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在15年夏天, 我接到一個長途電話,打給我的竟是出版社的編輯。這個電話,迅速讓我想起了深埋在學徒時代的愿望 —— 那就是出屬于自己的書。但誰又能料到,這個原本計劃半年完成的事情卻花費了2年時間,而掛斷電話的那一刻,我的人生也徹底被改變。本期就讓小呆和你們聊聊,我和我的書過去經歷的2年。
1. 小呆的創作心路
確定H5為創作主題后,首先我就先遇到了一個超級難題,不管是書籍、理論,這個行業的內容居然完全是空白!網上所有的干貨和分析,根本無法形成真正意義的圖書。連大綱都編不出來的我,頭疼的天天睡不好覺。
然后我做了一個號,它就是后來的H5廣告資訊站,在整個2015年,我試圖用自媒體來探索和累積素材內容。
但轉折在2016年新年終于來了,我當時有一個大膽的策略, 那就是 —— 我是不是可以走訪全中國最好的互動機構,為他們做內容,同時向他們學習取經!但一無采訪經驗,二無行業背景,三無團隊支持的我,如何撬開這些機構的大門吶?又如何與這些行業前輩對話吶?
可以說,這想法當時連我自己都覺得是天馬行空。但我又不斷告誡猶豫的自己,如果對待一件有意義于行業的事情,自己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那你又有何資格編書,又有何資格在未來稱自己是第一本H5營銷設計圖書的作者?
隨后,帶著理想和熱情,我終于在2016年獨自踏上了走訪全國的訪談之路。
小呆走訪和合作過的部分企業和集團
可以說,從營銷機構到H5工具商,從外包團隊到科技企業,從政府機關到央企、國企。在這一年中,我走訪了大大小小30多家H5相關一線企業,他們有的熱情好客,有的卻愛理不理、有的還會冷眼視人、有的卻能給你帶來意外驚喜。這半年的專訪之路讓我感慨萬千,它讓我結識了新伙伴,也讓我體會了難言的冷落。
本書的部分推薦人和訪談留影
而在這個過程中,本書的大綱也終于成型。因為“走出去”的經歷,讓我在旅途中逐漸意識到,我做的這本書,它不應該只是一本書,它也許還能夠創造一種新可能!而這個可能就是 —— 如何創造更有效的內容展現方式?
這應該是一種基于互聯網+圖書的新嘗試,為實現這個遠景,我在本書做出了以下新嘗試與突破!
2. 本書內容的突破
第一層級 | 國內第一本H5營銷設計寶典
這本書收錄了2年來,中國最優秀的H5營銷案例和相關內容,我用盡了各種方式和渠道,拿到了大量行業一手素材,并進行分類、整理,將案例的內容總結成設計方法,并為H5下了更為客觀的定義。
同時,讀者在本書看到的不只是我個人的智慧總結,而是結合了多家優秀企業的內容整合。它不僅僅會讓你學到設計技巧,還會讓你更加了解H5和相關行業。它教你的是方法,而不是怎么去操作會過時的軟件。
書中收錄的部分H5項目
包括大量已下線案例,均在該書被修復重現
同時,我在編寫本書時,有意將內容設計為基礎讀物,所有內容意在講述實用的基礎理論與方法,即使你不是設計師、不是營銷人、也不是互聯網人,但你同樣能看懂,并學到系統性的內容。我期望本書能成為H5營銷設計領域的基石!
