:一年投幾十個億的人,那份子錢得多少才“體面”?
現在回想,小L真把廣告人當騙子嗎?他身上,一直有種自我拔高的優越感。在動物屆,誰占據了有利地勢,誰就有一種“機會性優越感”。人類也一樣。70后對80、80后對90后,都有這種“優越感”(女生相反)。還是人性在作祟,他只不過是個顯性標本。
M君,則是另一種標本。
“君”不是尊稱,是他名字里的一個字。他是我第二家4A廣告公司同事,同一個“Team”,服務“Apple”。后來,我因故離開,來到一家地產廣告公司。
各行業都一樣,有一條筆直的“鄙視鏈”。
“鄙視鏈”也是有“邏輯鏈”的:品牌咖位相當的情況下:服務的產品越貴,“鏈”上的地位越高。做汽車的鄙視做IT的,做IT的鄙視做小家電的,做小家電的鄙視做日消的。但吊詭的是:都鄙視做地產的。房子不是比你們一輩子做的產品都貴嗎?
原因很簡單:4A最鄙視“local”,地產是“local”中的“local”。
“Low!Low!不是要一起去戛納嗎?”
“沒希望的,房子做不了幾年!”
從那以后,我成了M君的調侃對象,
“著名地產廣告人!”
“絕版地段!皇家園林!”
每次見面,M君都會大聲朗誦。
M君嘴損,未必有惡意。可當時剛入行,每被調侃,心情難免低落。
為了不影響工作,決定暫時不和M君見面。
沒想到,不久后,和M君異地偶遇。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我是應某紙媒邀請,來參加一個論壇。
“著名地產廣告人!你怎么來了?”
“是不是故意躲我?”
~~肩膀猛的疼了一下,然后看到了一張白凈的臉。
論壇開始,我排在一位“王”姓嘉賓之后,第二個發言。我之后,是一個香港的創意總監,再之后,是M君。M君的演講很精彩,掌聲不斷,論壇氣氛熱烈。
晚飯后,組織方安排夜游黃浦江。M君從下午起,一直悶悶不樂。上岸時聽他嘀咕了句:這么大雜志,不知輕重!不如在家想Idea。
原來M君是對出場順序不滿。后來,從主辦方一個小姐姐那了解到:這次沒主咖,演講順序是按姓氏筆畫排的。想想挺可笑,多了幾個漢字筆畫就讓他如此耿耿。
這之后,M君不再主動聯系我,仿佛我搞了什么鬼。突然有一天,接到電話:“書得送我一本呀,不然老搭檔沒面子了。得寫段話啊,等你出名了,好借光發大財啊呵呵呵。”
就在前一天,另一個前同事電話里說:“HP的風暴會上,一個文案在看你那本語法。M君很生氣,猛拍桌子。說不許看這么local的書,難道你們的職業規劃,要像那棵蔥一樣?”
認認真真簽好自己的名字,沒再多寫一個字。
填好熟悉的地址。
同城一日達。
寄結現付。
看了一眼桌上的iPhone。
我知道,這是一本“告別之書”。
有一段時間,我試圖尋找答案:為什么會這樣?留在4A這些就不會發生嗎?
直到我看到羅素的名言,才一笑釋然。
“乞丐并不會妒忌百萬富翁,
但是他肯定會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哎!人間多少撕逼反目,都不過是“乞丐之妒”罷了!
不再和M君來往,
不是因為他的自傲和歧視。
也不是因為他的調侃和諷刺。
因為,歧視是人性黑洞,
無法避免也無法根除。
最好的辦法只有一個:
那就是變得更優秀,
把他(她)的歧視轉化成嫉妒!
比如:讓他發財!
六七年后,借他吉言:
我的簽名書果真翻了幾十倍。
原因只有一個:
他不該背后拿朋友當壞例子。
因為,當面斥責諷刺,
還是一種雙向負交流,
背后下惡評,
就只是“內循環式“的單向傷害了;
因為,表達時還能使用論據,
就說明他頭腦清醒,
他清醒的執行了一個行為動詞:
背叛!
當一個朋友背后拿你舉例子,
就等于把“友情按鈕”交回你手。
所以,請迅速!“game over”!按下關機鍵!
請你今晚就離開,那個背后拿你舉例子的人!
你問我為什么說“今晚”?
為什么不是“立刻”?
因為,當我寫完這篇文字時,已是下午。
因為,當你看到這篇文字時,已是“今晚”。
長按二維碼,加入作者小密圈。僅限300個初始會員,額滿即止。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