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倉農業供應鏈?盒馬變快馬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
農業數字化一直都是盒馬重點關注的領域,近年來它在農業數字化上更是動作頻頻。其力推的“產地倉”模式,更是備受外界關注。近日,筆者有幸受邀參觀了盒馬位于西安的“產地倉”,讓筆者對盒馬“產地倉”有了更多直觀認識。
“產地倉”(全名:阿里巴巴數字農業集運加工中心),是盒馬打造的集農產品貯存、保鮮、分級、分選、包裝、發貨、攬收于一體的農產品倉儲集運中心,是盒馬推動農業數字化、標準化打造的新型農業供應鏈模式。
據盒馬西安“產地倉”相關負責人介紹,一個“產地倉”以及它上下游的整個配套體系,造價通常需要耗資幾個億的投入,是典型的重資產投入模式,這也正是盒馬在做農業供應鏈上不同于其他巨頭的地方。盒馬之所以選擇重倉農業供應鏈,與盒馬在社區團購上的布局有關,也與滯后的傳統農業供應鏈不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分不開。
傳統的農業供應鏈之痛
農業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但長期以來“大國小農”的農業經濟形態,始終困擾著我國農業的進一步發展。滯后的農業供應鏈,更成了影響我國農業健康發展的“老大難”問題。
首先,小農經濟使得供給側矛盾堆積。“各自為政”的“小農”生產方式,導致農民在生產經營環節,難以形成規模化的經營體系;在銷售環節,農民很難形成強有力的議價能力,這就導致農民辛勤勞動卻收益甚微,而中間商“賺差價”卻大行其道。
其次,重復低效的農業勞作方式,攤薄了本就微薄的行業利潤。在傳統的農業生產過程中,農產品從采摘、分揀整理、儲存、運輸再到銷售的整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參與,但大量重復低效的人工作業時間和成本,卻常常難以保證人工生產的質量,這自然給農業生產帶來了極大的成本壓力,這種壓力又擠壓了本就微薄的行業利潤,進而影響到了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以蘋果分揀為例,其整個的篩選、品控、套袋、封箱等操作,都需要低效重復的人工勞動,但蘋果銷售的利潤并不高,加上高企的人力成本,必然導致整個行業的利潤被攤薄。
再者,需求端農產品因層層加價,導致消費者難以買到“高性價比”的產品。農產品在流通環節,經過各層代理商層層加價,使得農產品在渠道的銷售越來越“貴”。然而消費者“高價”買來的農產品,品質卻常常難以得到保證,霉變、腐爛、磕碰等問題更是屢見不鮮。
最后,渠道單一、冷鏈不發達、信息不對稱等因素,更加劇了這一狀況。
面對這些問題,盒馬結合自己在數字化方面的優勢,提出了新的解決思路。
盒馬重倉農業供應鏈背后的考量
隨著大數據時代和新興科技的發展,我國農業供應鏈的變革有了全新的解決方案。這種情況下,巨頭競相下場推出自己的農業供應鏈方案。與其他巨頭不同,盒馬在做農業數字化供應鏈體系上,主張把供應鏈做重。之所以選擇做重農業供應鏈,盒馬也有著多方面的考量。
其一,傳統滯后的農業供應鏈,難以滿足盒馬生鮮供應鏈的需求。比如,傳統農業低效的人工作業、復雜的流通環節,以及與農產品不相適應的倉儲物流體系,都給農產品流通、儲存、運輸帶來了諸多困擾。