第二層級 | 讓紙張實現真正的“ 互聯網+ ”
帶互聯網+名頭的書目早就滿天飛了,但他們很多都只是“+互聯網”,而非“互聯網+”。傳統圖書采用紙張作為載體,信息展示固定。而二維碼植入,讓圖書有了增值空間,但就目前為止,所有圖書內的網站植入、網盤植入、二維碼植入都還比較單一,除了跳轉文章,就是老套的配套視頻\光盤\網盤,內容還必須要通過電腦觀看,這大大造成了體驗的不舒適。
而近些年,BAT大廠所出的互聯網類設計圖書,在互聯網化的延伸上也僅僅實現了二維碼跳轉網站、GIF圖這樣的程度。
本書專屬網站- 酷5 KU-H5.COM
為此,我為圖書設計了專用網站(www.ku-h5.com 圖書正式上市時開放),讀者能通過二維碼隨時跳轉到相應的網站、內容、文字、動效、視頻、聲效演示等頁面,而且這些內容均實現了可交互,它為讀者創造了更有效的內容展示方式,讓紙張與互聯網產生了更深度的結合。
本書實現的5個類別的內容演示
同時,紙質書、網站、公眾號相輔相成,形成了內容互補的三角形結構,三者相互補充各有所長,圖書提供內容框架;網站提供演示;公眾號提供更新。
可以說,你買到的不是一本書,你買到的是一套會自我升級的行業內容庫,它能節約大量學習時間,能讓你更快速獲得知識。這樣的首創,是傳統紙質圖書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它真實實現了互聯網+圖書。
本書專屬網站- 酷5 頁面原型圖
第三層級 | 尋找圖書行業的新商業模式
只有深入一個行業,你才會察覺他的痛和他的傷。在設計出版業,作者為寫書投入巨大精力和較高期望,但最終回報卻總不成正比,很多人嘗試了第一次寫書之后,就再不愿投入精力寫新內容了。而因作者流失率高,圖書編輯則要疲于奔命的不斷尋找和培養新作者!這樣的惡性循環就造成了:好內容圖書越來越少,愿意寫書的人也越來越少,寫書在人的心目中變成了一件類似于“拔皮”的苦差事。
這種投入大,但回報小的現狀是否可以被改善?在這里,小呆提出了一個內容與渠道的二元理論。
通常,一位作者要完成一本書的創作,要經歷近半年時間。如果能把維度拉大到整個行業,讓其他人、公司參與內容創作,那么作者付出的精力就會變小。而且這對讀者來說,他們會更加受益,因為能獲得更多有價值信息,作者創作的內容出口將會變小。
又因為書的內容來源于多家企業、個人,在人人都是鏈接點的互聯網時代,幾乎所有企業和個人都擁有自己的鏈接網絡(粉絲群、內容渠道)。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利用這些企業和個人渠道來拓寬圖書渠道,讓所有內容的參與者轉變為渠道出口?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這不是單純意義的資源置換,而是另一種受益于用戶的內容整合,參與推廣的創作者,推的可不是人家的東西,是自己家的內容,而我在本書將內容植入劃分成了三個層級,他們分為是硬植入、軟植入、外植入。可以說,本書在內容植入的理論和方法上,也做到了行業內的首創。
借此,擴大渠道出口,實現內容入口的由大變小,渠道出口的由小變大。
3. 我最后的總結
這三點,在我看來,是該書最大的價值,也是我探索的成果。兩年來,為了這本書,我走訪了全國,并找到了所有我能拜訪的優秀企業;為了這本書,我從0到1的探索H5的內容模式和理論框架。為了這本書,我推掉了不知道多少個好的項目,放棄了不知道多少個休息日,耽誤了不知道多少次邀約。
我知道,它有很多待修復和深化的節點; 我知道,它還有很多需要深挖和完善的內容,但它的出現,卻填補了這個行業內容不足的空白,我們的學生朋友寫論文終于有參考書了、我們的設計師朋友終于可以不用靠刷水文來學H5了、我們的愛好者們也終于可以搞清楚H5究竟是什么、H5有多大潛力、H5究竟如何學了!作為設計愛好者,你能在本書學到最全面H5知識,作為互聯網從業人,你可以在本書找到新形式、新內容、新方法、新點子;而作為內容工作者,你將會在本書看到新的思維方式和完全不同的行業視角。
最后,想要告訴大家的是,《H5+移動營銷設計寶典》終于上市了,謝謝諸位朋友們2年來對我個人和對我的H5資訊站的支持!
在這兩年來,要感謝的人很多,但我要特別感謝數英網對我個人和對我內容的支持,沒有你們的推薦和鼓勵,我也堅持不到最后作品的完成。
我是小呆,這就是2年來我和H5結緣的故事,如果我的書能夠幫到你,那就請通過下方二維碼或者鏈接,了解作品詳情吧!
移動手機查看鏈接:http://ku-h5.com/p/book
去京東購買:https://item.jd.com/12169448.html
掃二維碼可選擇“京東”或“當當”網店購買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