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個油膩的文案?
做文案久了,難免會遇到瓶頸。
你會發現,隨著年歲的增長,感覺不到手藝的長進了,再沒有剛入行那會兒,打一個怪升兩級,熬一個通宵頓悟三次的感覺了。
這個時候,很多文案就會轉向另一個方向——油膩。因為比起成為一個資深的文案,成為一個油膩的文案,要容易的多。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油膩文案,其實也是有講究的,經過多年的觀察和自身的油膩體驗,我發現主要有這么幾個要點(僅供參考)。
1、
當客戶來修改意見的時候:
一定要先說一句:傻X!
雖然你可能寫的的確不咋地,但是沒關系,先響亮地罵一句,首先讓周圍的同事們都明白一點:不是在下水平不行,而是客戶品味不行。
其次,這也可以對傳達意見的AE起到一個震懾作用,老子也是有脾氣的,下次找我改稿之前,先自個掂量掂量,不要總是客戶說啥就是啥。
同時,這當頭一呵還傳遞出了一層重要信息:今晚休想讓老子加班,想都別想。
2、
當新人找你看文案的時候:
一定要先來一句:不好!
誰說職場PUA是老板的專利?對于那些小文案就不能心慈手軟,我當年受過的摧殘,你們也不能幸免。
新人對文案好壞缺乏成型的標準,他們通常憑直覺寫,愛模仿自己喜歡的案例,提交文案時往往是誠惶誠恐,毫無底氣。
此時,掌握話語權的老文案就是標準,如果上來就夸他好,那么你的面子何在?一定要無情打壓,才能顯示自己的權威所在!
然后,在修改意見方面,一定不能太具體、太落地,那樣一是顯得不高深,再就是那樣真的很費腦子,幫別人改文案比自己重新寫還累。
李誕曾經分享過他和林桂枝在奧美共事的經歷,對于新人,林桂枝會坐在旁邊一個字一個字的示范修改,后來她坦言:但是那樣真的很累很累。
意見要從大處著手,例如"太平了"、"不夠打動人"、"缺少洞察"、“觀點不夠犀利”等等吧,一篇文案至少讓他改個2-3遍起步。
如果小文案打破砂鍋問到底怎么辦?也好辦,丟給他幾個案例即可,一個眼神自行領會。
3、
當看到一個新刷屏案例的時候:
一定要先甩一句:辣雞!
然后這個格局啊眼界什么的,一下子就出來了。然后再補幾句“這種套路,我們幾年前就玩兒膩了”“別看他刷屏,轉化率估計低的可憐”,這個高度一下子就上去了。
最好再加一句,“之前和XX大佬聊天的時候說到過……”,就有內味兒了。雖然真相可能是某次面試的時候和大佬聊的,而且最后還沒面上。
我之前和XX大佬聊天的時候說到過,他見過最油膩的,是在某國際4A與本土合資公司里接觸過的,那位的“油膩秘訣”就是“在不專業的人面前裝專業,在專業的人面前裝X”,這一招屢試不爽,橫行四方,別看拿得出手的作品沒有一件,但就靠這一招四處坑蒙拐騙。
4、
當AE給你下新工作的時候:
一定要先懟一句:我忙著呢!
這句話有三重功效:第一是昭告天下我沒在摸魚,第二是我接不了新活,第三是我不好惹。
同時,要學會拖拉,這樣當有新工作來的時候,就可以用舊活來擋新活;碰到和別人有交叉點的工作時,瞅準機會就可以把工作全部推給其他人,什么品牌故事、案名詮釋,推給策略就好,什么競品文案搜集,推給AE就好。
油膩的藝術,就在這一“推”一“拉”之間得到升華。
另外,和別人聊天打字的時候,要把鍵盤敲的pia~pia響,但又不能節奏太快太連續,不然不像是在寫文案,而當有人靠近時,熟練掌控Alt+Tab鍵,隨時切換窗口,摸魚于無形之間。
5、
面對一項新工作的時候:
一定不能率先動腦,先看看有無可抄
作為一名油膩的文案,動腦筋是不可能動腦筋的,畢竟腦子已經轉不動了,但多年以來的積累此時就派上了用場。
首先,可以搜索之前曾經做過的案例,畢竟產品就那么幾個類別,洞察就那么幾個角度,策略就那么幾種方向,換換名字就能無縫套用。
萬一遇到了從沒做過的類型那也不怕,誰讓咱見過的案例多呢?各種廣告案例網站、營銷圈公眾號、歷年廣告年鑒,找一個合適的隨便改幾個字,差不多就成了,省時省腦,下班很早。
怎樣,看完之后是不是感覺自己又油膩了兩斤?
當然,如果你要問: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文案?
很簡單,反著做就好了。
作者公眾號:文案包郵(ID:kol100)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