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數字變革當前,傳統品牌怎樣“逆齡新生”?
并非每個傳統品牌,都是“窖藏越久,價越高”的深巷好酒。
春花吸塵器、太陽神口服液、香雪海冰箱、孔雀牌電視……如果你在大街上問一個90后是否用過以上品牌,她/她估計會覺得你來自“另一個次元”。
當新一代消費者的“社交貨幣”升級,傳統品牌多年積累的口碑,可能因不懂如何用好新時代的數字化語言,繼續講好品牌故事而價值蒸發,最終在用戶的“心智貨架”上被束之高閣。
那么,面對大數據、人工智能對零售業態的生態重塑,傳統品牌該如何避免掉入慣性思維的陷阱,抓住營銷機遇,逆齡新生?
光明乳業、思念食品、百雀羚日化,均是各自細分賽道上精耕市場多年的行業排頭兵。在零售數字化的大潮里,三家“各顯神通”,都做到了在品牌戰略和營銷戰術上的銳意創新。
讓我們來盤點一下,這三家品牌都是如何突破慣性、勇于嘗新,點準新時代“營銷穴位”,并繼續保持行業領先的。
情懷:國貨文化,人情定位
重獲新生,并不總意味著“洗心革面,從零開始”。
傳統品牌本身具有“口碑勢能”:用好品牌背后的文化母體,在新時代傳承經典“情懷”,是用“老故事打動新面孔”的營銷核心。
該如何打造情懷呢?
首先,品牌要有意識地做認知上的“文化溯源”。
觀察光明、思念和百雀羚,三家品牌都不約而同地將自己的品牌歷史塑造得“長而正統”:百雀羚將自己的成立時間前推至1930年,官宣是少數親歷“共和國誕生”的傳統國民品牌;光明乳業成立于1950年,卻將前身倒溯到英國商人建廠的“上海可的牛奶公司”;成立于1997年的思念食品,是三者中最年輕的,卻因一句“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思念”,將品牌與“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傳統精妙綁定。
在認知上做出時間厚度,就算打好了品牌的“文化地基”。
接著,品牌還需準確找出能穿越時間的核心價值觀,用恰如其分的文案包裝和產品設計做載體,將抽象的“情懷”概念,轉化為一個好記的超級符號。
這點上,思念食品圍繞“家”為關鍵詞的情懷塑造,頗具參考意義。
細看思念所在的中國速凍食品行業,入局者眾、競爭激烈,且銷量往往呈現出強季節性周期(比如,過年才吃湯圓)。同時,米面類速凍產品,還因南北文化、飲食習慣等不同,產品開發常受制于地域、氣溫等因素限制。因此,如何突破時令和地域的銷售限制,是速凍品牌都在面臨的難題。
思念的解法,首先是不斷迭代其冷鏈物流和倉儲技術,并對上游食品供應商提出嚴苛的質檢標準,保證消費者無論四季,隨時下單,就能吃到最新鮮的速凍美味。
其次,從品牌創意的第一秒,思念就巧用“家”這個情感濃厚的文化符號,化解了消費者心中對“南米北面”的認知隔閡:無論是湯圓、水餃,還是饅頭、包子,中國人的餐桌,始終是一家人的團聚,無論南北,“家”是所有人心中的思念。
思念這套“情懷組合拳”,成功淡化了傳統速凍銷售的節氣敏感性,在高端家庭女性心中快速樹立了“親切、溫暖”的良好形象,成功拉近了與目標用戶的心智距離。
最后,縫合“人情”閉環的,是精準的人群定位。
有情懷,故然重要,但情懷畢竟一種抽象的感受,需依托一個具體的承載對象,才能對企業產品研發、設計做出正確的戰略指引。
不同于思念“利用母親的形象打造小家情懷”打法,老牌百雀羚通過聚焦“年輕少女”,一改往日“十里洋場”的胭脂氣,迅速沖上Z世代國潮浪頭。