其二,零售前端需求倒逼著農業供應鏈變革。與以前不同,如今的生鮮消費者對生鮮消費的品質化、標準化要求更加多元、精細化。例如,生鮮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對果蔬的型號、品相、新鮮度等指標,提出更加個性化、碎片化的需求,而這些需求僅僅依靠零售前端是解決不了的,只有深入到供應端的改造,才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其三,盒馬在農業供應鏈上探索多年,如今參與“農業供應鏈”變革的條件也已成熟。目前為止,盒馬在全國建立了超過120個專門為盒馬供貨的盒馬村(縣),豐富的產源地為盒馬準備了充足的貨源。但這些貨源的運輸、儲存、耗損等問題,都需要全新的解決辦法。而盒馬在數字農業上多年投入,如今做農業供應鏈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
其四,由于傳統農業供應鏈長期投入低,導致農業供應鏈根本滿足不了生鮮零售的需要。這種情況下,只有“重投入”才會對整個產業變革有效果,這也是盒馬堅定“重投入”農業供應鏈的原因之所在。
助力農業數字化落地
“產地倉”模式除了對盒馬本身的業務有促進作用之外,對我國農業數字化的發展也產生了積極影響。
在改造傳統農業供應鏈方面。“產地倉”為推動整個中國農業供應鏈的發展,起到了示范作用。不同于傳統的倉儲物流體系,盒馬“產地倉”是為農產品“量身定做”的供應鏈體系,它對傳統倉儲農產品運輸過程中存在的諸如運輸耗損大,農產品品質差等痛點問題的解決,發揮了積極作用。
例如,在傳統倉儲物流體系下,傳統倉儲物流機器下擺臂在包裹產生后,會直接將之擊打出去,這對于“相對脆弱”的生鮮產品的損傷可想而知,在這種倉儲條件下運輸的生鮮產品,自然很難獲得消費者的認可;“產地倉”模式通過優化流程,最大限度的降低損耗、保障農產品的新鮮度,這自然對提振生鮮消費者信心、加速生鮮農產品的流通大有裨益。
在維護農民利益方面。“產地倉”模式創造了與農產地合作的新模式,從供給端解決了農民收益低的問題,對農業產業實現良性循環鋪平道路。如盒馬通過與農民合作社簽訂協議,以高于市面上的價格收購,直接從農民手里面收購農產品,從源頭上解決農民增收的問題。這對提升農民積極性,擴大數字農業的影響力產生了積極作用。
在提升行業效率方面。“產地倉”使用的機器人,可以在一小時內,輕松完成2萬斤(10噸)果子的分揀裝箱,要實現同樣規模的產出,純人工則需要100個人。而一顆蘋果從進入產地倉分選環節到被放進訂單包裹,只需要90秒。
在增加產業附加值方面。“產地倉”讓農產品實現精細化售賣、提升農產品產值成為可能。“產地倉”通過智能化產線,對農產品按照不同大小規格進行分類分選,從而為不同需求的消費者,提供不同種類、品相、規格的農產品,從而實現農產品的價值最大化。
綜合來看,盒馬期望通過這些努力,除了為中國數字農業落地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之外,還對盒馬擴大其在社區團購領域的優勢大有好處。
決勝社區團購,做農業數字化的長期主義者
實際上,推動“農業供應鏈”變革,只是盒馬想要達成的目的之一;通過參與“農業供應鏈”變革,將農業數字化與盒馬在做的社區團購結合起來創造更大的想象空間,才是盒馬參與“農業供應鏈”變革的終極目的。
隨著社區團購競爭的升級,巨頭紛紛將競爭的矛頭,從產業下游延伸到了產業上游,這就使得作為社區團購供應端—農業供應鏈的價值愈加凸顯。這種情況下,盒馬重倉“農業供應鏈”的意圖不言自明。通過“重投入”農業供應鏈,盒馬擴大了其在生鮮供給端的優勢,從而為其從巨頭林立的社區團購領域勝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中國農業數字化前景廣闊且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盒馬借助參與“農業供應鏈”變革的機會切入到整個數字農業變革中,從而為其將來把數字農業與新零售結合起來,進而產生更大的產業價值鋪平道路。
隨著 “農業供應鏈”上的措施逐步落地,先行一步的盒馬,必然能夠在這場農業數字化變革和社區團購的大戰中奪得更多籌碼。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