號稱配方出自《本草綱目》的百雀羚,及早察覺到了90后年輕消費者對護膚品“純天然、非化合”的日益偏好,早在2008年便差異化定位了“草本保濕”的產品路線,發展出紅景天、靈芝、蘆薈、海藻等子產品線。
同時,在價格上,百雀羚也充分關照年輕白領女性的開支訴求,做足性價比,同類補水保濕產品售價約是傳統歐美品牌的三分之一。
除開產品本身,百雀羚也在外觀上緊跟潮流審美,邀專業設計師打造獨具視覺魅力的瓶身設計和IP元素,力求“從外到內”,做那個“最懂Z世代女孩”的國民品牌。
定位清晰,品質放心,情感濃烈——情懷,正是傳統品牌“舊瓶”里香氣四溢的“新酒”。
渠道:銳意嘗鮮,多維傳播
時代雖已不同,但快消零售業的營銷邏輯,依然清晰:通過精細化定位,找準了潛在買家,接著就要思考如何讓目標用戶真正“看見”品牌。
傳統零售的營銷渠道,大多為“線下實體”:大宗商超貨架、專營/加盟店、小區雜貨鋪立牌、道路紙媒廣告等等。這導致,廣告主往往不得不與同質化競品在狹小的貨架上爭奪注意力,品牌曝光并形成心智占領的效果,十分有限。
而人工智能與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對這一格局產生了巨大改變,使得品牌傳播的渠道從從單一變得多維,為企業提供了“線上+線下”的多元觸達的好機會。
因此,敏銳察覺大趨勢、并迅速調整傳播策略的傳統品牌,通過大力擁抱電商時代,并在數字化營銷上積極創新——“雙管齊下”——往往都獲得了“公+私”融合的優質渠道流量。
拿乳制品舉例。
在各類日常消耗品中,乳制品屬“產品周期極短、對新鮮度要求極高”的特殊品類,因此也最不容易做“線下到線上”的渠道遷移。
而早在2008年,光明乳業就與蘇寧云商簽署了戰略協議,加速布局其電商平臺。與此同時,品牌同時在社交媒體上頻頻亮相,與“種草顏團子”、“大白兔”等超人氣軟萌IP聯名,大大促進了品牌在95、00后年輕群體中的曝光。
支持光明做出渠道革新的,首先是其已經領先的,以餐飲、團購、網絡、學生奶等全方位覆蓋的網絡優勢;另一方面,是其突破性“常溫酸奶”的創新發明——酸奶也能常溫保存后,上架周期翻倍拉長、貯藏成本大幅降低,更能與新興社交電商的帶貨節奏同步。
無獨有偶,專注速凍行業的思念食品,也探索出一條“品牌曝光”的新管道。
勇于嘗試新興傳播渠道的思念,利用家庭OTT智能投屏設備,將商超廣告立牌直接“搬”到了客廳中央。
OTT,是通信行業“Over The Top”的縮寫,指代通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信息服務的終端機器,也就是現代家庭常用的智能網絡電視。據統計,我國2020年上半年OTT平均日活超過1億臺——“大屏”時代已至,新零售的虛擬“高速公路告示牌(Billboard)”正火熱招商。
一直專注“家庭”消費場景的思念,因此探索出一條新的營銷思路——通過OTT開機廣告、劇內場景貼片等方式,將新品“獨家”展示在目標用戶餐桌前。這大幅降低了傳統商超渠道中,競品過渡消耗營銷資源、搶奪注意力的情況。
事實證明,OTT新傳播渠道的開拓,也讓思念食品禁受住了突如其來的疫情大考。
年初,長達三月的社交隔離,進一步催生了廣大消費者的“宅家”文化,同時也催生了一家人吃飯,總愛把智能電視打開,邊吃邊看的新飲食習慣。
利用家用OTT入口,思念反能借“一家人吃飯”這個休閑場景,將產品“春風化雨”般地露出,潛移默化地將品牌形象投影在更多目標用戶的心中。
場景:深挖視頻,深度共情
情懷打底、多維傳播,能讓傳統品牌在激烈的“注意力營銷”中拔得頭彩, 接下來還要思考如何將此“高光時刻”延長、固化,為產品進一步導流。
具體而言,傳統品牌可通過持續的“社交事件”運營,創造一個內容、情緒、欲望高度一致的“場”,將消費行為“場景化、體驗化”。
在場景挖掘上,光明提供了不少新的啟發:跳出“喝酸奶”的傳統場景,橫向積極探索那些“跨界,卻不違和”的喝酸奶新場景。
比如,光明在2016年與中國女排達成三年戰略合作, 并于一年后成立“上海光明優倍女子排球俱樂部”,成為全國唯一一家全程參與排球俱樂部運營的乳制品公司,將“酸奶”植入體育競技場景。
最近,光明更成功出圈,與國民現象級網游“英雄聯盟”IP聯名,利用電競選手熬夜開黑的場景,將“光明酸奶”與紅牛、Monster等功能飲料比肩,將“青春、活力、年輕”注入新一代消費者認知,給傳統品牌換上新顏值。
而要說將“品牌年輕化”做到極致的營銷案例,不得不談百雀羚。
與光明的“線下場景體驗”思路不同,百雀羚大玩廣告內容創意,通過線上社區持續制造“社交話題”,在虛擬世界打造廣泛且私密的“品牌生命力”。
2017年,百雀羚用一部鬼畜風的視頻廣告《四美不開心》,將這個原本86歲高齡的傳統品牌演繹出紐約上東區Gossip Girl的質感。廣告一經發布,就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體上大火。品牌也因此成為當年天貓雙十一中最受歡迎的美妝品牌之一,其70%的消費者均為90后。
事實上,相比圖文信息,視頻其實擁有更豐富的信息承載力,能創造更多維立體的消費體驗“場”。因此,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快消品牌,首選“視頻”作為品牌營銷的新畫布。
說到視頻互動營銷,思念可謂是速凍行業里第一個。
以“家”為核心的思念,把重點放在了視頻內“餐食場景”的深挖。
在接軌OTT、綜合視頻平臺之后,思念勇于嘗新,使用AI智能場景營銷等新興手段,力圖實現視頻內“場景、內容、情感”的三位一體,從而更有效地刺激目標用戶的“即刻消費欲”。
比如,在一部都市劇的“一家人吃晚飯”的場景里,當畫面切到桌上的美食時,平臺通過智能技術識別場景,應景地彈出“思念金牌蝦水餃”的廣告貼,既不打斷觀劇效果,又能“與畫面共情”,很自然地引導消費者點擊、購買。
總的來說,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驅動的,“千人千面”的廣告投放模式,解決了精準效果曝光的問題。在此之上,各家品牌可借鑒“思念”案例中的營銷手段創新,通過沉浸式的場景共情,激發消費者“立刻就買”的下意識行為。
結語
傳統品牌經多年沉淀,往往比初創品牌更具“文化勢能”。
若品牌能克服企業發展的“路徑依賴”,在保持產品和技術實力的同時,用好“人文情懷、多元渠道、場景共情”這三個營銷新杠桿,便能用好“勢能”降維打擊,在視覺主導認知的新消費時代,“去皺祛斑、耀然新生”。
具體而言,品牌可以思念、光明、百雀羚為參考,在現有的營銷策略上,勇于探索新思路,嘗試利用基于人工智的數字化營銷新工具,上軌綜合視頻平臺、OTT等新興傳播渠道,從而更高效、精準地實現品牌曝光,給目標用戶留下多元感官的“立體品牌印象”。
展望未來,“在場景中共情、在共情中消費、在消費中悅己”,將會沉淀為新零售賽道的底層邏輯——品牌不論新老,把握好成長中的新消費觀, 都將有機會重新定義自己,成為口碑長青的“國貨之光”。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